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水稻刺绣”。
稻浪翻滚,机器轰鸣,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欢快地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金色阳光下,农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打包、装车、颗粒归仓;正值晚稻收成季节,海丰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据了解,今年该县晚稻种植面积21.87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香雪丝苗、象牙香占、南京丝苗”等海丰油占米,目前已有70%的晚稻完成收割。
收割机奏响丰收曲。
4个绿色高质高效片区:
亩产更高达650公斤
在可塘镇罗南村委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连片的稻田宛如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喜人。该村主要种植的“香雪丝苗、象牙香占、南京丝苗”等海丰油占米,预计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农民们忙着运送稻谷,看着刚收下的稻谷在车厢里堆成小山包,种植大户林先生露出欣慰的笑容说:“晚稻共种了30多亩,由于品种选得好,天气适宜,县、镇农技专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晚稻迎来了大丰收,共收了6万多斤稻谷。”
在田间忙碌的不只有农民,还有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专家,他们正在进行稻谷测产。“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工作安排,今年海丰县绿色高质高效的项目有4个片区,一个片区1千亩,共4千亩。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就是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肥水管理。按照现场测产情况,亩产高的可达到650公斤以上,中的600公斤,低点的550公斤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奋羽说。
近年来,海丰县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突出优良品种、绿色产品和技术模式推广及产业化发展。扶持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着力提升“海丰油占米”知名度,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4病虫害防治示范区:
防治效果90%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海丰县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技术指导,落实好“适期防治、科学用药、统防统治、大户带动”的防控措施,为广大业主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精心指导广大业主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积极带动农户做好防控工作,确保今年粮食稳产增收。
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是保障粮食丰收的重点,该县农业部门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变化过程,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防范建议,指导农民提前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推广适时晚收作业。
据了解,该县投入资金300万元开展晚造水稻统防统治,示范面积达72500亩,投入无人机56架,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危害,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总体防治效果达90%以上,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确保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推广良种良法:
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逾450公斤
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法用上,粮仓愈发充盈。传统的施肥方式普遍存在着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撒施和“一炮轰”等现象,这无疑造成所施肥料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海丰县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力推“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化肥使用量减施,通过实施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水稻+”种植、开展田间试验等模式,助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带动全县化肥用量持续减少。
粮食要稳产增产,良种是关键。该县通过丝苗米繁育种基地、开展野生稻保护。尤其是成功培育出特色当家优质水稻品种——香雪丝苗,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宜机作业等优势,水稻生产优质率达98%以上。通过示范推广香雪丝苗等一系列优质品种,全县水稻平均亩产达450公斤以上。
为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农业高产高效模式,海丰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秋冬种生产。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玉米、薯类等农作物,提高复种指数,今年冬种面积预计可达12.5万亩。
汕尾日报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曾国明 林彩红 吴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