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 酸化剂通过降低胃肠道 pH,促进蛋白质变性、激活胃蛋白酶原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有机酸通过进入微生物机体破坏细菌细胞的合成和繁殖,从而对胃肠道病原菌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 诸多研究表明,酸化剂在提高蛋白消化率和改善仔猪生产性能方面均有改善作用。 目前酸化剂应用的相关研究中,其在母猪上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对母猪的生理特点、酸化剂在母猪上应用的可能作用方式以及酸化剂在母猪饲粮中应用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酸化剂在母猪饲粮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繁殖性能( 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活产仔猪数、窝产断奶仔猪数、 *** 间隔) 是影响猪场生产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而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低是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不仅影响其泌乳量、仔猪增重和仔猪存活率, 还会加剧哺乳期体损
失,导致体况下降,断奶至再 *** 时间延长或不 *** 。
由于母猪分娩和哺乳过程中,自身营养代谢与生理状态发生剧烈变化,导致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加剧,而氧化应激程度高常引起高产母猪的妊娠并发症。 这些问题可能在经过对瘦肉率
和饲料利用率选育后的瘦肉型母猪中变得更为严峻。 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漫长,哺乳母猪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何提高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降低外界环境对母猪的负
面压力、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成为养猪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酸化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除此之外,酸化剂在母猪中的应用还应重点关注其对采食量、抗应激和乳猪生长潜力的影响。 目前酸化剂在母猪上的应用研究较少,酸化剂在母猪上的研究以及作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1 繁殖母猪的生理特点
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仔猪头数和年贡献商品猪头数,母猪正常 *** 和适时配种是成败的关键,而母猪正常 *** 和适合配种与其体况有直接关系。 繁殖母猪主要有以下生理特点:
( 1) 消化系统发育完善,但消化吸收表达结果较大程度上受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影响;
( 2)妊娠定位栏在集约化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容易引起妊娠母猪氧化应激;
( 3) 母猪由于皮厚毛长,皮下脂肪层较厚,但无汗腺,容易发生热应激;
( 4) 母猪处于泌乳时期,代谢旺盛,营养物质需求量高。 母猪在哺乳期间需要分泌大量乳汁,一般 60d 内乳汁分泌量可达 200~300 kg,优良母猪可达 450 kg,能量、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泌乳母猪的影响很大,若长期供应不足,会导致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瘦
弱、母猪消瘦,影响再次 *** ;
( 5) 采食量下降。 母猪分娩后,消化机能下降,采食量降低,每日摄取的营养少量用于自身的维持需要, 大部分用来合成乳汁。 即使母猪饲喂适宜营养水平的饲料,仍会动用
一部分体贮用以增加泌乳量。
目前,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对畜禽发挥作用的具体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晰。 但是它们的作用方式可能与维持肠道低 pH 值、影响胃蛋白酶活性、抑制后肠病原菌的繁殖、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应激能力、影响营养物质代谢有关。
2 酸化剂在母猪上应用的作用效果
2.1 酸化剂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母猪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 特别是哺乳阶段,其机体代谢旺盛,营养物质需要极高。 母猪的采食量与其泌乳量呈正相关,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不足时,其泌乳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存活率;
另一方面,采食量不够带来的母猪哺乳期体况损失,能够通过抑制 GnRH 的分泌而延长断奶到下一次 *** 的时间间隔, 减少下一胎次母猪的妊娠率和窝产仔数。
因此提高母猪采食量对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降低母猪体况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 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能不同程度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酸化剂能提高母猪采食量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可能与酸化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率有关。
2.2 酸化剂对母猪饲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母体营养影响新生儿组织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决定了仔猪出生和断奶窝重,母猪妊娠期体况改变可能影响窝产仔数的均匀一致性。 酸化剂能够降低胃肠道 pH 值,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助于对大分子蛋白质的水解。 并且胃肠道在偏酸性条件下,能降低植酸等与矿物质离子的螯合,促进矿物质离子的吸收, 同时有机酸化剂主要由中短链脂肪酸组成,可能对血液和乳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产生影响。
