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难免不听到,我洗澡就骨折了,我就咳嗽了一下,就骨折了……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呢?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骨代谢变化呢?
(1)正常平衡期:从胚胎时期到出生后20多年,骨骼不断生长和发育;(2)平衡期:20多岁到40岁以后,骨的生成和吸收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3)负平衡期:超过40岁以后,骨的生成保持不变,但骨的吸收却增加。
骨质疏松症又是怎么分型的呢?
1、原始性骨质疏松症 最为多见,包括两种类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继发型骨质疏松症 继发于(1)皮质醇增多症;(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甲状腺功能亢进;(4)糖尿病;(5)慢性肾病;(6)胃肠切除;(7)某些药物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哪些呢?
1、骨代谢负平衡:(1)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增加;(2)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
2、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1)性激素分泌减少。(2)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3)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户外运动明显减少。
引起我们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险因素呢?
1、营养状态:(1)长期低钙饮食;(2)营养缺乏。
2、激素调控:(1)甲状旁腺激素增加;(2)绝经或卵巢切除后雌激素分泌下降;(3)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哌替啶或肝素。
3、体育运动:活动减少,骨缺乏肌肉活动 *** ,成骨活性下降。
4、慢性疾病:(1)糖尿病患者;(2)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肾功能不全患者;(4)胃肠切除的患者;(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5、生活方式: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饮咖啡、浓茶。
6、性别:男性骨量比女性高30%,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2~8倍。
7、年龄:女性50~60岁后,男性60~70岁后发病率升高。
8、遗传基因:黑人比白人骨量高10%,黄种人比白种人发病率低。
9、体形:身体瘦小者,易患骨质疏松症。
那么骨质疏松症在我们临床上都有什么表现呢?
1、症状:(1)疼痛:以腰背痛多见,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可出现骨痛;(2)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3)呼吸功能下降。
2、体征:(1)身长缩短;(2)驼背。
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检查得知的骨质疏松呢?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得知以下指标:
1、骨形成指标(1)AKP(碱性磷酸酶)(2)BGP(骨钙素)(3)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HOP);(2)尿羟赖氨酸糖苷(HOLG);(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T);(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检测。
除了实验室检查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检查了吗?
1、X线检查 作为定性检查,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
2、骨密度的定量测定(1)单光子吸收测定(SPR);(2)超声波测定;(3)双能X线吸收测定,WHO推荐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4)定量CT。
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症都有哪些治疗要点呢?
1、药物治疗:(1)I型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降钙素;维生素D;钙制剂;双磷酸盐。主要选用骨吸收的抑制剂。
(2)II型骨质疏松症:主要选用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钙制剂;氟化剂;维生素K。
2、物理治疗:减少疼痛,促进骨钙沉积。
3、健康教育:(1)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少酒精、咖啡的摄入;(2)增加户外运动;(3)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质饮食。
希望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