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放心饮食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的食品安全从2008年到2018年,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十年磨砺与成长,基本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而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全球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将更为密切。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的食品科技与学术界如何以实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为全球的食品安全提供“中国方案”?这需要我们积极总结,积累经验。
在此背景下,2018年食品安全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广州顺利召开。共有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粮集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心、波兰波兹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聚焦食品安全与环境共治问题。
通常而言,食品安全风险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性风险;二是物理性风险;三是化学性风险。
生物性风险主要是指食物腐化变质;物理性风险主要是指食物中掺杂进不应有的异物。这两类风险大多可从感官上判断,因此其带来的危害大致可以预期。而化学性风险则包括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特别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不容忽视。
有人说,现在各种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让人难免有些担心,这到底是虚假报道还是确实增多了呢?
实际上,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是,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吸引眼球,有一些以宣传食品安全为噱头的媒体将一些本不属于或者没有健康风险的现象渲染成了食品安全事件,有的甚至无中生有,夸大事实。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食品中发现的新成分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仪器分离灵敏度和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以往人们不熟悉或者传统技术检测不出来的物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被检测出来。
“就拿许多人喜欢喝的酸奶来说,酸奶作为食品至少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学术界和公众对传统发酵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健康益处早已了如指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徐宝军教授在会上表示,
“然而,这些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性尚不十分清楚,几乎没有关于这些副食品安全性的数据。2018年9月,世界顶尖科学期刊《Cell》发表文章称,新的两项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对人体有害”。
此外,环境问题也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延边大学李东浩教授表示:“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安全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 *** 、行业、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我们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点击下方了解,了解更多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