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 , 能够显著提高饲料中粗蛋白、钙和磷的消化率,并且该组母猪在分娩和断奶当天血浆、初乳以及常乳中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 对血浆尿素氮以及球蛋白水平也具有改善作用,促进胎儿生长和哺乳期需要。 母猪饲粮中添加2%甲酸可提高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 200mmol/kg 甲酸、1︰1 甲酸和富马酸、1︰1 甲酸和乳酸以及 2︰1 甲酸和乳酸,能将干物质的消化率提高 3%~4.6%,但对粗蛋白的消化率没有影响。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复合酸化剂可以提高母猪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这可能是由于微囊型酸制剂通过工艺的处理, 可以到达肠道持续释放,一方面促进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另一方面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2.3 酸化剂对母猪肠道 pH 值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饲粮中添加酸化剂能够降低饲料的 pH 值,在胃肠道释放氢离子从而降低胃肠道 pH 值。 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能够将饲料、胃、回肠和结肠的 pH 值分别降低 0.69、0.12、0.57、0.22。动物胃肠道处于酸性环境条件下,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 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定植和繁殖。 有机酸都是弱酸,这意味着有一定比例的分子未解离,这些未解离的酸分子更容易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在偏碱性的细胞质环境中,酸会释放质子,结果就导致细菌细胞内 pH 的降低, 细菌不能够适应内部 pH 的变化,启动一种特殊的机制( H+-ATPase 系) 将细菌内部的 H+外排到细菌外部 ,使 pH 值恢复到正常,此代谢过程消耗能量,破坏细胞的代谢过程,影响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另一方面,细菌细胞被迫消耗能量排出质子,导致细胞内的酸阴离子的积累, 打破细菌内部的阴离子平衡,导致细菌生长受阻或死亡。 由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 pH 值变化不敏感, 不会对其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而无机酸化剂不能够渗透细菌的细胞壁发挥作用 ,其主要是通过降低胃肠道 pH 值,改变细菌生存环境,从而影响细菌代谢。
研究表明,酸化剂能明显降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 认为保护型酸化剂比未保护酸化剂降低粪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数量的效果明显。
2.4 酸化剂对母猪和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母猪机体的健康状况是母猪繁殖性能表现的重要基础,而衡量猪场总体效益的重要指标是母猪每年所产的断奶仔猪数。 母乳是新生仔猪唯一的食物来源,是哺乳动物在分娩后分泌的营养全面而均衡的食物。 母猪初乳中除了含有仔猪所需要的能量营养物质外,还有免疫蛋白因子,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仔猪的免疫系统,为仔猪提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功能。 特别是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G,为新生仔猪提供体液免疫保护直到消化系统足够成熟有能力来对抗原作出反应。 IgA是常乳中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 保护局部消化道,对抗病原菌、共生菌以及食物中的抗原。研究发现复合酸化剂( 甲酸、丙酸、丁酸及其酸盐) 对母猪血清和母乳乳清中免疫因子无影响,但是对初乳 IgG、IgA、IgM 的含量均有升高趋势, 酸化剂对母猪免疫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血浆免疫因子来影响,并且通过提高乳清中免疫因子的含量进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和改善健康状况。
2.5 酸化剂对母猪和仔猪机体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机体抗氧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
主要包括酶促抗氧化系统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 两个系统作用方式各不相同,相互协作,组成机体抗氧化防线。 正常生理条件下,动物机体自由基是一个不断产生又不断清除的动态平衡状态,其基本浓度相对稳定。 当机体产生自由基却无法及时清除时,机体组织就会受到损伤。 目前关于酸化剂对母猪抗氧化能力影响的报道相对较少,但有许多酸化剂用于仔猪及其他动物上的报道。母猪哺乳饲粮中添加复合酸化剂可以提高其母乳抗氧化能力,更好的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3 添加时间
一般认为酸化剂主要应用于仔猪效果较好,而对生长育肥猪的效果不显著。 在母猪饲料中使用酸化剂可以阻断母乳中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对于生长育肥猪使用酸化剂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所选用的酸及酸的处理方式有关,如果有针对性的将有机酸经过包被处理,使其大部分不在胃中释放而直接进入小肠, 理论上应当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结果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进行论证。
仔猪饲料酸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仔猪胃酸分泌不足。 随着仔猪年龄和体重的增长。 消化道
机能逐步完善,胃酸分泌逐步增强,因此,加酸效果将降低。 研究表明, 在仔猪早期断奶后的 1~2周内酸化效果明显,3 周以后效果逐步降低,4 周以后基本没有效果。 众多研究发现,仔猪从出生到 5~6 周龄的胃酸产生量与体重呈线性相关,添加酸化剂的有效时间一般是在断奶前至体重 25~30kg 时。
4 添加量
使用酸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不一致,缺乏一个添加标准,添加少了作用不明显,添加多了有
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因此,对酸化剂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不同种类生产对象及不同的生产环境的影响,酸化剂的添加量可能有所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