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一头猪就是一个小银行”,猪肉乃我国最主要肉类食品,2022年中国猪肉总消费量为5447.5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为39.7公斤,远超过全球水平,但许多老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市场上的生猪多是“外国”血统,这也是养殖行业的一大痛点——种猪卡脖。
我国真的面临“种猪卡脖”的压力吗?
众所周知,生猪出栏数量受仔猪数量影响,而仔猪质量、数量又受到种猪的影响,因此,优质的种猪尤为重要。随着我国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瘦肉商品猪市场需求在不断上升,想要通过养猪“发家致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中国本土猪具有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的缺点,所以我国生猪市场的种猪90%都是依靠国外进口,若国外一旦对我国掐断种猪供应,那么生猪行业就会遭受严重打击。
当前,我国进口的种猪有三种: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其优势为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一般来讲,半年就能出栏,喂养2-3斤饲料就能增重1公斤。自从外国种猪被引进后,迅速席卷了中国种猪市场,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因为进口一头种猪大约4万,非常昂贵,更令人无奈的是,我国进口的外国种猪,会在孕育5-7胎以后退化,如果想要长久的维持生猪质量,只能不断的从外国进口种猪,陷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死循环中,一旦种猪出现问题,这将会波及90%以上的民众。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我国进口种猪年均不到1万。目前,国内种猪自给率高达90%,基本可以实现独立育种,少量进口也只是为了改善种猪性能。
种猪繁育面临的难题!
虽然我国种猪繁育体系逐渐趋于完整,但毕竟比国外晚了50年,种猪的PSY、生长速度都与生猪强国丹麦差一大截,当前中国的PSY在16-25左右,而丹麦PSY在30以上,若一个猪场有400头母猪,PSY差5,刨去客观因素(猪病、存活率等)每年仔猪数量差1500左右,按仔猪价格为500元/头,便可多卖75万元。
为了改变生猪育种困境,国内许多的大型猪企都积极参与研发,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育种工作短期内难以见效,可能5-10年可能都无法盈利,叠加风险较大,若遇到非瘟,育种或将中断,前期育种工作化为泡沫,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自1998年起,牧原就开始布局生猪育种,多年来坚持育种,通过创新与实践,摆脱外国种猪的依赖。此前,党的20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基于此秦英林表示中国生猪产业若要高质量发展,技术得大幅度提升。除了牧原以外,广西扬翔、温氏、大北农等大型猪企都在努力进行育种研发,尽可能缩小生猪品种生产性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