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肉鸭传染性浆膜炎预防治疗措施。
一、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导致的一种侵害鸭、火鸡以及其他鸟类细菌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RA)是引起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并且不可以运动不发酵杆菌。RA培养后进行涂片染色,菌体呈现小杆菌或椭圆形,并且单个存在,极少数成双排列。但是也有呈长丝状,瑞氏染色菌体情况的两端浓染。根据凝结反应以及琼扩反应,21个血清型已经被鉴定出,主要是1、2、6、10、11、13、14型号。这些菌种里1、2、6、10型,在分离株数的有着96%比例[1]。免疫时,血清型是特异性的,主要是一种和几种血清型在不同血清型之间,不可以提供的保护。
二、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
鸭是家禽中最容易感染的,鸭的种类有多种,例如樱桃谷鸭、番鸭、麻鸭等。除了鸭以外,鹅、火鸡和某些水禽感染本病可能性也较大。本病主要出现在2到7周龄鸭群体,以2到3周龄雏鸭情况最严重。5周龄以下雏鸭,在症状出现后大约1到2天就会出现死亡。较大日龄的鸭,则可能存活较长。8周龄的鸭发病情况比较少见。鸭疫里氏杆菌病在血清的性质上不同,导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形成了本病流行菌株中血清类型的改变。本病鸭场整体感染率更高达到90%。但是死亡率为5%-75%。在较好的卫生以及饲养管理中,鸭子发病率和死亡率变低。但是不注重管理条件下,鸭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三、肉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
传染性浆膜炎潜伏期一般是1到3天,最多达到7天。最急性型具体表现在1到2天内感染所以在没有特别症状出现就导致了病鸭的死亡。这种急性病例还表现在病鸭眼睛部有粘性的分泌物质存在,之后眼睛周围的羽毛出现了脱落或者粘连,这时候病鸭从鼻孔流出了黏性的液体状分泌物质,这种分泌物质变得越来越干涸了,不久之后就出现了鼻孔的堵塞。接着是打喷嚏和轻度的咳嗽。这时候病鸭的粪便出现了黄绿色,质地稀薄,伴随出现缩颈和嗜睡的情况。在进行平时运动的时候,嘴巴抵着地面,步态缓慢蹒跚。最后出现神经系统痉挛和两腿伸直翻弓直到死亡,伴随尾部摇摆等。病程时间为2到3天。
四、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剖解变化
最急性病例无明显剖解化,仅表现为心脏少量出点状血,少量心包积液,其它脏器无明显解剖变化。急性病例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特征性剖解变化主要表现在是心包膜、肝表面、气囊等浆膜上的纤维素渗出物即“三炎”病变。具体表现为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外面出现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得心外膜和心包膜形成粘连。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干酪化变化。肝脏病变为纤维素性肝周炎,肝表面出现了一层灰白色或者灰黄色纤维素膜,这层薄膜易剥离[2]。病鸭肝肿大呈土黄色还有棕红色。病程较长的病鸭,纤维素性渗出物容易被肝被膜新生长出的肉芽机化,于是呈淡黄色干酪模样的团块。气囊,表现为纤维素性的气囊炎,气囊浑浊并且增厚,被覆盖纤维素性膜,伴随着浑浊的不透明状态,渗出干酪状物质[3]。
五、肉鸭传染性浆膜炎鉴别诊断
1.与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鉴别
依据本病出现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以及特征性病理解剖变化不难作出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初步诊断。与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鉴别。大肠杆菌是多种病型的病因,例如,败血型、眼炎型、关节型、脐型、卵黄性腹膜炎型等,需要与本病鉴别的主要是大肠杆菌败血型。鸭大肠杆菌病肝一般呈现肿大、出血,并且伴有有灰白色、边缘不整齐坏死点出现;也可呈现出肝周炎、心包炎以及气囊炎。
2.与禽霍乱的鉴别诊断
禽霍乱即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引起各种日龄鸭发病特别明显,在成年鸭、青年鸭出现的发病率比幼龄鸭要高。而鸭疫里默氏杆菌仅仅引起2到7周龄以内的鹅的发病,8周龄以上的鸭出现情况比较少。这一流行病学特点是具有重要鉴别意义的。巴氏杆菌病常因为发病急,导致死亡快。主要病变是通过全身脂肪、黏膜出血及浆膜,特别是心冠沟脂肪、十二指肠黏膜伴有出血点。这是鸭巴氏杆菌的特征出现性病变的表现,但是不是出现鸭疫里默氏病“三炎”病变。有必要时可进行病原菌的鉴别。
六、肉鸭传染性浆膜炎预防措施
1.场地管理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换气,注重干燥防寒,设置适宜饲养密度,清洁卫生等在控制和预防本病中效果明显。集约化养殖还需要使用全进全出的方式,肉鸭出栏后应当对场地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进行场地轮换养殖。
2.免疫接种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以及控制本病有效途径之一。通常选择5-7日龄按剂量注射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蜂胶疫苗可进行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因为肉鸭传染性浆膜炎血清型具有复杂性,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应用疫苗与本养殖场主要血清型相符。
七、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是主要防治该病的重要 *** 。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磺胺类药物治疗,对本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鸭疫巴氏杆菌比较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用药前更好采用药敏实验,进行筛选高敏药物,并注意在药物的交替使用中,具体来说可选用治疗的药物,例如,如氟苯尼拷、强力霉素等拌料连用3天,头孢菌素类药物配合中药提取液板兰根、黄芪多糖、双黄莲进行肌肉注射,一般2到3天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