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曾一度以养猪业占据当地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的地位,但养猪所带来的污染也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2014年,浙江全面实施“五水共治”计划,而衢州则率先瞄准养猪业作为首要污染源,开始治水先治猪的实践。如今,衢州仍是养猪大市,但是养殖 *** 已经大不同了。
不是一概不能养,关键看怎么养
“这是怎么做到的?”毛局长接着说道,“主要是我们引入了一种叫做防粪饮水盆的新设备,让猪们饮水更加健康,不会再在饮水盆里拉屎撒尿,从而避免了饮水污染,减少了猪舍异味。”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是在江山市发生。在浙江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以来,各地也纷纷引进防粪饮水盆,对养猪产业进行了深度升级,实现了“养猪不臭、养猪不污染”的目标。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衢州养猪业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得益于市 *** 的“五水共治”政策。猪舍排放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衢州的养猪业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养猪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14年,衢州开始实施生猪养殖转型提升计划,积极推进禁养限养区养殖场的关停退养工作。毛杨仓强调:“下游需要用水,上游也要有饭吃。”他认为,猪并非不能养,关键是要掌握合理的养殖 *** 。
“这是我们公司的一期养殖楼,能存栏超过4万头猪,但不会排出异味。”天蓬集团总经理王利通介绍道。为了减少气味污染,该楼房外层经过多重处理,包括保温、防尘、除臭和消音。顶层专门用于处理废气并回收能源。猪栏产生的废气经过分层和分区,集中流向顶层的废气处理区,并通过三层除尘和除臭达到排放标准。
高楼猪场,外人“难见一头猪”
在采访中,半月谈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一个存栏量达到4万多头的猪场,采访了3个多小时,居然没有看到一头猪。据工作人员介绍,进入猪场采访需要先进行一天的隔离,并进行两次检测。只有通过所有检测后,才能进行正式进入前的洗澡和半小时的 *** 。这体现了该猪场对于疾病控制的高度重视,为确保猪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站长童纲立表示,传统猪场与外界接触较多,疫病传播难以有效阻断。但“高楼猪场”与传统猪场不同,它们采取了全封闭、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每层楼都有专用通道,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猪场。所有进入猪场的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洗浴和消杀,以去除身上可能携带的病毒。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这种选址方式叫做“自然隔离”,通过自然地理环境来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他们会选择在偏远的山区或海岛上建立养殖场,来保证养殖环境的纯净和动物的健康。这种方式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能够有效避免疫病的传播,提高生产效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养殖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猪场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猪只健康、生产环境清洁、无公害。在这种情况下,猪场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进行全面的消毒。
机器人巡查,自动化喂养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养猪的生物安全性。机器人巡检可以替代人工巡查,减少人员接触猪只,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自动化喂料、喂水、温湿度控制等环节也可以更加精准地管理猪只生长环境,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率和品质。
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能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养殖效果、降低风险。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养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精准控制为猪的生长提供了更优环境,也使得猪场变得更加科技化。在这种情况下,猪场需要更多的设备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整个猪场。毛杨仓的这种说法体现了现代农业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说明了农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