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原的腹泻症状和发病日龄有其特有的规律,但是都可以通过肠道内容物或粪便、小肠或结肠绒毛组织的微生物检测,判定致病原。
1.仔猪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的不同
1.1引发腹泻的病原
一个是细菌,一个是病毒。
1.2腹泻的病程及缓急程度
仔猪细菌性腹泻,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治愈后遗症不大。仔猪病毒性腹泻,一般有较长的潜伏期,并发症较多,病程相对较长,耐受过后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大。
1.3腹泻发病率
仔猪细菌性腹泻,散在发病,不呈现爆发性;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率高,并呈快速扩散的特征。
1.4发病猪体温变化
仔猪出现细菌性腹泻时,病猪体温一般较高,呈张弛热型;仔猪病毒性腹泻时,病猪体温一般稍高,呈稽留热型。
1.5发病时间
仔猪病毒性腹泻,一般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细菌性腹泻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夏季和初秋,细菌性腹泻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深秋、冬季和早春,天气寒冷时,则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可能性都有。
1.6排泄粪便性状
仔猪出现细菌性腹泻时,病猪主要排泄单一颜色的糊状粪便;仔猪出现病毒性腹泻时,病猪一般排泄黄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粪便。
1.7抗生素使用效果
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泻有效;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腹泻,几乎没有效果。
1.8简单鉴别诊断 ***
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一般为碱性,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呈酸性。可以用pH试纸简单测试判定。
2.不同病原腹泻症状及治疗 ***
感染性腹泻有共性,每种疾病也有特征性的病原,发病规律及诊治 *** 。
2.1细菌性腹泻
一些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往往在仔猪肠道内存在。往往在饲养管理、营养不当,或者其他应激因素出现时,会诱发细菌性腹泻,称之为条件下致病菌。如仔猪大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
2.1.1大肠杆菌感染
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等,病原均为大肠杆菌。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
(1)诊断
引起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疾病,主要是仔猪黄白痢,即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黄痢主要发生在仔猪出生后10天以内,仔猪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死亡率高。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20日龄,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病猪消瘦,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治疗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选择抗革兰氏阴性菌或者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如氟苯尼考、安普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夏秋季潮湿温暖时,针对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可以加藿香散等中药配合治疗。
2.1.2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由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腹泻。猪肠道内存在多种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不同部位定植。往往是条件性致病菌,在饲养管理不当,或者应激条件下诱发。
(1)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在临床上有典型症状,小肠肠道胀气,或者蛋花样粪便。
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蛋花样粪便
(2)治疗
产气荚膜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用抗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梭菌的药物治疗,如那西肽、阿维拉霉素、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盐霉素等。也可以配合抑制梭菌的益生菌治疗。
2.1.3胞内劳森氏菌感染
猪增生性肠炎即猪回肠炎,是因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是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上皮细胞发生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接触性肠道疾病。
(1)诊断
典型症状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后的育肥猪或者后备猪,仔猪阶段也会表现出腹泻症状。检测新鲜粪便,用PCR *** 调查胞内劳森氏菌为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2)治疗
对胞内劳森氏菌敏感的药物有卡巴氧、泰妙菌素、沃尼妙林,中度敏感的药物有金霉素、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可以配合敏感药物辅助治疗。
2.2病毒性腹泻
2.2.1常见病毒性腹泻病
(1)猪传染性胃肠炎
又称幼猪的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时间在仔猪出生后两周龄内,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脱水等症状。
(2)猪流行性腹泻
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多发生在冬季,在我国以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多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日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
(3)猪轮状病毒
本病多发生于天气寒冷的季节,如晚秋、冬季和早春。主要发病时间在8周龄以下,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成为带毒者,感染后可以获得免疫。
2.2.2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1)诊断:
符合各种病原疾病的特征和前文中关于病毒性腹泻的描述,并作实验室病理检测,可诊断病原。
(2)治疗
仔猪病毒性腹泻,对抗生素不敏感,只能用抗病毒的药,比如血清、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也可以加板青颗粒和黄芪多糖等中药,增加多种维生素用量等辅助治疗。但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2.3真菌性腹泻
养猪生产中,相对比较少发生。此处不做论述。
2.4寄生虫腹泻
2.4.1小袋纤毛虫
由小袋纤毛虫诱发的仔猪腹泻,是人和多种牲畜共患病。
(1)诊断
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多呈窝发腹泻。携带病原的猪只是主要的感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病猪症状表现为粪便稀或水样腹泻,常夹杂有黏膜碎片或暗红色血液,有恶臭味。哺乳期粪便略带灰白色,教槽后粪便多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检测新鲜粪便,发现小袋纤毛虫体,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2)治疗
用甲硝唑片、卡巴砷等治疗。此病容易反复发作,疗程应在3天以上。
2.4.2球虫病
由球虫诱发的仔猪腹泻,地面饲养的哺乳仔猪,易感染球虫病。工业化养殖利用产床饲养哺乳母猪和仔猪,大大降低了猪球虫病导致的仔猪腹泻。
(1)诊断
病猪症状表现为拉黄色至白色水样或糊状粪便,偶尔也呈棕色,有恶臭味,病程持续4~6天,病猪迅速脱水。7-21日龄仔猪易感,在潮湿温暖的季节发病率相对更高。该病导致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变化较大,一些发病猪能自行耐过。从发病猪的空肠与回肠检查出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2)治疗
用氯苯胍、氨丙灵、盐霉素、磺胺类或者百球清等药物治疗。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应计划性地交替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