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市场需求下滑、发展遇困的情况下,恒天然在投资市场也是屡战屡败。
图/ ***
恒天然最新发布的财年报告显示,其业绩营利皆有微增,其中中国市场的收入贡献不小,但同时销量却有所下滑,股价也下跌。
纵观恒天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其收入占比更大的中国原料业务如今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内低温奶市场崛起后,生牛乳的需求直线升高,抢占了大包粉的市场,尤其是在公司没赶上国内市场变化的前提下,作为传统原料商,恒天然国内的原料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除此之外,恒天然在国内的投资可以说屡战屡败,次次“血亏”,如此情况下,其新的战略布局大健康市场也不知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
业绩微增,销量下滑
不久前,恒天然发布了今年截至7月底的整个财年数据。
据财报显示,2022财年恒天然实现总营收234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1%;调整后税后利润为5.9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
其中,大中华区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 7% 至 4.32 亿新西兰元,占到全球利润总额的近一半。
恒天然方面对此认为,尽管该财年内多地因疫情出现静态管理的情况,但疫情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减缓。
也就是说,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现在,大中华区相对平稳的疫情控制使得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在逐步减少,而大中华区也依旧是恒天然最主要的市场。
不过,国内市场的贡献虽然不小,实现收入达66.6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6%,但销量却出现了13%的下滑。
从业务收入来看,恒天然的这一次财年中,中国原料业务实现收入44.8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5%,在收入结构中占比更大,EBIT为2.8亿新西兰元,增长117%;专业餐饮服务业务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8%,EBIT为1.55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了44%;消费品牌业务实现收入3.6亿新西兰元,EBIT亏损达 500万新西兰元。
对此,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表示,中国市场原料业务的利润增长主要与高附加值原料销售增长有关,但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餐饮服务业务和消费品牌业务的利润率有所下降。
据悉,公告发布后,恒天然二级市场受到影响,股价周五早盘便下跌。11:35成交价为2.96澳元,下跌0.213澳元,跌幅4.21%。该股近一年的投资回报率为亏损23.51%。
市场变化快,业务受挫
从整体财报来看,恒天然中国市场的发力是业绩上扬的关键之一,但其实,恒天然在中国的发展早已被伊利所超越,且发展也遇到阻碍。
除了近几年疫情的突发和反复影响到了大市场之外,恒天然在更早年间因爆出的“新西兰毒乳粉事件”而被迫走下神坛,自此品牌蒙阴。
然而,这些都并不是恒天然如今国内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作为传统原料商,恒天然的大包粉在早几年可是养活了不少国内乳业,当时国内上游奶源并不如现在多牧场和高效的单产量,所以必须依赖于进口大包粉。
但随着国内步入消费时代,消费行业中各细分领域都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在国内奶业意识自身上游市场不足的缺点后,不断增加牧场布局和原奶产量的提升,使得行业渐渐减少对进口奶源的依赖。
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奶业大会上,原农业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表示:“不可能完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因此70%的自给率是底线,也是中国奶业的奋斗目标。”
在全国奶类产量增长的情况下,行业在内卷式的发展中诞生了低温奶市场;在消费领域遍地开花的时代下,消费者也更加注重了配料表的成分。
这也使得低温奶品类备受消费者欢迎,因为消费者认为它足够营养。
低温奶市场的崛起,代表着国内市场从主要的大包粉需求扩散到生牛乳的需求,这一点自然使得恒天然这个卖大包粉的传统原料商备受打击。
在伊利、蒙牛等奶业大佬纷纷进入低温奶市场的同时,恒天然面对中国市场的积极变化却停滞了脚步。
它不是没有求变,它只是没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进入低温奶市场落后,恒天然便扭头加码大健康领域寻找新增长,但整体布局尚在初期,具体效果未知。
而在市场需求下滑、发展遇困的情况下,恒天然在投资市场也是屡战屡败。
投资屡战屡败
前边有提到,恒天然之前一度陷入“新西兰毒乳粉事件”且轰动一时,直到现在不少消费者都还记得当初三鹿奶粉因此被各种舆论质疑,最终恒天然投资的三鹿奶粉垮台,与其合作的品牌多美滋也被爆大规模召回产品,品牌就此沉寂。
恒天然当时与雅培合作建设的牧场最终也以“变卖”收场。
此次投资彻底以失败告终,但恒天然并未气馁,又立马挺身再战。
2014年,恒天然与贝因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恒天然要约收购贝因美18.8%的股份,耗资34.64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然而投资贝因美,又让恒天然闪了腰。
自恒天然入主贝因美后,贝因美在2016到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甚至戴上了“ST”的帽子,浮亏直接达到近22.5亿元。
直到恒天然退出后,贝因美的股价才触底反弹。
之后,贝因美董事长谢宏表示,“引入恒天然是其最后悔的两件事之一,中外企业理念差异巨大,恒天然的决策效率低下,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消费品市场,反而拖累了贝因美。”
以恒天然以往的战绩来看,其投资几乎是次次“血亏”,但还是屡败屡战啊,毕竟是国际大公司输得起。
国内市场瞬息万变,就不知道恒天然是否能紧抓市场动向,尽早摆脱如今的尴尬处境了。
原文作者:天一
编辑:邱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