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范晔,江苏扬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硕士,环境工程专业。美国实习八个月,回国工作三年半,人生的前27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位精致的养猪男孩。
缘起—加入黑土麦田,来到湘西农村
我人生的前24年和农村完全不沾边的,因为从事环境修复行业的缘故,去到一些乡镇企业和某油田所在的大片农田做环境调查,才和农村有了一点粗浅的接触。那时候在山东的村子里开车,好几次碰到乌央乌央的人群,车几乎动弹不得。因为要赶去下一个采样点,我急得不行,同事告诉我,这叫赶集。那时候我真心讨厌赶集,一遇上就十几分钟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啥事儿不能把中间让条道出来。
我哪晓得,两年多以后,真的在村里生活,五天一次的赶场(湘西人对赶集的叫法),是村民们和外界发生经济交易最重要的渠道,我有天也会盼着赶集,好买点从县城里运来的瓜果蔬菜。当然,这是后话。
工作到第三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当初回国时抱着一丝丝技术理想,在日复一日没有太多成长的体力劳动中消磨殆尽。我希望自己的一点点钻研,能够在这个所谓的“新兴行业”里带来点什么,可现实似乎给了我相反的答案。
感恩这时遇到了我的职业教练 Lily老师,她的课程和谈话让我重新梳理了过往的经历,认识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接纳了自己的挣扎和无助。她说,工作不要感动自己,要愉悦自己。我深受触动,去掉了做环保时做“拯救者”的道德枷锁,也意识到什么样的事情能让自己身心愉悦。想到16年10月在深圳机缘巧合了解到黑土麦田公益项目,就想去个“不太一样”的环境,踏踏实实做点跟创业沾边的事儿。(黑土麦田是一个输送优秀青年人到偏远贫困乡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脱贫的公益项目,参加的小伙伴预期服务两年)
申请通过后,自己忐忑职业生涯如此“中断”会不会后悔,家人担忧这“二货儿子”又搞什么幺蛾子,考虑了好几天。最终觉得30岁之前,还得再折腾一把。于是,2017年8月18日,我来到了项目地—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美丽的湘西花垣县合兴村(原水桶村),开始了一段充满了惊喜和感恩的日子。
啸歌且徐行—从没见过猪场,怎么建个猪场?
黑土麦田的之一批小伙伴比我早一年来到村子,她们申请了一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试点资金,25万,17年夏天,资金批了,做啥呢,小伙伴建议说,这里家家户户都养两三头猪,现在高品质猪肉市场行情也不错,就养黑猪好了。我觉得村里整个小产业思路越简单越容易执行,行,说干就干。
来村里之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类似佩奇那种萌萌哒小猪,完全不知道猪圈长啥样,猪是怎么从小猪变成我们餐桌上的食物的。记得之一次去别的村看农家养猪场,差点没吓着,猪这么大啊。。就这水平,现在得去建设一个猪场了。
好在猪场也并不复杂,水泥地坪+水泥砖围建+顶棚+自动喝水系统+排污沟和化粪池,旁边再来个办公室和磨玉米的车间,接上水电网,基本就齐活儿了。具体各部分怎么弄,网上查查资料,实地看看其他村的猪圈,心里基本有谱了。
咱们村麻支书也很支持我们工作,带我们和龙正喜爷爷谈好了租地的事儿,1.7亩左右的一片地儿,前向开阔,背靠山坡,空气流通,水源也近,挺好,就这儿了。带着村里没什么信号的联通手机,借小伙伴开的热点,勉强用GPS工具箱给定了点,回去Google Earth上一看,还真能看清这片地方。于是干起了老本行,熟练的在支书家电脑上安装了AutoCAD,导入卫星图片,把猪舍,办公室,化粪池,道路一一画上,两个小时不到,完工(后来开做了个卡通版,见下图)。了解我之前从事行业的知道,做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常常是在拆掉的工厂,面对一片瓦砾和废墟的荒地。从工作到现在,头一次能把自己图纸上的东西建设出来,想想都觉得带劲。
之后找来分包干活,确定施工细节,谈费用,签合同,还算熟练的业务。9月下旬正式动工,除了湘西深秋后的连绵阴雨,稍稍拖延了一些进度,其他倒还算顺利。2018年12月10号,猪场建设完成,找来其他各村的小伙伴,和村民一起唱歌跳舞,小小地办了场竣工活动,内心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奋勇闯关—
唐僧九九八十一难能取回真经,
二师兄取经路上有多少难?
· 之一关,猪场经理哪里找?
