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鹅、鸭从出生到出栏都不让下水,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单从动物福利方面来考虑,我想这是在扼杀动物的天性,那在养殖效益上又是怎样呢?目前养殖业水禽旱养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相较于传统饲养模式它有哪些优点呢?
一、水禽旱养可减少污染
随着养殖场业的发展,很多养殖问题开始受到大家关注,例如粪污污染问题。我国水禽传统饲养模式为水域放牧或池塘半放养,这种放养方式会对当地生态造成持续破坏,污染水源。记得儿时村旁的小河经常有人赶着大群的鸭子来放牧,鸭群一过水体浑浊,粪便遍地。
水禽旱养把鹅或者鸭子放到地面饲养,这样可以集中管理,养殖产生的粪便可以清扫后集中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粪污污染问题。主要是水禽旱养不再接触水源,可大大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从而达到兼顾养殖和保护水源的目的。
二、水禽旱养可提高经济效益
养殖户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水禽放养在水里可以节省饲料。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鹅或鸭养在水里,它们会自己找鱼虾、水草等食物吃,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水禽天 *** 在水中嬉戏,如果把鹅、鸭放养到水里,天天运动量大,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水禽每天所摄取的营养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能量支配来活动,这就影响了脂肪的累积,甚至会影响产蛋量,最后的结果是水禽生长速度缓慢,延长出栏时间,无形中就拉低了经济效益。
而水禽旱养的话,其活动量受限,所摄取的营养可以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用于生长或蛋的形成,提前出栏或产蛋量上去了经济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三、水禽旱养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在水中放养水禽的养殖户可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如果鸭群或鹅群中有发病者,大群很容易爆发疫情,而且很难控制,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的,如果水禽中有病鸭病鹅,它们会把病原通过水源传播给大群,水源中长期存有病原会给病情控制带来空难,往往会导致疫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大群健康。
水禽旱养能够做到可控性饲养管理,大群不会再因为污染的水源而发病,如果有个别个体发病,可以采取隔离措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疫情的目的。水禽旱养方式可大大提高鹅、鸭的健康水平,有统计标明旱养条件下,鹅和鸭的成活率可达到98%以上。
四、水禽旱养存在的问题
水禽旱养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技术发展层面还存在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1.公禽运动量减少,导致脂肪堆积,影响繁殖性能;2.由于水禽脱离水源生活不能洗浴,羽毛光泽度受影响,不清洁美观影响卖相;3.水禽旱养眼病发病率较高,因为不能进行水浴,鹅、鸭不能洗脸,易发生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