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五畜与五行。为此,我们精心整理了4个关于五畜与五行的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辨证时,是怎样确认脏腑病位的?
《灵枢·本藏》里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纽带的有机整体,因此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
确认脏腑病位的 *** 有很多种,当然了,准确性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小儿药证直诀》里讲“小儿常有“三不足(肺、脾、肾)两有余(心、肝)”,小儿之病,虚证就可以从肺、脾、肾考虑,实证则考虑心、肝;
再进一步,依据主症表现,如咳、喘不离肺,呕、呃不离胃,悸在于心,泄在于脾。再加上具体的表现,如在胸部多涉及心、肺,胁肋部多涉及肝胆,脘腹部多涉及脾胃,腰部多涉及肾,等等;
不过,这种情况,必须考虑到脏腑之间的关联,有很多症状、体征是继发的,比如《辨证录》所说:“夫胁虽为肝位,而肝必克脾,脾受肝克,则脾亦能随肝而作痛。”这就是肝脾之间的联系。临证辨证,也就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最后,再依据外部所合。比如见舌上生疮、舌尖红赤等,多涉及心;目赤肿痛或视物昏花,多涉及肝;发脱、齿摇,多涉及肾,等等。
当然,也还可能用到经络辨证病位,比如如足厥阴经脉绕阴器,经少腹,上行胸胁,因而这些部位出现的胀满疼痛等,那肯定是要与足厥阴肝经有联系。再比如,因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而四者又上连十二经脉,因而妇科常见的经、带、胎、产诸疾多与四脉相关,如崩漏或胎漏或因于冲任不固,痛经、闭经或因于冲任阻滞,月经先期、经行吐衄或因于冲任血热,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或因于冲任血虚,带下异常、滑胎或责于带脉受损,约束无力等。
总之,病位不同,临床上的各种表现也不同。根据这些表现,就可以进行确认准确的病位了。
这些辨识病位的 *** ,如果单只用一类,审证的准确率就比较低。所以,中医才要四诊合参,综合多个资料,来认清患者的具体情况。
最简单的辨五脏法:舌胖是气虚,表现为呼吸短促,病位在肺;舌胖且有齿痕是阳虚,表现怕冷,病位在脾,怕冷严重病位在肾;舌瘦小或舌薄或舌质红,是阴虚,表现为五心潮热,病位在肾;舌不胖但淡白、眼睑嘴唇也白,是血虚,表现为乏力心悸等,病位在心;舌体两边局部隆凸不平,是气滞,表现为两肋胸部胀满疼,病位在肝。
从脉诊、舌诊、望诊,问诊都可辩证脏腑疾病,脉诊从寸关尺经脉象而定,舌诊从其分部的变化而定,望诊以脸部的分部的变化情况而定,而问诊经病反映的情况而定。这就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具体运用。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意思是说,人体内在的疾病,会在人外面显露特有表现,比如你牙痛,你就捂着腮帮子,你脚痛,你患脚就不敢发力,走路就不平,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表现。中医经历了好几千年,人民群众把自己的经验流传下来,医家,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流传。
比如有经验的瓜农,可以根据西瓜的外在表现,通过望,摸,拍,就能分析出西瓜,是生是熟,有沙没沙,甚至是西瓜成熟度如何。其实这也是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表现。
五脏系统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根据,五行是金、木、水、火、土
五脏配五行是肺主金、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肾主水。
中医又把全身各个部位以及自然和五脏相连
比如肝主木,在体合筯,在志为怒,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在液为泪,五味主酸,五方主东,五色主青,发病主惊骇,五畜为鸡,五谷为麦,四时主春,木主岁星,五音主角,数主八,其华在爪,五嗅主臊。
这就是木系统,或称肝系统,如果肝脏有问题,就会在以上这些部位,或时间上有反应,比如睡觉,到了半夜一点左右就醒了,过了三点才可以在次入睡,为什么呢?我们一查,半夜一点到三点是丑时,正是肝脏值班之时,所以说那就是肝脏有问题了,如果治这种失眠就要在肝脏入手。
在比如因为生气,所以吃不下饭了,中医认为肝主怒,主木,脾胃主土,五行相克,木克土,所以一生气,肝木克脾土,因此病人就吃不下饭了,诊断定位治疗 *** 就都出来了,病位在脾胃,原因是肝气不舒,治疗 *** 就是舒肝理气,健脾胃,助消化。
五脏系统把人体通过经络,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全部串连,由点见面,最后反应的是脏腑的本质。
这就是中医,你说中医科学不科学呢?其实西医也有望诊,问诊,和中医一样,只不过随着高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都习惯了机器,感冒引起的头痛也要作个核磁共振,因为机器能创造更多的利益呀,可是如果望,问诊都忘记了,当条件不允许,没有这些机器时,你还算是个医生吗?难道没有拐棍就走不了路了?
