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20年前,那一场历史罕见的太湖特大洪水,是湖州这座城市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1999年6月30日, 洪水肆虐湖州,给湖州市造成了巨大损失。昔日广袤的杭嘉湖平原一片汪洋, 繁华的街道只有小舟穿梭,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5.77亿元。 面对灾害,全市军民发扬伟大抗洪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斗, 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奇迹。
时间来到2016年,几乎是和1999年同样等级的大洪水,再次侵袭湖州。然而这一次, 湖州成功防御了这场大洪水。苕溪安澜,城市安宁,百姓安居,太湖又恢复了它的安然和淡定。 这份安然淡定,来自湖州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担当创造出的一个日夜守护家园的庞大防洪工程体系。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构建防洪排涝格局
91岁的徐阿娥站在门口,眼睛定定地望向远处,在她眼神汇聚处,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浪水波泱泱,其间一条宽敞大道横亘于水陆之间。“你看看这儿现在多美啊,放在20年前,谁能想到我们这个水患之地能有这样的风光?”徐老太所在的村庄就位于太湖边,至今她还记得20年前那个夏天,“我们杨渎桥村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太湖边, 依水而生,那一年的洪水非常凶猛,大部分村庄和田地都被淹没了,后来环湖大堤建好以后,这里就再也没受过灾。”
徐老太口中的环湖大堤是湖州加快太湖治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湖州按照“上拦、中导、下泄”的思路,深入谋划、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掀起了多轮“治太” *** 。特别是近几年,湖州加速建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更大、总投资115亿元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进入湖州历史上水利投资最多、最集中的时期。
湖州市加快构建防洪排涝格局:上游山区能“拦”,新建了合溪水库、老虎潭水库和凤凰水库等3座大中型水库,水库数量增加到156座,可控制2/3山区面积的降雨; 中游地区能“导”,全市骨干河道得到了全面整治,中小河流得到了系统治理, 防洪标准普遍从不足5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以上;下游平原能“泄”,打通了“北排入湖”“东排入浦”“南排入海” 的排水出路。
与此同时, 湖州市围绕关键区域重点设防,在中心城区建成了100年一遇防洪排涝封闭圈,南浔区、长兴县、安吉县等地建成了5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封闭圈。 乡镇农村重点低洼易涝区, 建设了近130万亩标准化圩区(土斗区)进行包围保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目前,全市已经形成“西部山区上拦中固、导流入湖,东部平原西控山洪、北排入湖、东排入浦、南排入海,太湖筑堤、城镇设防、农村建圩”的防洪排涝格局。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 湖州市先后防御了2012年“海葵”、2013年“菲特”、2015年 “灿鸿”、2016年太湖特大洪水、2017年“苏迪罗”等重大洪涝灾害。灾害过后,湖州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健全体制机制,全市基本形成了“ *** 统一指挥、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基层迅速响应、 乡自为战、 村自为战,汛前预防、汛期调控、群防群控”的应急防御体系。
预防体系更加完善。 湖州市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为单元落实网格防汛责任人,向全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每年汛前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防汛大检查,全面检查物资、预案、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情况等,确保在主汛前所有防汛隐患整改到位。每年还组织新任防汛责任人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大规模的防汛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指挥调度体系更加完善。 湖州市进一步加强了防汛防旱指挥部功能,水利、应急、气象等30多个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分工负责、 协同作战, 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同时,大力推进防汛指挥部的科技武装, 建成了省内更先进的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实时水雨情监测系统、 洪水实时预报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系统, 可全面掌握河湖库水位变化, 作出科学的防洪救灾指令,并之一时间下达到基层。
湖州市还全面推行基层防汛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防汛能力。每个乡镇(街道)都达到“七个有”标准,即有办事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值班人员、有值班记录、 有信息系统、 有抢险队伍、有防汛物资。每个村(社区)都达到“九个一”要求,即一张防洪形势图、一张责任网格、一本预案、一套监测预警设备、一批避灾场所、一批防汛物资、一支抢险队伍、一套宣传警示资料、一次培训演练。基层防汛体系的建设, 在近年来防御历次洪涝灾害中,尤其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 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财产损失,避免了人员伤亡。
深入实施五水共治 提升系统治水能力
治水是系统性工程, 是涉及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全局性工作,水岸同治、 综合施策是提升系统治水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湖州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统筹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治水科学性、系统性明显提升,水安全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关系更加协调。同时,深化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 落实河长湖长3751名,各级河湖长办公室协调各地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加强河湖治理保护。
在做好防洪排涝建设的同时,湖州市更加注重水环境治理、 水景观营造和水文化挖掘, 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建设, 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创建零直排区100个、 美丽河湖1020个,全市7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入太湖水质连续11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连续4年夺得全省治水‘大禹鼎’。”湖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强化涉水监管方面, 湖州也多措并举、 持续发力, 加强河湖保洁、巡查和监管,全面拆除涉水违章建筑, 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水域和岸线行为,累计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74起, 拆除涉水违建3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县级以上河道基本无违建”的目标;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区全覆盖;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目前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利工程和30%左右的小型水利工程,都按照“定员、定岗、定经费、定流程、定规范”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长期发挥兴利除患的综合效益。
20年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湖州在防洪实战中积累经验, 在反复历练中不断提升, 洪涝灾害损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是全市上下合力推进防洪保安工作的更好例证。 进入新时代,湖州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着力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强防洪排涝长效监管,加快实现“水清岸绿、江河安澜”的美好愿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实的防洪安全保障。
原标题:兴水利 治水患 保安澜———浙江湖州市防洪保安工作20年回眸
来源:中国水利报 特约记者 狄春苗 通讯员 沈晓金
标签: 湖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所 防洪保安能力 保安防洪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