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郑州8年,从瓦屋李到聂庄,再漂到卧龙岗村,亦在王府坟、孙八寨、杲村、高皇寨留下过身影。住了那么多的城中村,最后,终于有能力在2015年买房落脚,这八年漂着的生活,有多么易,只有当事人知道。
冯海蛟 | 文
2017年12月5号,郑州市区机动车限行的第二天,窗外三全路上依然车水马龙,突然想起8年前初到郑州时陇海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人群。
这八年“漂”在郑州,“漂”的无助,“漂”的心酸,“漂”的无所事事,以及“漂”的过程中收获到到的房子,车子,票子……一时间,万般思绪涌上心头。
初到郑州,落脚“瓦屋李”
梦想着将来买辆大奔驰
整个故事要从8年前的一个夏天讲起。
2009年7月初,我从豫北的小乡镇出发,来到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初到郑州,夏日炎炎,只觉周围知了叫的声嘶力竭,一切显得嘈杂不堪。
此行之前,我通过 *** 预约的工作面试。公司在陇海路附近的一个小区住宅里,面试结果不是太好,出来后发现偌大的郑州竟没有一个自己的落脚之地。于是,打 *** 给一个邻村的高中同学,并随他去到他的住处“瓦屋李”。
初到瓦屋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整条街都是做生意的,像是在赶集一样,烧饼夹豆腐串、鸡蛋灌饼、水果摊……说起来现在的手机号码就是在那里买的,还加了20块钱的“吉祥号码”钱。
他租住的房子在顶楼6层,和我们一个高中同学合租。
夏天的时候,房间、走廊里还夹杂着汗臭、袜子、鞋子的味道。那会没有无线网,电脑也不普及,床头还有些《羊皮卷》《陈安之》一类的书。大家在一起说说高中时候的人和事,迷惘一下未来的生活。
那会儿 *** *** 还不是很普及,投了也简历大多没有回应,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天都在各大人才市场转悠,红旗路的河南省人才市场、陇海路的郑州人才市场。
印象里,人才市场里的工作大多都是卖农药的,兽药的,化肥的,底薪800加提成。记得有一家公司经理说“我们这里员工好好干两三年后都能达到3000+”。
直到有一天老师帮忙介绍了一家行业内著名外资企业的河南省分公司,在未来大厦。面试时分公司的老总问我为什么做销售,心直口快的我回答说“有亲戚之前跑业务买的奔驰车,在村里属于成功人士,我觉得我也能买奔驰车”。
这确实是我当时内心真实想法。
过了两天人事经理通知我,月中15号去上班,说是比较好结算工资。公司的同事都很热情,尤其是工会主席,一位郑州西郊的姑娘。
因为未来大厦对面就是聂庄,加上之前入职的年轻同事也是住在哪里,聂庄就是成为我在郑州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搬迁至“卧龙岗村”
房价涨价远没有鸡蛋灌饼涨价
对生活的影响大
进门的过道处挂了一个小黑板,标间240。女房东还是很热情的,把我安排在了2楼错对楼梯的房间。
2009年时,聂庄属于比较繁华的城中村。未来大厦及曼哈顿附近的写字楼,金水路东明路的酒吧一条街,周围的洗浴中心、KTV、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给这个村子提供了太多的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被一对男女的争吵声聒醒了。原来是一位穿西装说普通话的男青年房租到期了,没钱交房租想缓几天。女房东觉得你不交房租就要送你走,丝毫没有保留情面的意思。
后面的辩解和争吵在房租面前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你没有钱,结果显然早已经注定。
城中村的女房东也许是见过太多租客,早就练成了一幅铁石心肠。或许只有在顶楼喂她那些鸡和鸽子时,才会露出真诚的笑容。
2010年的春节刚过,人事经理叫我过去谈话,大意是公司结构调整要裁员,而我被解聘了。那时的我突然理解了聂庄那个被赶走的南方青年的心情了。实际上很多事情不管别人是温柔一刀,还是狠狠地一刀,伤口都是一样的痛。
当时刚交了房租,想起过年和家人聊的新年计划,不管怎样了,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搬家。于是,我选择了“卧龙岗村”,一个听起来很适合失意者居住的村庄。
在卧龙岗是跟邻村的高中同学合租的,一位刚刚从985高校退学的失意年轻人。
房东是一对60岁左右的老人,每次看到他他都是笑容满面,让人感觉很温暖。没钱的话房租还可以延期,给人留下很朴实的那种感觉。
房东在一楼开了个小便利店,卖卖辣条、方便面、啤酒矿泉水一类的;二楼三楼是对外出租的小房间,卫生间是公共的。
印象最深的事是对面楼上的一对男女,几乎每个深夜房间里都会传来争吵、哭泣的声音。争吵的内容大多跟钱有关,有时候还会喊救命,让帮忙拨打110一类的。一开始也是挺气愤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鸡蛋灌饼经常涨价。一次5毛,大概涨了两三次,卖饼的老板在摊饼时候总爱感慨,面涨价,油涨价,鸡蛋也涨价,实际上还没原来挣得多。
到年底才知道2010年郑州房价涨了2000,三环内住宅基本要到7000左右了。可那个时候房价涨的再多似乎也没有鸡蛋灌饼对生活的影响来的更大更直接。
生存啥时候能变成生活?
终于,住了很多城中村后我有了稳定住所
之后的两年,不断听说某某同学买房了,买车了,考上了公务员。尤其是村里的发小们,好多都是初中毕业后到城市里打拼,一年的收入都能达到10万元以上,部分做生意的甚至是三四十万。
这些新闻总是不断的冲击着我脆弱的自尊,而我的工作从那家外资企业离职后总是不着边际,卖过馍片、纸箱、化妆品、防水涂料、电缆、牙刷、服装、豆沙。
其实每次换工作自己都要经过一番思考。比如馍片,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出差,每天都有补助,这样每天都可以省下几十块钱,加上工资和提成每个月也能余下3000多元。
再比如做电缆,考虑郑州正是大拆大建的阶段,到处都是房地产、地铁项目,一年做上两三个项目就能有个几百万的业绩。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或者说不够踏实,浅尝辄止。
为了方便工作,这期间我陆陆续续住过王府坟、孙八寨、杲村、高皇寨。频繁换工作直接后果就是收入不稳定。中间最落魄的一次因为没钱交房租,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都感觉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犹豫了好久之一次开口向同学借钱。
记得很清楚,一位大学同学,给我汇了500块钱。
2013年夏天因为一场变故,去安阳陪护了亲戚一个月。我带着身心俱疲的身体,走出了郑州这座“围城”,回到家乡。
那段时间几乎是我参加工作以后之一次离开郑州那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回顾自己在郑州4年多的时间到底做了什么,思考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
重新回到“围城”,跟好朋友一起合租在陈寨。机缘巧合,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行业,渐渐的,工作有了些起色,到2015年陆续有了10多万的储蓄。
那一年夏天开始盛传陈寨要拆迁的事情,之前熟悉的很多城中村都已经拆迁,陈寨的房租也涨到了650,在一次和朋友吃大盘鸡时突然一激灵,要不要买个房子?
2015年11月初,基本定了下了一套房子,位于河南省体育中心附近。房子的优势劣势清晰明了,9000多的房价,2000多的月供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也被迫“上车”。
就在生活趋于稳定是,突然想起在皋村彩票店里一位老大哥的感慨“在城市里生存下去,真的是难啊!啥时候,才能把生存变成生活啊!”
作者简介:
冯海蛟,豫北滑县高平乡人士。自幼爱读书旅行,本意是云游四方,奈何生计所迫,以推销为生,已八年有余。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