不白话了,欢迎大家点赞加关注
脏腑病位的确定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望表知里,以面色、气味、脉象等来确定病之所在。
比如肝心脾肺肾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五味酸苦甘辛咸……。脉象中的寸关尺,左手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肾等。
五谷和五禽是哪些?
一、五谷:最主要的有两种
1、稻、黍、稷、麦、菽
2、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二、五畜:牛、犬、羊、猪、鸡
《素问·五味》:“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以五味为中介,将五畜分属五行,以此得出五畜之肉的五行属性,即牛肉属土,犬肉属木,猪肉属水,羊肉属火,鸡肉属金,这为中医临床运用五畜肉类等血肉之品以补精益气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谷养人下一句?
三军保家国。
上联:五谷养百姓平仄:仄仄仄仄仄下联:三军保家国平仄:平平仄平平解析: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三军指的是陆海空,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祖国才能安定富强,人民才有幸福的日子,向祖国伟大的军人们致敬!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是主食可以养人,五果对于人体的作用较之于五谷是辅助地位的,吃肉这一点有那么一点点就够了,只需要一点点,蔬菜能够化精为气,才能布散精微,这样子气机才能通调,大便才能顺畅。要把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气味调和好,五谷能够补精,五菜能够益气(把精化成气)。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在教人怎么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
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乡居得静:这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乡居生活宁静,简朴,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避开热闹和喧嚣,获得心灵的宁静。始终保持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可以涵养精神,坚定意志;
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静的下心,甘于寂寞,方能专注。只有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自觉 *** 物质诱惑,砥砺精神,才能成就大事
五谷养人的下一句是人人皆温饱。这是古代农耕对联里的下联,上联是一日三餐餐餐不离食;下联五谷养人人人皆涡饱,横批金秋大丰。对联深刻地反映了农耕丰收的果实,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道理。也使我们明白了温饱问题是离不开农耕的五谷
《内经》中“五味入五脏”的理论起源于哪里?正确吗?符合现代医学之研究吗?
五行的学说最早見于《尚书.洪范》。
五脏源于五行,之后才产生五味、五色、五气、五音、五化等等。
《黄帝内经》的五味入五脏,是以五行、五脏来对任何事物进行归类,并在“五”的基础上进行分化,从而演变出了六腑十二经络。
阴阳五行的起源并不是中医所创立,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常期与自然作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总结,是人类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说理工具,是最早、最扑素的唯物辩证法。
今天,当人们提到阴阳五行的时候,人们总喜欢说这是中医的专利,其实不然,阴阳五行最早就应用在天文学,地理学,哲学和军事等学科,"五味入五脏"是五行中医部分的延伸。
是否符合现代医学研究这个问题,几句话很难说明,因为五行被贴上的标签太多,已经很难看清本来面目,对五味入五脏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五行的认知之上。
如有兴趣,请关注我发的头条文章《五行五行,到底什么是五行》系列,谢谢。
应该是来源于天文现象与地球的对应变化。五行本来也是指的星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古人总结的变化然后流传下来。这个在古天文学里有解释。而不是现代所代表的各种物质对应。
以上就是关于五畜与五行的全部解答,希望这4个要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疑问,欢迎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