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8日-29日,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主办的《四川省畜牧业转型升级论坛暨2019省畜牧业协会年会》于成都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转型升级﹒发展保供”,旨在分享如何破解难题与挑战?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何让危机变为机遇?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齐聚一堂共话猪事。我们今天重点分享的是,仇华吉研究员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与非瘟防控策略的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报告提纲:(1)对非洲猪瘟和非洲猪瘟病毒的认知;(2)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现状及其影响;(3)非洲猪瘟防控与猪场复养;(4)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现状;(5)对非洲猪瘟的反思和养猪业的发展趋势;该主题报告仇华吉研究员在本次年会、2019年河北省猪病大会都进行了分享,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假如非洲猪瘟疫苗上市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如果疫苗比较安全有效(类似于目前的猪蓝耳病弱毒苗)
(1)拼命扩产复产——产能快速恢复——猪价迅速下滑——低利润或亏本
(2)防疫成本有增无减(N+1疫苗+药物+……)
(3)养殖环境难有改善(强弱毒共存,非洲猪瘟常态化,有疫情还扑杀吗?放松或放弃生物安全,其他疾病依旧)
如果疫苗不够安全有效(类似于当年的西班牙非洲猪瘟弱毒苗)
(1)近期:带毒生产,发病死亡率升高,生产成绩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2)远期:变异、充足、出现新毒株、暴发新疫情,期盼新疫苗……
不靠谱的疫苗是“温柔杀手”、“糖衣毒丸”。
由大帝汉克整理部分听课笔记如下:
对非洲猪瘟的认识: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咸,怕高热、怕干燥、怕强酸强碱;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高度接触性感染,传播速度较慢,高度致死性,但死亡率并非100%,取决于感染途径的剂量,猪健康度,营养、环境等;可防可控,不易根除,但可以净化。
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风险:人员(返场)、售猪(车辆)、饮水、引种、配种( *** )、打针、采血、饲料(猪血浆蛋白、泔水、晾晒玉米)、其他生物……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是高度接触性,应减少接触,补偿到位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遏制非洲猪瘟蔓延的建议:建立基于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策略,设立非瘟补偿专项基金(多方出资)重新规划养猪布局(区域性限养、休养、轮养),成立兽医警察部队,扩大非洲猪瘟监测范围,提高疫点处置能力和效率,改进生猪调运设备,开展非瘟防控技术攻关。生物防控是对付非洲猪瘟的有力武器,通过切断、阻隔、洗消、稀释等策略,更大限度地不让病毒接触易感猪,核心三原则:净脏分离、单向流动、防止交叉。
防控非洲猪瘟经验总结:人是防非成败的更大变量;实体墙、小单元、降密度很管用;酸化剂、臭氧、发酵产品非常有用;猪的健康度和舒适度的必要性;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的重要性;防便秘、抗应激的必要性,减少应激原(冷、热、潮、痛);
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如何复养?复养前的复盘(反思原因、风险评估、亡羊补牢);查漏补缺(实施设备的升级改造,管理制度的增补完善);全面洗消2-3次(消毒+清洗+消毒+干燥+熏蒸),1-2个月;洗消后的效果评估(全面取样检测);哨兵猪饲养(非必须)(5-10%,1-2个月,连续动态监测)人员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定期考核;全面恢复饲养,持续监测;制定应急预案,反复演练。非洲猪瘟的病毒毒力未减弱,从净化树分析来看未见明显变异,仍需对不同分离株进行系统评价,对策是定点清除,逐步进化是可能的,带毒生产,与非共舞,暂时不现实。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现状:哈兽研等研制出候选疫苗,初步完成了实验室评价,但要上市一年内出不来,非洲猪瘟疫苗未来应用要慎重,净化成本更低。我国非瘟未来结局,蓝耳病化:用不太靠谱的疫苗免疫;猪瘟化: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地方性流行)净化:不依赖疫苗,着眼于净化和根除。
对非洲猪瘟的反思:
(1)危中有机,非洲猪瘟固然是中国养猪业的一场劫难,也是对我们过去依赖药物,漠视生物安全的惩罚,也是养猪业提档升级、浴火重生的契机。
(2)防控利器:生物安全体系不是对付非洲猪瘟的权宜之计,而是今后防控各种疫病的利器,应成为规模化猪场的标配。
(3)可防可控: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同时加强营养、环境、管理、免疫、提高猪群健康度、舒适度、非洲猪瘟是可防控的。
(4)净化良机:现阶段我国生猪数量减少,影响国民生计,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主要疫病的净化良机,因为从长远看,净化成本永远更低。
小结:(1)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2)非洲猪瘟是可管理的,可防、可控的疫病;(3)基于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体系是猪场核心竞争力;(4)对非洲猪瘟疫苗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疫苗不是万能的;(5)未来我国必须走非洲猪瘟净化之路。(听课笔记由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峰、万锐现场整理,内容未经报告者本人审阅,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