【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耿建扩 陈元秋
一场小雨过后,河北承德市隆化县幽谷稻米基地内的“小站稻”稻苗生机勃发。这是发源于天津的“小站稻”,之一次生长在滦河岸边。
故事还得从37年前讲起。为缓解天津市用水匮乏,1982年,举世瞩目的新中国首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全面开工。清澈甘甜的滦河水解了天津的“发展之渴”,为了京津冀水源的高质量供给,承德人民作出巨大贡献。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天津与承德携手,共同编制实施《天津市扶贫协作及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规划(2016—2020年)》,谋划扶贫协作项目126个,总投资352.76亿元。
滦河两岸掀起脱贫攻坚热潮,两地情缘正在续写。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1.成熟模式、产业园区对接经济短板
2017年,天津成立帮扶承德工作队。“来承德为什么?到承德干什么?走了以后留什么?”来到承德之一天,挂职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队长杨春武提出3个问题。
天津市帮扶干部、承德市协同办副主任赵辉认为,产业帮扶是天津对口帮扶工作的着眼点,只有因地制宜,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作为优先工作目标,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才能切实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017年8月,刘继群踏上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的土地,挂职围场县委常委、副县长,在他看来,天津人喝滦河水,武清和围场原本就是亲人。围场县下辖12个镇、25个乡、312个行政村,3年来,刘继群踏遍了每个贫困户的家门寻找贫困原因。经过调研和多方协调,争取到天津市级财政帮扶资金2.06亿元、武清区级财政帮扶资金9970万元,实施了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重点的29个产业扶贫项目。
2020年2月,围场县正式脱贫摘帽。承德地处山区和高原相交地带,天津市因地制宜,重点帮扶经济林果、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017年,通过引导扶持平泉桲椤树社区设施蔬菜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带动周边农户500余人增收。
天津中医陈宝贵在承德市围场县中医院为贫困患者进行义诊。
由于承德草场资源丰富,天津有针对性地引导本市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承德畜牧产业。
天津食品集团与承德合作经营百万只优质肉羊全产业链项目,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围场养羊优越的自然条件,天津食品集团、天津武清区帮扶干部和当地相关部门共同谋划了“投母收羔”“入企就业”“入股分红”等扶贫模式。在生产上游,实施源头监督、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的经营管理体系,确保产出高质量的生态羊肉;在销售下游,积极打造“围场肉羊”“承德肉羊”品牌。“到今年年底,与项目合作的养殖场将达到50家,带动不少于30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力促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脱贫双赢。”天津食品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江星说。
产业园区在承德是经济短板,天津市的经济开发区则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产业园区在引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有积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让产业园区成为随行的新经济增长点,是天津和承德的共识。以六沟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先后启动了各类专业园区建设,食用菌园区、种养殖基地等10个园区基地扶贫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目前承德同天津签署津承农业产业扶贫协作项目22个,总投资31.2亿元,主要采取企业合作、扶智培训、产销对接、科技提升等模式。据初步测算,项目全部实施后,可辐射带动8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2.人才输入和劳务输出互惠共赢
目前,天津市有9名党政干部到承德挂职,承德15名干部到津挂职。派出帮扶干部只是之一步,天津还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30人次,对承德5个重点帮扶县市实现了人才帮扶全覆盖。
天津市帮助承德市建立扶贫车间185个,实现“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的目标。
2016年11月,天津市 *** 与河北省 *** 签署《关于对口支援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框架协议》,天津市对口支援承德市建设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5月,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作为天津对口帮扶承德市重点项目,这所由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大学支持建设的国办全日制大专院校,弥补了承德当地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
背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开始招生,为当地职业教育注入“一池春水”,目前在校学生约2100人。
承德与天津共享互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在承德人社网、就业网开辟专栏,实时发布天津人才用工需求信息。今年以来,协同各结对帮扶县举办 *** 会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90人,已有近400人到天津就业。
“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想彻底拔除穷根,归根结底要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杨春武说。
工作队抓住承德面向京津冀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劳动力资源供需服务平台,深化津承劳务协作。通过建立劳动服务站、“项目扶持+资金扶持”相结合、抓好“三项保障”等方式,将承德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帮扶有机结合,搭建高质量、全方位的劳务协作对接平台。
2020年上半年,天津帮扶承德全市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达到3473人。通过促进就业,正日益呈现“未脱贫人口要脱贫,已脱贫人口防返贫,边缘人口快致富”的状态。
天津援建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扶贫新模式。
天津人才输入,扶贫又扶智;承德劳务输出,助天津用工之需。天津市积极动员社会组织投身扶贫协作:社会各界累计到位帮扶资金、物资合计15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到承德市带动农村发展,助力农民脱贫;爱心人士开展扶助特困家庭、关爱贫困儿童、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仅2017年就募集社会资金764.54万元。“劳务输出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还能满足我们企业的用工需求,这是一项双赢的合作。”天津市华维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3.用好帮扶资金,挖掘产业潜能
一川清冽滦河水,滋润津承两地。对口帮扶就像一粒种子,催生一个个扶贫项目在承德大地生根发芽。
河北振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是个80后,叫闫志远。2016年,他在平泉市平北镇白池沟社区和太平梁社区、黄土梁子北三家村建起三处占地2500亩的果蔬基地,是平泉市的扶贫项目之一。
但菜农果农们知道,果蔬种植有风险。价格低迷导致蔬菜和水果烂掉扔掉的现象时有发生。菜贱果贱伤农,对传统农户而言,单个大棚赔几万元甚至倾家荡产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对企业而言,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
2018年,天津市拿出的455万元帮扶金和西青区拿出的372万元帮扶金全部到位。河北振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原有果蔬大棚和休闲观光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了3条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发展果蔬罐头、玉米杂粮汁、果蔬含片等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5亿元,以更好地规避农业风险。
闫志远干劲十足。“目前一期工程建设的是果蔬汁和含片、果蔬罐头、玉米杂粮汁三条生产线。”闫志远介绍,“今年又投了5000万元建设果蔬脆片、葡萄酒、草莓酒三条生产线。”
“我们将沿老哈河流域组建集‘蔬菜种植、休闲养生、采摘观光、食宿娱乐、蔬菜国际贸易、农产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辽河源现代农业经济走廊,实现产业集群化、园区利润更大化,为更多百姓带去收益。”谈起未来的规划发展,闫志远充满信心。
“原产地探访计划”主要针对天津重点帮扶的对口扶贫地区,为农业原产地打造一次全新体验式探访营销,展示真实的农业原产地品牌及产品,支持扶贫项目推广。
把原产地搬到线上,把特色产品搬到线上,线上线下联运,让特色产品占有市场,达到有效扶贫的目的。
承德天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平泉市北五十家子镇北五十家子社区。该公司肩负起产业扶贫的责任,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在小小的杏仁上做出大文章。在天津市帮扶措施推动下,该公司新建杏核和杏仁等农副食品加工、药材加工、杏仁苷提取等生产车间、仓储库,并新上杏核系列产品、中药材加工、杏仁苷提取等四条生产线。
承德天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尽禄表示,这些新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药材加工车间就业;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采用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78户250人每年获得3000~5000元的利润分红;1500多贫困户群众从事药材种植,既增加收入,也带动当地药材行业的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提供)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7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