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麻黄鸡(Huainan Yellow chicken)俗称淮南鸡等,属兼用型地方品种,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安徽省淮南市。
淮南麻黄鸡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鲜美、蛋品质优良等特点。2000年起,开始群体选育,2001年,推出了“江淮I号”鸡配套系。
体型外貌特征
外貌特征
淮南麻黄鸡体型中等,结构匀称,羽毛丰满。尾型有佛手状尾和直尾两种。喙短、略弯曲,呈铁青色。冠型以单冠居多,直立冠齿6~8个,冠后叶分叉,少数为复冠。冠、肉垂、耳叶均呈红色。虹彩呈浅栗色。皮肤呈黄色或暗白色。胫呈铁青或靛青色。
公鸡胸深背宽,前驱发达,羽毛呈黄红色或黄色,尾羽呈墨绿色,镰羽多带黑色而富青铜光泽。母鸡体躯丰满,羽毛以麻黄色和黄色为主,黑色很少。雏鸡绒毛以黄色为主,背部绒毛有灰色的斑纹。
体重和体尺
淮南麻黄鸡成年鸡体重和体尺见表1。
生产性能
肉用性能
淮南麻黄鸡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蛋品质
淮南麻黄鸡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繁殖性能
淮南麻黄鸡平均145日龄开产,66周产蛋数141个。300日龄平均蛋重46.4g。公、母鸡配比1:10~15,人工授精条件下,种蛋受精率92%~94%,受精蛋孵化率85%~88%。母鸡就巢率30%。
品种评价
淮南麻黄鸡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鲜美、蛋品质优良等特点。但存在生长缓慢、饲料转化比低、生产成本高等特点。长期制约着淮南麻黄鸡的发展。当前仍需进行本品种选育,并通过高产配套系提高生产效益。
发展现状
淮南麻黄鸡采用保种场进行保护。由安徽省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保种任务。2000年该所成立了淮南麻黄鸡育种中心,收集约3000只原始鸡群,开展提纯复壮工作。
自2000年起,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种场开展了对淮南麻黄鸡的群体选育,由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禽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重点针对淮南麻黄鸡的品种特性进行整理,提高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的整齐度。经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农业大学原畜牧水产学院(现动物科技学院)多年对淮南麻黄鸡的选育和配套研究,2001年推出了“江淮I号”鸡配套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5年,历经四个世代提纯选育,纯度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根据羽速将淮南麻黄鸡分为快慢羽品系基础群,进行侧交得纯合慢羽公鸡,并进一步提高淮南麻黄鸡的纯度和生产能力。
2007年,在主产区的淮南市、合肥、长丰、定远、凤阳、加山等地种鸡场存栏种鸡约5万只,通过建立繁育体系及杂交利用,饲养量达500万只。
信息来源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淮南麻黄鸡,让你留恋的味道!》
种群评估利器 . 京芯一号
使用“京芯一号”芯片进行检测,淮南麻黄鸡保种工作可以得知群体的有效含量,梳理群体的系谱,明确群体的近交系数。当群体存在过度近交现象,整体保种效果不佳时,可以及时通过基因组亲缘关系系数进行人为配种干预降低近交增量,保持淮南麻黄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京芯一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而成,是专门针对我国地方鸡种设计的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京芯一号”芯片对实验样本DNA进行检测,对得到的SNP数据进行质控后,可以对保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近交系数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让保种场更精准地进行保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