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又叫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是发病急、病程短、腹泻、脱水、衰竭和败血症。
病原
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不产芽孢,革兰氏阴性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37℃。对外界抵抗力不强,60℃经15分钟即可杀死大肠杆菌。但在牛舍内的土壤或粪便中可存活数周到数月之久。一般的消毒剂对其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流行特点
犊牛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染源,大肠杆菌通过粪便、尿液排出到外界,污染地面、水源和草料等。健康牛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
症状
根据发病时间、病程缓急的特点,可将犊牛大肠杆菌病分成3种类型:败血型、腹泻型和中毒型。
1 败血型。潜伏期短,甚至未见任何症状即死亡,常见于7日龄内的犊牛,体温升高,虚弱,脱水,不吃奶,病程1~2天,病死率超过50%。病程过长时可能出现腹泻、脐带肿大、关节炎等症状。犊牛即使痊愈后,生长发育也会变得缓慢。
2 腹泻型。3周内犊牛均可能发病,但1周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最明显特点就是频繁排出水样稀粪,内含未消化的乳块、血丝和气泡,腥臭。病犊牛严重脱水,虚弱,昏迷休克,全身发凉。
3 中毒型。相对比较少见。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导致犊牛出现典型的中毒症状,如先出现兴奋不安,然后沉郁、昏迷甚至死亡。
防治
1 预防。加强怀孕和妊娠后期母牛营养;保证产房清洁、干燥、宽敞,定时消毒;注意接产时的消毒工作,防止中途被感染;让出生后的犊牛尽早吃上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2 治疗。引起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脱水、血液中的离子平衡失调和酸中毒。所以治疗原则是补液、抗菌。初发病牛应该停止喂奶,治愈后再逐渐增加喂奶。
2.1 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毫升,5%碳酸氢钠溶液10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注射。一天注射2次;
2.2 抗菌。喹乙醇0.5~0.8克,内服,每天2次,连续3天后观察效果。或使用止痢灵5克,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续两天,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