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的流行特点及危害)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1730

随着饲料禁抗的实施,生猪生产中有便血胀气死亡的猪只及新生仔猪红痢等病例逐渐增多,引起母猪、育肥猪的胀气死亡、新生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很多都是由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病原菌——猪魏氏梭菌引起!

猪魏氏梭菌病又称仔猪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根据魏氏梭菌所合成分泌的主要毒素,可以将其分为A、B、C、D、E型,革兰氏阳性菌,其中C型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A型肠炎型常见于1-3日仔猪;非肠炎型常见于育肥猪、成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母猪群,很多病例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且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清除。任何阶段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A型产生α毒素,导致猪只猝死。病程短、死亡快、发病后一般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临床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到40℃左右,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食欲减少,废绝,精神沉郁。乱冲乱撞、转圈、倒地,口流白沫或红色泡沫,四肢划动,全身肌肉颤抖,抽搐,怪叫, *** 。有时会做出排尿的动作,但是没有尿液排出,呼吸变得急促和困难,也有不具任何先兆症状者突然死亡。

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的流行特点及危害)

C型产生α、β毒素。中大猪感染粪便呈深绿色或褐色,有时见有血便,并有特殊恶臭味,污染 *** 周围、后肢、尾部皮毛。仔猪表现为红色下痢,往往整窝发生,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原发性的病原菌,有时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疫病,例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时拉黄色、黄红色、土灰色稀粪,脱水消瘦,部分猪呕吐,死亡率高。

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的流行特点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兴起,本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加之本病一旦感染,在猪场很难根除,会对整个猪场在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而要对这个高致死性的细菌病做好应有的重视及防控。

如何做好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控工作呢?

1、加强引种管理,减少本病输入几率。

2、提高猪场硬件设施、加强饲养管理,给猪群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特别是禁抗后,防止因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突变、转圈、合群、打架争斗等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引起该病。

3、严格控制猪群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及霉菌毒素中毒等,尤其是猪群亚健康问题,会导致本病更容易发生。

4、加强消毒。定期做好环境消毒、带猪消毒、饮水消毒,将大大降低环境中病原含量,减少本病发生。

5、添加中药、益生菌、酸化剂、肽酶、植物精油等,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本病的发生。

猪魏氏梭菌病怎么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迅速抑制发酵产气,对症抗菌、强心、解毒。

1、以葡萄糖甲硝唑注射液1000ml+维生素C注射液2ml静脉注射。

2、对于鼻喷泡沫者,肌肉注射强心利尿剂(如樟脑磺酸钠),用药1-2次;有血便症状的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3,按说明书使用至不便血为止。

3、对臌气、便秘的母猪,还可用100g *** 镁溶解于10公斤温水中灌肠(也可用植物油),每次灌肠500ml左右,待粪水排出后再灌,直至排空直肠。

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的流行特点及危害)

饲料无抗后,魏氏梭菌病从长期抑制状态转变为常规发生或短期爆发状态,切实改善饲养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加强疫苗的免疫,减少本病对生猪饲养造成的巨大损失。

标签: 魏氏梭菌病 魏氏梭菌对人有事吗 魏氏梭菌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 危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