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如何防治?
【关于致病原】仔猪红痢、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一般认为是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统称为仔猪梭菌病。本病的主要致病原是产气荚膜梭菌,但临床上还可能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杂菌。该致病菌经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属厌氧菌,已知至少有5种血清型(A、B、C、D、E型),其中引起本病的主要是C型和A型。高倍镜检菌体形状为两端顿圆的短粗型微小杆菌,其生化抵抗力较强,对各种常规消毒剂表现为中敏或低敏,较耐高温,长时间日光照射(含紫外线)也不能将其大量杀灭,快速灭活温度须达到100℃左右。C型菌株最为常见,其重要病理作用是促使动物机体(主要是肠道)产生α和β毒素,具有高致死性。其中,β毒素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严重损害肠道表皮及粘膜细胞,进而引起坏死性、出血性肠炎。此外,该致病菌可在发病仔猪机体内形成芽孢,芽孢体的抵抗能力和毒力(致病性)显著增强,其在土壤及有机物载体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症状】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程度大致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等4型。最急性、急性型病例有时呈急性无征兆猝死,耐过的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型可转为慢性型。由于该病原菌的靶心致病灶较集中于重点消化道-肠道段,以引起组织细胞坏死、脱落及炎性出血为主,较常见“血便”现象,由此得名“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本病致病机制较为复杂,重点危害2周龄以内仔猪,2周龄以后较少发病;7日龄以内低龄仔猪发病多呈最急性或急性,常无征兆猝死;日龄较大的仔猪发病常见病初发热(体温39.5~42.0℃)、二便异常(湿热下痢或腹泻、血便、浊尿或血尿等)、轻度至中度神经症状(肢体震颤及麻痹、角弓反张、惊厥、尖叫、共济失调、运动失调等)、皮肤色变、机体渐进式消瘦、脱水及贫血、呼吸困难等。耐过病例多成为僵猪,致僵猪生长速度滞缓、料肉比下降且容易生病。剖解变化:最显著的病理变化是坏死性、出血性肠炎,小肠黏膜广泛性出血及坏死,常形成一层深色(灰黄色或暗红色不等)、易剥离的坏死伪膜附着于小肠内壁。
【流行特点】本病潜伏期约为24h左右,出生数小时内的仔猪即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其中以3日龄以内的仔猪症状最为明显、发病率及致死率为更高、危害性更大。为有效防控本病,养殖者要把握以下特点:①易感性。高度易感对象是7日龄以内仔猪,从仔猪刚出生起就要做好保护防范。1~3日龄仔猪一旦感染发病,致死率几近100%,务要对其作重点保护和精细化管理。7日龄以后随仔猪抵抗力逐渐增强,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应降低。②传染源。本病致病菌属养殖环境中的常在菌种,在自然界中亦分布较广,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引起动物发病,很大程度上属于“条件性致病”。潜在传染源包括发病猪、人和其他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被病原菌污染的饮食源及器具等。因此,控制本病的最有效措施是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毒灭源,重在保证养殖环境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达标、饮食源清洁无污染。③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而构成传染,新生仔猪吮吸母猪不洁 *** 、舔舐环境中不洁物件、误食被污染的饮食源、吸入污浊空气等即有感染发病的风险。④流行态势。总体上呈零星散发、同群水平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常年发病。季候更替、温差波动、天气突变、管理不善等因素常诱发内外源性感染。母猪带菌(隐性感染)、中间传播媒介流动散毒等可致同场同群新生仔猪发生水平传播。
【诊断要点】初步诊断主要是综合症状表现、剖解变化及流行特点来加以分析判定。一周龄以内仔猪出现同群批量发病且排血样粪便、粪便含有组织碎片,病死仔猪剖解见小肠段出血及附着坏死伪膜等典型病理变化,一般疑为本病。临床上要注意与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仔猪沙门氏菌病等类似症区别鉴定。确诊以实验室鉴定为准,常用细菌检测及毒素检查 *** ,通过ELISA 检测肠内容物混悬液,并经特殊试剂测试反应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之。
【预防控制】加强能繁母猪、特别是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母猪的健康度与本病发病率有关,母猪越健康则其所产仔猪的健康度、整齐度也越好,因此发病率也更低。新出生1-3d内仔猪务要采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由专业人员接助产,严格无菌操作程序,避免过程感染。清洁母猪 *** ,防止哺乳期间病从口入。确保所有新生仔猪吃足初乳,弱仔也要人工辅助其吃到初乳。高度易感畜(7日龄以内仔猪)实行重点保护,更好配套建设仔猪保育舍或专用恒温箱,精准掌控温湿度值及保洁度,保持28~30℃舍温、相对湿度65%左右、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适宜条件最有利于保护易感畜、减少发病。发病场(舍)若投养下一批次仔猪,常规消毒难以有效杀灭病原菌,更好采取休养半年至1年以上、整场彻底清扫、多次消毒、相关污染物作无害化处置等有效措施以保证安全;猪舍内的水泥地面及金属物件等宜采取火焰高温消毒。
【治疗 *** 】结合长期兽医临床观察发现,低龄仔猪(7日龄以内)一旦感染发病,若出现明显神经症状(抽搐、角弓反张、共济失调、过度惊厥等)及严重脱水、贫血、心衰、呼吸抑制等,鉴于高昂的治疗成本及低下的治愈率,并无实际治疗价值,建议按规定作扑杀及无害化处置。
针对其他有治疗价值的发病仔猪,适用治疗方案推荐:①轻症病例(尚有食欲)。杨树花口服液内服,2~3剂/d,连服3~5d,主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健脾养胃。庆大霉素口服液或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内服,1~2剂/d,连服3d,主控制继发感染(内源性感染)。本方对仔猪的肝肾负担较轻,相对较为安全。②重症病例(绝食12h以上)。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或恩诺沙星注射液,肌注,1剂/d,注2-3d,主控制继发感染(肠炎);同时内服(灌服)复合氨基酸口服液+葡萄糖液或补液盐,2剂/d、连喂3d,主补充体能、开胃、调节机体电解质代谢。③注意事项。低龄仔猪给药途径更好是内服,应坚持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原则,口服治疗效果优于注射治疗,口服的安全性较高。选药用药要考虑保护仔猪的肝肾,尽量选择易于吸收(水溶性好)、半衰期较短、敏感抗菌的对症药物,原则上不宜使用长效磺胺或长效土霉素类对肝肾负担较重的药物。抗菌素类使用周期应控制于7d以内,一般用药3-5d即可,以免产生耐药性及造成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