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为您养殖道路上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
(一)流感 一般养猪户认为,猪得了流感只是小病,用不着大惊小怪,大不了一两针安乃近,问题全解决了。实际上,猪得了流感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大的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现后,一般选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配合适当抗菌素,降温并防止继发感染。中药银翘散也有良效。
(二)猪链球菌病 该病继发混合感染多。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内死亡。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如肌注强效阿莫西林每千克体重15毫克,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猪瘟 非典型化占主流。不要总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些许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没了踪影。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一般地,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就发生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为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 *** 肌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坚强免疫力。
(四)附红细胞体病 “红皮”是特征。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该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可用血虫净(贝尼尔)、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治疗。
(五)母猪弓形体病 猪病初体温升高到40.5~41.9℃,精神沉郁,不愿站立或走动,食欲逐渐减退、最后废绝。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偶尔咳嗽、呕吐,流少量鼻液。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增大,身体下部及耳部出现瘀血斑或大面积暗紫色斑,病程10~15天。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多或产下虚弱仔猪。新生哺乳仔猪拒绝哺乳,蜷伏于一隅,不能站立行走,趴在地上;呼吸困难(犬坐呼吸),两耳、鼻端、四肢下部和尾巴发绀(呈紫红色瘀血),粪便表面有一层白色黏膜。病的后期体温降至35.3~37.8℃,数小时后即衰竭死亡。防治措施:猪饲料中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剂)250克/吨料和乳酸甲氧苄氨嘧啶(水溶性TMP粉)50克/吨料,首次两者用量均加倍,与饲料拌匀,连喂5~7天。病猪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0毫克,1天1次,连用2~3天。禁止猫进入猪舍,防鼠灭鼠,注意防止水源及饲料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禁止用未经煮熟的屠宰废弃物和厨房潲水喂猪。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造成母猪流产、死亡的发生,做好卫生消毒及仔猪防寒保温工作。经综合防制,疫情迅速可得到控制。
关注我,为您养殖道路上保驾护航!
点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