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脱贫摘帽(定边土鸡蛋脱贫记)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鸡技术 1640

“我们的土鸡蛋现在一斤卖到了20块钱,市场上还供不应求。”在定边县石洞沟镇郑寨子村林下散养基地,被称为“养鸡书记”的高瑞鸿手捧着一篮子土鸡蛋向记者“炫耀”。

不远处,用铁丝网围起来的400亩林子内,两万多只不同种类的鸡正在咕咕咕地觅食,显得很悠闲。这些鸡,是郑寨子村全体村民的致富希望。

定边脱贫摘帽(定边土鸡蛋脱贫记)

村民正在养殖场内喂鸡。贺冬鹏/摄

村里办起了集体经济合作社

郑寨子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但土地贫瘠,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7户1402人,建档立卡贫户34户128人。

榆林市税务局是郑寨子村的对口帮扶单位。2018年初,32岁的税务干部高瑞鸿主动提出要去基层扶贫的要求,经过该局党委考察,其被正式任命为郑寨子村之一书记,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扶贫必须要有产业,只有产业扶贫才能实现‘造血’功能。”高瑞鸿说,郑寨子村历来有养殖传统,经过市场调研、入户走访、征求村民意见后,大家一致决定养鸡。养鸡先办合作社,搞集体经济,户户有股份,人人要参与。

这一决定得到了帮扶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扶单位代34户贫困户每户入股5000元,代全村农户集体入股17万元,共计34万元;32位职业农民和村民入股40万元;石洞沟镇人民 *** 为合作社争取精准扶贫扶持资金15万元。由此,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启动资金达到了89万元。

2018年11月,郑寨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

定边脱贫摘帽(定边土鸡蛋脱贫记)

“养鸡书记”高瑞鸿向记者介绍养殖场的发展情况。贺冬鹏/摄

把林子围起来生态散养土鸡

养鸡怎么养?如何做出特色产品?合作社管理者们给出的答案是:生态散养,做有机产品。

陕北地区普遍地广人稀,郑寨子村也不例外。该村拥有总土地面积66919亩,其中林地面积占到28692亩。把这大片的林子利用起来,既节省了鸡舍建设费用,又发挥了林地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态散养方式有利于鸡的生长和产出优质产品。

记者在养殖基地看到,在一片占地400亩的鸡场内,散养着多个品种的鸡。据高瑞鸿介绍,目前鸡场内共养殖五黑一绿乌鸡、贵妃鸡、珍珠鸡、青脚麻、良凤、海兰灰、京粉、京红等各类鸡种近3万只。

今年48岁的村民吴敏是一名中级职业农民,她与另外两名村民一起喂养着这群鸡。她说,散养鸡运动量大,饲养密度低,生长环境好,食用青草、玉米、昆虫等食物,能够保证鸡蛋和鸡肉无药物残留、无污染、无激素,产品安全放心。

据了解,该养殖场目前产出白、红、绿三个颜色为主的生态土鸡蛋,预计年产蛋120万颗,年收入150万元。

定边脱贫摘帽(定边土鸡蛋脱贫记)

在这片400亩的林子里,散养着2万多只不同种类的鸡。贺冬鹏/摄

创建自有品牌 让村民富裕起来

“我们现在已经注册了‘沙林源’商标,提交了有机认证,我们要做土鸡蛋的高端品牌。”高瑞鸿说,由于“沙林源”土鸡蛋的品质好,市场反馈很好,虽然售价比普通鸡蛋高了不少,但也供不应求。土鸡蛋成为了郑寨子村脱贫致富的金鸡蛋。

高瑞鸿告诉记者,合作社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鸡数量,预计2019年底达到3万只,并且将鸡蛋销往全国各地,彻底改变郑寨子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村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郑寨子村先后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村人均收入从4800元提升到8300元。现已成功脱贫32户126人,未脱贫2户2人,因其无劳动能力,拟进行兜底保障。

记者了解到,定边县创新产业扶贫格局,坚持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扶持贫困户建设塑料大棚、发展马铃薯产业、购买农机具、代缴种植保险、补贴畜牧养殖和种植畜草等,切实做到产业项目覆盖到村、受益到户。(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 高岗)

标签: 定边脱贫摘帽 脱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