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病的防治要点
小鹅瘟病是细小病毒引起的小鹅雏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该病毒主要感染鹅和番鸭。成年鹅可以带毒但不发病,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未免疫的或无免疫力的4-30日龄雏鹅感染后就会发病。
一、感染原因
带毒的成年鹅和发病雏鹅的排泄物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便、尿液及唾液的排出污染环境、物体、饮水,饲养人员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二、发病症状
初发地区大多为急性,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就越高。病鹅拒食、饮水多,排灰白或淡黄绿稀粪,呼吸困难,鼻孔流出鼻汁,站立不稳、仰头后倾,喙尖发青,黑眼圈。7日龄内的急性发病往往看不到症状。而7日龄后发病的可以看到以上的症状。
三、死后病变
皮下充血、心肌发白、肝脏肿大。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回肠)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粘膜大面积脱落与凝固性的纤维素物形成“栓子”(形如香肠)或形成假膜,发病肠管变粗。
四、治疗
各种抗菌素均无治疗效果。早期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可治愈50%以上,注射量与制备的血清及卵黄抗体的效价有关。一般肌注0.5-2毫升。为预防激发其他细菌病,可同时肌注抗菌素,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
五、预防
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主要 *** 是:
1. 只要是给产蛋种鹅注射小鹅瘟疫苗及强毒,使种蛋中含有高效价的抗体,雏鹅就会通过卵黄获得高效价的母源抗体。
2. 控制孵化器传播病毒,所以孵化鹅用的用具要彻底消毒。种蛋要用甲醛熏蒸,新出壳的雏鹅不要与种蛋和大鹅接触。
3. 在敏感地区,出壳后的雏鹅立即皮下或肌注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7日龄时,注射小鹅瘟疫苗。
4. 在大鹅无免疫的地区,应在小鹅1日龄时接种小鹅瘟疫苗。为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和扩散,要及时隔离、淘汰病鹅,并对鹅舍全面、彻底消毒。
六、发病规律
小鹅瘟病是我国江南地区的多发病。1956年江苏农学院方定一教授首先分离出病原并证实是细小病毒。当时多是10日龄以内的雏鹅多发,以后由于病毒毒力不断增强,20日龄甚至30日龄鹅也有发病的。特别是九十年代东北地区引入南方种鹅后,东北地区才发现小鹅瘟病,而且毒力有所增强,可致20-30日龄小鹅发病。发病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7日龄发病的死亡率几乎是100%、10日龄发病的死亡率约60%、20日龄约20%左右、一月龄后很少发病。
如果某地区当年爆发了小鹅瘟,次年用该地区种蛋孵出的小鹅一般就很少发生小鹅瘟。因为母鹅感染后并不发病,但机体中产生了高效价的抗体,种蛋中的母源抗体会传给雏鹅,雏鹅就不会发病。
来源:开犁
作者:12582农信通畜牧兽医专家 刘清河
编辑:李萌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