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度镇蒲坂村几年内拆迁(莆田荔城营造美丽新家园 蒲坂村的风雨变迁)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4320
莆田新度镇蒲坂村几年内拆迁(莆田荔城营造美丽新家园 蒲坂村的风雨变迁)

榕树公园 许武 摄

东南网4月18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连炎淋 何晋生)蒲坂村地处木兰溪下游南洋平原,河道密集,地势低洼,每逢台风天,在木兰溪不设防的年代,洪水倾泻而下,汇聚于此,造成洪涝灾害。

1999年10月,莆田遭受第14号超强台风袭击,荔城区蒲坂村再次受灾,洪水水位超过该村历史上更高纪录1米多,全村直接经济损失达2957万元。

台风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 同志走访了受灾严重的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面对众多一时失去居所的倒房户, *** 同志允诺:“等你们在春节前能建好一层新居的时候,我再来看望。”当年12月14日, *** 同志如约再次来到蒲坂村检查安置房建设情况,看到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底层都建好了,有的正在盖第二层、第三层,他叮嘱当地干部,抓紧时间将房子盖好,让灾民们早日乔迁新居。

营造美丽新家园

蒲坂是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的一个建制村,地处天妃路和壶公路交界处,靠近木兰溪和市区。全村现有8000多人,是全镇之一人口大村。

在蒲坂村西边有条河道,从木兰溪引水至沟口、锦墩等村庄。蒲坂村正好处在河道直角拐弯的下方,在木兰溪防洪堤修筑之前,一旦台风登陆发大水,大水就会涌向地势较低的蒲坂村,造成洪涝灾害。

1999年10月,第14号超强台风来袭。“台风登陆前,就通知低洼地带的村民紧急转移,当天晚饭后,村干部还到村里又巡逻动员了一轮。” 时任蒲坂村党支部书记郑仁明回忆说,村子逢雨必涝,村民常年经历下来,都会懂得及时转移到高处,投亲靠友。台风期间,村民互助互救,没有发生一例因洪水造成的伤亡事件。

台风过后,蒲坂村村民马上行动起来,营造新家园。此次台风中,前戴自然村倒塌房屋最多,面积达10亩。在原地整平后,建造联排安置房,长10米、宽4米,总共65套,其他受灾户就地搭盖安置房。

蒲坂村有个旧小学,是村民在洪灾时的避难所,如今还保留着,新的小学另选地址兴建,,2015年建成办学。

在旧的蒲坂小学旁,有棵榕树,就是当年 *** 亲手种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枝繁叶茂。去年,蒲坂村整治榕树周围环境,建起一个小公园,成为村中的一个景点,供村民休闲纳凉。

与20年前相比,现在蒲坂村的村居环境也大变样,每天都有清洁工负责打扫清运垃圾,路面干净整洁。不久前,城乡污水管道埋到村里,将家家户户的污水统一收集处理。

蒲坂村河道纵横,足足14公里之多,常年淤积,造成污染。去年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一次全面清淤行动,不仅提高了排涝能力,也美化了环境。

诚信经营好民风

骑着电动车,郑仁明把记者带到郑晨家。他是村里更大的鸭苗孵化户,现在有60多台电孵化机,每年孵化300多万只莆田番鸭苗,销往全国各地。

禽苗孵化、养殖是蒲坂村传统产业,也是村里的一大支柱和经济来源,许多家庭靠此维持生计。

“以前是用炭火来孵化,孵化率完全靠经验,把握好温度和湿度,孵化率就高,但更高也就六成左右。”郑晨说,“自从换了电孵化机后,劳动力减少了95%,孵化率提高到九成。”

过去,孵化后的蛋壳随处堆放,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后,农户都自觉遵守,另外花钱无害化处理垃圾。“每年出资1.5万元,将蛋壳清运到指定地点。”郑晨说,“这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既要发展也要保护环境。”

郑晨一家从事禽苗孵化行业已有20多年,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生意往来,都是靠口头承诺,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每次交易都是事先谈好价格,每次都按时按质按量满足客户要求。

郑晨的下游客户远至河北、山东等北方各省。在众多客户中,有的与郑晨家合作已长达10多年,靠的就是诚信经营。

过去,郑晨家人要到周边村庄去采购种蛋,然后拿回家里孵化。现如今,他在泉州市泉港区办了一个种鸭养殖场,规模已达3万多只。为了不影响当地环境,他投了不少资金,引进生物发酵床设备,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转型发展迎良机

“之前有5户10人是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现在全部实现脱贫了,但还要继续扶持,尤其是那些因故致贫返贫的村民。”蒲坂村前村干部郑凤妹说,全村现有40个低保户,其中5个五保户,共计60人,每人每月可领取600至1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

