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变异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与2018年传入的非洲猪瘟毒株相比,该类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发生明显变化。
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后期可出现关节肿胀、皮肤出血型坏死灶,感染母猪产仔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与传统的流行毒株相比,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间隙性排毒,难以早期发现。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的危害巨大、疫情复杂化、后患无穷
1.病毒隐蔽性强、感染和排毒不规律,难于监测与检测;
2.严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生长育肥慢性病例增多;
3.临床症状不典型,当发现时为时已晚,清除难度大、精准清除更难、需全场清除、复养难度大;
4.传播范围广、污染面大(猪、屠宰场、养殖场及其环境、运输工具、饮料、饮水、用具、食材);
5.暂无有效可用疫苗。
非瘟病毒野毒和变异株(基因缺失毒株)感染后的各症状时间点
1.在0~19天症状时有时无,难以精准监测;
2.25~45天出现病毒血症;
3.45天左右形成抗体;
4.在180天后抗体仍可持续。
难以做到精准清除,发现过晚时只能全场清除。复养难度大。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结构更为复杂,病毒蛋白众多、免疫原性成分与致病和毒力基因不清楚。而且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病毒性传染病,而且它的自然传播速度慢,并不容易传播,且对热和消毒剂敏感,所以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的威胁并非病毒本身,而是人类如何应对病毒,确切的讲是人类在养猪时行为不当造成的。
目前来讲,通过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最有效的、成本更低的防控手段。比如:建立洗消中心。但人员管控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所有员工回场衣物必须放置在场外,不可进场。
关键在于人员是否执行到位?
在这里其实我们可以引用人员强制洗消的智能设备,保证人员在此必须进行洗消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域进行操作。
将智能设备安装在单向的人员洗消中心,经过指纹识别后进入人员洗消中心,同时自动抓拍进入洗消中心人的影像,双重保障和确认。进入后会有水流监测,到达一定洗消时间后,单向通道的门才会打开(会有提示)。
这样不仅保证了人员可以按照严格的洗消流程进行洗消,还可以查询相应的数据对人员进行监督。确保在人员洗消过程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标签: 非洲猪瘟变异毒株来袭 非洲猪瘟病毒变异 非洲猪瘟病变过程 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