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冠状病毒病也称新生犊牛腹泻,是由牛冠状病毒引起的犊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特征。本病还可引起牛的呼吸道感染和成年奶牛冬季的血痢。1973年在美国首次报道,目前已遍布全世界。
一、
病原
牛冠状病毒分类上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多行性球形粒子,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病毒可在牛肾、牛胚肾、犬肾等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上生长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也能在乳鼠脑中生长。能凝集鼠和小鼠红细胞,不凝集红细胞。通过免疫电镜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证实,牛冠状病毒病与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有抗原交叉性。病毒在pH2.5~pH9.7中稳定,57℃10min被破坏,37℃数小时感染性消失,常用消毒剂、乙醚、氯仿、吐温、胰酶及紫外线均可将其灭活。
二、
流行病学
牛冠状病毒主要感染牛和水牛,人也可发病,乳用犊牛感染多见于1~9日龄,腹泻常发生于7~10日龄内,肠炎的严重程度与犊牛的日龄、免疫状况、病毒毒株和感染剂量有关。成年奶牛感染后常于冬季发生血痢。冬季牛多以吃干草和干谷为主,霉菌毒素占比非常高,霉菌毒素为万病之源,我们要把脱霉和提升机体免疫力以及调节胃肠道放在之一位,在饲养过程中全程添加灭霉肽以解除霉菌毒素,生长肽有提升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道和促生长等作用,全程使用可降低本病发生。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发病过的牛场,几年内此病可连续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饲养管理差、寒冷、潮湿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
症状
1、潜伏期短,约为1天左右,腹泻主要见于7~10日龄的犊牛,吃过初乳或未吃过初乳的犊牛均可发病,前者病情较轻。病初,患犊精神沉郁,吃奶减少或停止,排淡黄色的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块和黏液,严重的可出现发热、脱水和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可达49%~61%。腹泻持续3~6天,大部分犊牛可以康复,如腹泻特别严重,少数可发生死亡。若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超过50%。
2、成年奶牛冬季可发生血痢,特征为突然发病,表现腹泻,便如黑血样,产奶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流鼻涕、咳嗽、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发病率可达50%~100%,但死亡率很低。
3、牛冠状病毒还可使各种年龄的犊牛发生呼吸道感染,通常呈亚临床症状,最常见于12~16周龄牛患牛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
四、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严重的小肠、结肠炎,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缩短,结肠的上皮细胞由正方形变成短柱形。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可发现肠粘膜以及肠腺的上皮细胞都有冠状病毒的荧光。
五、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发生于7~10日龄以内的犊牛,以腹泻为主,死亡率很低。成年奶牛冬季发生血痢,可初步诊断为本病。因引起犊牛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轮状病毒病、粘膜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发病后的症状也与本病相似,故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犊发病后24h以内的粪便样品,用电镜直接观察样品中的病毒粒子;或应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大肠和小肠中的病毒抗原来诊断;亦可用血凝移植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来进行诊断。分离病毒可用牛睾丸等原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胰蛋白酶,运用蚀斑滴定技术进行诊断。因冠状病毒具有溶细胞特性,能很快从组织中消失,所以慢性病例不能用于感染的检测。
六、
防治
1、预防保持牛舍的清洁、干燥和保温,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全程添加灭霉肽和生长肽,及时给犊牛喂初乳。
2、定期检查粪便,检出并淘汰阳性牛,以达到净化牛群的目的。
3、通过对母牛的接种,使犊牛从初乳中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