蒲坂村村民郑某和今年50多岁,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妻子种点田,做些小买卖,养育两个女儿,一直享受低保待遇。在当地 *** 和慈善机构的帮助下,两个女儿已经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相比以往,蒲坂村的禽苗业已经日渐萎缩,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只有一些老人接收养殖户订单,利用家中闲置场所,短期养殖少量禽苗,然后由养殖户回购。

戴春通今年60多岁,家住前戴自然村,从事重劳力工作已然不行,像禽苗养殖这种轻劳力工作,他还能够胜任,每次从养殖户那领来一两千只禽苗,养在自家一个土坯房中,一般只需5到10天即可。

作为传统产业,禽苗养殖明显缺乏竞争力,而且利润越来越低,如何转型发展,是蒲坂村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蒲坂村周边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在蒲坂村南面,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城港大道,从市区直达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北面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天妃路,从市区通往新度镇、黄石镇,东面是一条通车不久的壶公路,双向八车道,贯穿城港大道和天妃路,直抵沈海高速公路,再往北一点点,是荔港大道。

由于区位优越,道路四通八达,当地 *** 已在附近规划了一个商贸物流园。项目占地1.1万亩,一期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商务办公集聚区等;二期规划建设仓储配送区、物流企业孵化器基地、物流信息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将与周边已建成的工艺美术城、鞋业服装城相辅相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采访手记

产业转型应有时

随着莆田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深入,一些传统畜牧产业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经过近几年的整治,当地养殖业数量不断缩小,不规范的养殖户将逐渐被淘汰。

作为新度镇传统产业,禽苗养殖遍布蒲坂村、厝炳村、新度村等地,大都以家庭式小微规模养殖为主,这些养殖户没有足够资金,难以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即使自建小型污水处理池,也无法确保真正达标,或是不随意偷排、乱排。

但是,禽苗养殖在当地由来已久,又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的产业支柱还没有形成之前,如果一下子全部打掉,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够理性,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加以清除,同时当地 *** 应该引导村民转变谋生手段,或是引进一些新兴产业,带动当地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地 *** 可以划出一个地块,类似产业园,专门用于发展禽苗产业,然后进一步考虑,周边养殖区中较大的养殖户能否整合起来,组建大型养殖企业,运用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污水处理设备,甚至变废为宝,将鸡鸭粪便转化成有机肥,这样既升级了传统产业,又拓宽了利润空间。

二十年,王丽娟越过越好

莆田新度镇蒲坂村几年内拆迁(莆田荔城营造美丽新家园 蒲坂村的风雨变迁)

站在自家门口,王丽娟讲述当年重建历史。许武 摄

16日,记者再次来到蒲坂村,在询问了多位村民后,终于找到王丽娟的家。在一位热心村民的叫唤声中,她从二楼走下来,满脸堆笑,招呼大家坐下喝茶。她高高瘦瘦,皮肤略黑,穿着朴素,典型的传统农村妇女形象。20多年前,王丽娟从新度镇阳埕村嫁到蒲坂村,今年46岁,膝下有一儿一女。

回想起1999年10月17日的台风发洪水情景,王丽娟记忆犹新。那天晚上10点多,许多人都已进入梦乡,突然隔壁婶婆大喊淹大水了,大家才从睡梦中醒来。王丽娟起床准备下楼,却发现一楼的大水已经淹到腰上,只好找来一些木头,做成简单的木筏,送全家人逃生。

“当时水大又急,要逆流到一户人家避难,木筏行进中间,四岁的儿子差点掉进水里,还好抓住了路边的一根树枝,才得以安全转移。”王丽娟心有余悸。

当全家人都逃出家门后,没过多久,房子就塌了。王丽娟一家三口跟公婆住在一起,住的是两层楼高土坯房,只有几十平方米。逃出去的时候,来不及抢救家里的物资,使原本清贫的家庭更加困窘。

大水过后,当地 *** 迅速组织救灾,解决受灾群众吃住问题,帮助村民重建家园。没过多久,蒲坂村就在新址上统一打好地基,由受灾户各自搭盖新楼房。

“后来又东挪西借,盖了三层楼,虽然生活艰辛,但总算熬过来了。”王丽娟说,“儿子现在跟着亲戚谋生,从事金银首饰行业,女儿还在念书。”

一直以来,除了种些田地自给自足以外,王丽娟夫妇还经营禽苗中介生意,赚取微薄利润,贴补家用。20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王丽娟一家也越过越好,她很知足,看着村里越变越好,越来越美,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很是憧憬。(林剑波)

标签: 莆田新度镇蒲坂村几年内拆迁 莆田荔浦村 蒲坂历史沿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