量变产生质变,这句哲理在养殖行业完全适用。村民每家养两三头猪不假,但管理60头猪又完全是另一个难度等级的差事(工业养殖场一般都是几千头猪的存栏量,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又是另一个等级),村中相对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村里找到负责肯干且有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人着实不易。
最后机缘巧合,赶上在村里任教40年之久的小学教师,龙天寿老师正巧退休。他虽没做过养殖,但凭他任教40年的经历和创立运营“湘西水桶苗寨”公众号,他的负责担当和学习精神就能体现出来,加上对他对在村里做产业,焕发“第二春”也很有热情,所以最终能找到龙老师出任猪场经理是我们很大的幸运。
· 第二关,猪生病了怎么治?
给猪治病这事儿可以说贯穿了这一整年养猪历程,从最常见的拉稀,到肺疫,软脚病,母猪低温症,各种情况都经历了,回想起来,是有不少无能为力和痛心的。尤其是4,5月份的阴雨天,湘西气温忽高忽低,母猪产的仔也小,对仔猪照料的经验不足,隔三差无出状况。因为我和龙老师都没专业做过养殖,心急火燎找很多人远程帮忙,但毕竟远水难救近火,那一阵经历好多仔猪夭折,心情也是颇为压抑。
目前,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仍然不够专业,但从四方面入手
(1)猪舍卫生每日打扫干净;
(2)咨询专家,设常用药箱,常见病及时治疗;
(3)远程行家协助,疑难杂症及早诊断;
(4)晴好天气,放养黑猪,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我们猪的生病率大大降低,一些小毛病也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及时治疗。
· 第三关,玉米养猪长的慢怎么破?
刚开始养猪的时候,我拍了几条抖音发朋友圈,好多朋友觉得小猪可爱,但有一两位农村长大的朋友说,你们的猪好瘦啊。。我那时候觉得玉米喂养么,肯定比喂工业饲料慢,正常。过了2-3个月,发现大部分猪是长的真太慢了(也怪我图便宜买个地磅,回来试用之后就坏了,地磅重,没法寄回,一直没修好。凭肉眼看,2个多月才觉得不太对),照这个势头,预期9-10个月出栏的猪,估计得一年半才能出,可不用等到一年半,我们买玉米的钱就该没了。
后来有次自己生病,发觉在村里这么长时间,自己吃肉少(镇上才能买到肉,不常去),蛋白质摄入不足,才想起我们猪光吃玉米,哪有蛋白质啊,这营养搭配显然不均衡么!翻书找资料,最后确定得给玉米里拌上豆粕(麦麸在本地买不到,否则还得加点麦麸),偶尔喂点青饲料,补充营养!半个月后,发现猪确实能长了,这才放下心来。
· 第四关,遭遇“黑天鹅”—邻近县突发非洲瘟,生猪、猪肉产品禁运,如何销售?
以前看新闻,听到哪儿哪儿发生禽流感疫情,都是随便听听,有再多这些事情,还不是该吃吃,该喝喝,跟我会有什么关系呢?没成想,有一天,猪流感“非洲瘟”会让我焦虑到这步田地。
猪养到11月,开始预备年底的销售了,按计划是生鲜为主,少部分加工成湘西腊肠和湘西腊肉。11月6号,突然间看到新闻报道,我们所在花垣县相邻的保靖县发生了非洲瘟疫情。没过两天,顺丰和邮政就来了通知,生鲜猪肉和腊肉腊肠这些猪肉制品都不让邮寄了。很快县里也出了规定,所有生猪都不让运输,县里各个交通要道都设置了检查关卡。再过一周,县城的屠宰场也给关闭了。
我们一个非常小规模的猪场,做高端特种养殖,产品在本地贫困山区自是没有市场,运出不去就无法销售。原先资金计划用到11月中旬,有猪出栏销售,就能回款维持猪场正常运营。完全在我们认知和预料范围之外,突入其来的疫情,不偏不倚卡在行将断粮的节骨眼上,让我们非常被动。怎么办?说实话,能做的不多,只能节衣缩食,少喂些玉米,多喂青饲料,撑住,熬着。另外,先宰杀两头黑猪,一头做腊肉,一头做腊肠,把样品做出来,再等等看政策什么时候能放松。
就这么熬了一个多月,上周末,终于等到消息,腊肉和腊肠可以快递了。因为生猪仍旧没法运输,去不了工业化的加工厂,只能麻烦村民们,用传统但略显笨拙的手工方式, *** 出这份属于湘西最正宗的美味。写在最后,
从项目开始至今,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饲养员龙正喜爷爷和经理龙天寿老师,不论风霜雪雨,每天辛勤为这些猪操劳,最近的加工他们和几位村民大姐也不避严寒,加班加点,我很受感动和鼓舞。勤勤恳恳做点踏踏实实的事儿,不讨巧,不卖乖,是我做这个项目最初的想法,我很高兴能带着这想法一直走到今天。愿这份融在美味中的诚意,能遇上懂得这份真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