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巴迎桂 通讯员 李长钰
“喂,汪老师,我们家的猪快生了,你赶紧过来帮我们看看……”5月19日一大早,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汪得君接到农户的咨询 *** 后,他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仔细聆听养殖户遇到的问题,并认真解答。
类似于这样的 *** ,在被土乡人尊称为“科技猪倌”的汪得君看来再正常不过了,不管是在单位或是在家里,他都能经常接到群众的 *** 。每次来电,他都会耐心细致地为养殖户讲解,有时还会赶往现场进行指导。
在很多人看来,基层兽医这一职业并不够体面,但对汪得君来说,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指导与服务工作的27年中,他一直乐在其中。
1996年,汪得君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畜牧专业毕业后,回到了这片让他眷恋、并期待能绽放青春的土地上。他“年纪轻轻不嫌脏,扑到乡亲们的养猪事情上”,他“不辞辛苦调研钻研,成了一名技术精湛的兽医”,他“主动提出到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广先进技术带领群众致富”,他“虽左眼失明,但有藏族男儿的豪爽正气,仍是拼命三郎”……
从意气风发的青春时代到沉稳厚重的中年岁月,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 *** 员,从初出茅庐的行业新秀到远近有名的高级畜牧师,汪得君心中有理想、有家乡、有责任,他把最美的年华和更好的才能挥洒在了高原土乡,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只要提起汪得君,人们都有说不完的尊重和亲切。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练好“内功”,成为行业中的“专家”,汪得君扎根土乡畜牧养殖一线27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创建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基地(场)、推广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和种畜引进等服务工作,成了十里八乡老百姓的老熟人、贴心人和生产生活致富奔小康的引航人,被群众尊称为“科技猪倌”。群众评价他:“没有一点架子的技术员”“能耐挺大的那个兽医”“我们企业的畜牧师”。只要养殖户有需求,他就会毫不犹豫背上药箱出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参加工作以来,汪得君多次被各级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工人明星”、优秀 *** 员、善行义举职业道德模范、“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等荣誉及称号。
“作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能发挥专业特长为养殖户排忧解难,让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我感到特别满足。”汪得君笑着说。
除了兽医工作,作为科技工作者,汪得君还肩负着科研重任。从参加工作几乎就“一直和生猪生产打交道”的汪得君,编写完成了《互助县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互助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第三方评估报告自评估报告》《互助县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等,先后在《畜牧与兽医》等专业杂志发表《羽毛粉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等论文10余篇,编制《斯格配套系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青海省地方标准3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科技成果2项。在他的帮助下,如今“互助猪”“沽源猪”两个八眉猪的地方类型成为互助县当地的畜牧新名片。
如今,提到互助八眉猪,省牧科院的吴克选、周继平研究员以及青海大学的侯生珍教授等省级专家都翘指夸赞:“没有汪得君就没有八眉猪”。
繁忙的工作之余,汪得君从未停止过对新技术的探索。多年以来,他不仅把畜牧科技的论文写在了土乡大地上,还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我”。
2000年到2009年,汪得君在互助县东和乡畜牧兽医工作站进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期间,他积极推行猪人工授精技术,努力扩大服务范围,使原来本交的169胎提高到398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认可。同时,他所负责的疫病防控工作,达到了省市标准,保障了东和乡畜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在李丰猪场负责生产技术的8年间,他负责组织开展圈舍维修、猪群更换等工作,夯实了猪场发展基础,使李丰猪场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
互助县旺盛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旺盛这样称赞他:“2013年开始,10年来,汪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科学养殖八眉猪,从以前的40多头到现在的2000多头,这就是汪老师最真实的工作成果。”
互助县是青海知名的传统生猪养殖大县,“怎样通过更多的科技手段、科技项目提高生猪养殖的科技含量,让这一产业更强大起来?”这是汪得君近年来思考和行动的着力点,他认为,新时代充满发展机遇,土乡养猪产业借机转型升级很关键。
连年来,在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中,汪得君具体负责组织调运引进了青细种公羊、长白种公猪等一批批优质种畜,引进良种牛细管冻精18.26万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养殖户对种公畜的需求,扩大了良种覆盖面。
2015年到2019年期间,汪得君先后参与了国际农发基金青海省六盘山片区扶贫项目、省级重点工作支撑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等重大项目在互助畜牧业领域的落实。全面完成了五十镇班彦村,丹麻镇松德村、温家村、锦州村,五峰镇后头沟村及哈拉直沟乡里外台村等7个整村搬迁村的597栋猪舍建设、1758头猪的引进投放,实施了东和乡大庄村和塘川镇董家村两个村的农技推广,全面完成了项目总投资380万元的粪污集中处理和水肥一体化利用模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完成了5个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项目,推动了项目村生猪产业发展,增加了多方面养殖效益。
现如今,互助县成为青海省三个国家5A景区板块之一,而以八眉猪为核心的生猪养殖产业则成了当地旅游产业兴盛的亮点和支点,互助猪系列美食烹饪成了旅游主打特色餐饮。同时,互助八眉猪俏销全省,带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这一切美好的生产生活背后,有着像汪得君一样的各路专技人才的奉献。
当前,汪得君正带领互助县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把科技“星火”播撒在畜牧一线,把创新的成果推广到乡村振兴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