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肉牛产业布局(2020年甘肃张掖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图)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牛技术 1170

中商情报网讯: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之一。多年来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坚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走“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小区化,小区生产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全市肉牛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饲养数量稳步增长。2008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从牛源扩增、良种繁育、养殖场建设、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及市场流通等方面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养殖数量快速递增,肉牛饲养量快速增长,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发展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2018年底,全市牛饲养量72.92万头,比2008年增加19.09万头,增长35.46%。出栏22.67万头,比2008年增加8.11万头,增长55.70%;其中:母畜存栏量达到22.76万头,比2008年增加9.31万头,增长69.22%。存栏50.26万头,比2008年增加10.99万头,增长27.99%。

数据来源:张掖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养殖格局基本形成。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供给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为引领,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为纽带,适度规模家庭经营为中坚力量的梯度养殖格局。建成了以万禾、玺峰、恒源、发忠牧业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以黑河沿岸24个乡镇母牛养殖专业村为基础的母牛繁育基地,形成了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高台县“六园一廊四带”产业带、临泽县良种胚胎移植高效繁殖园区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呈现了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全市肉牛产业的提档升级起到了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三)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坚持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的“两化”互促思路,全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制定了《张掖肉牛饲养技术规程》、《张掖肉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五良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标准化牛舍建造、TMR机械化饲喂、饲草料科学配制、犊牛早期断奶等先进实用技术在规模养殖场全面普及应用,培育了甘州万禾、临泽德源、高台共裕等一批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肉牛生产进入以规模养殖为重点、标准化生产为方向、保供给促增收为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2个、示范村168个,示范户5837个;建成万头以上牛场3个,千头以上牛场44个,百头以上牛场311个,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甘肃唯一的国家级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

(四)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坚持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完善畜牧业全产业链和补齐短板的战略突破口,使长期制约全市畜牧业发展的畜产品加工“短板”成为支撑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主板”。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纳入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户—甘肃省祁连牧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饲草加工企业10家;建成了民乐星硕、临泽升华农、甘州金利等有机肥生产企业,实现了肉牛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肉牛产业循环发展在张掖初具规模。

二、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

地域优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更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通道,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张掖南边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边是绵延几千里的巴丹吉林沙漠,东西狭长,是动物疫病的天然隔离区。张掖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灌溉农业发达,非常有利于草食畜生长,是理想的畜牧业发展优势区。

种群优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优良肉牛品种冻精,进行了近40年不间断的冻配技术改良,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庞大、产肉性能好的具有张掖地方特色的肉牛新类群,以西门塔尔杂种后代为主的良种牛占到饲养总量的95%以上,“张掖肉牛”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张掖乃至全省畜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饲草优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张掖是全国更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制种玉米及大田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亩以上,牧草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5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唯一集中的饲草资源地域;同时绿洲灌溉农业保证了农作物及饲草的高产优质,为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优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动能。市、县、乡(镇)三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健全,“五良”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6%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将张掖市确定为肉牛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着。

市场优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从市场走势看:肉牛需求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随着牛肉出口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需求量需大于供,肉牛价格不会下滑,肉牛养殖是农民群众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从经济效益情况看:母牛每年一胎,按怀孕10个月顺产一头健康犊牛出售计算,日消耗饲料、防疫、雇工、水电等费用9元,仔畜三个月以后按市场价出售,母畜可卖到5000元左右、公畜可卖到6000元左右,可获1000-2000元的利润;收购一头150公斤左右的架子牛,收购成本7500元左右,育肥期5个月,平均日消耗饲料、防疫、雇工、水电费用20元,平均日增重1.6公斤,5个月后体重可达390公斤,出售价格为33元/公斤,可获利2300元左右。

三、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亲切关怀下,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饲养管理粗放,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部分养殖户都修建了温棚牛舍,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受地形、采光限制,有的通风降暑保温措施不好,致使不能进行很好的饲养、防病和管理。大部分养殖场依然使用传统饲喂方式进行养殖,饲草主要是作物秸秆,饲料主要是玉米、麸皮等,饲草料品种单纯,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致使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极低。部分养殖场由于购牛、修建温棚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过大,资金运作困难,再加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 *** 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青贮氨化技术、配合全价饲料、牛繁育新技术、品种改良、规范的防疫和疫病监测等措施没有配套实施。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肉牛销售主要以活体或者是屠宰后直接销售胴体为主,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因此造成了肉牛产业链条短,养殖效益低下。如:甘肃省祁连牧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能力年屠宰2万头,实际生产能力年屠宰不到1万头;甘肃博峰农牧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年屠宰10万头,实际生产能力年屠宰不到1千头。同时其他肉产品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主打的是屠宰分割,不断地围绕牛肉这一单一产品“掘金”做文章,而在骨、血、皮、毛、脏器等牛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上很不充分,几乎都是作为原料外销或经简单加工推向市场,造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效益低下的局面。

(三)畜牧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制约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中央、省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资金总量仍然偏少,广大农户原有资本积累不足,缺乏畜牧业发展的自有资金;金融部门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难以适应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上原因,致使良种、疫病、信息、监测、流通等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服务难以到位,支持补贴、风险应对政策不完善,限制了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肉牛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 *** 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 中商情报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标签: 张掖市肉牛产业布局 甘肃张掖肉牛交易市场 张掖肉牛价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