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盈
日前,《黑龙江省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聚焦充分开发龙江的鹅资源潜在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推动我省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省商品鹅年出栏5000万只以上,鹅产业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约为2021年的4倍)。大鹅为什么会被我省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龙江企业要如何搭上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船?龙江“鹅经济”还需补强哪些产业链环节才能实现“蝶变”?记者近日采访了我省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听他们谈谈龙江鹅如何“向天歌”。
前景优势独具 打造龙江“第三白”
“《行动计划》的出台体现了省委省 *** 对我省鹅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标志着我省鹅产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相信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龙头企业的壮大和新产品的上市,白鹅必将打造成继龙江白雪、白米后的‘第三白’,龙江鹅产业在‘十四五’末产值可达百亿,2030年还可翻一番,成为一例‘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龙江样板’。”作为省内鹅业龙头企业,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秀兰这番话,表达出对龙江鹅产业未来的信心。
小小白鹅如何能瞄准在几年内达成百亿产值?原来,鹅的身上全是宝,不仅是鹅绒、鹅肉受到消费者青睐,鹅掌、鹅头、鹅肠等也是加工特色食品的优质食材,鹅油、鹅血在保健等领域具有开发应用价值。鹅可谓是禽类产品中的“品上品”。
鹅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黑龙江更是具备发展鹅产业的优势。《行动计划》提到,据专家预测,我国鹅的市场容量预计可达10亿只,发展鹅产业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和价值提升空间。我省养殖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品质优势突出,品种特色明显,养殖农户较多;产业基础较好,养殖有规模,加工有能力,技术有支撑。根据省畜牧业协会鹅业分会调研统计,我省商品鹅平均年出栏约4000万只,可产高品质鹅绒约1200吨。
借政策东风 推动鹅产业集群发展
有市场、有优势,《行动计划》出台更为我省鹅业相关企业发展带来契机。“我省企业要对照《行动计划》,拿出本企业的规划,跟上我省鹅业发展的步伐,逐步完善产业链各环节,让企业有步骤、有计划发展。”黑龙江省肉类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崔志贤说。
黑龙江鹅香久食品有限公司是省内鹅屠宰、熟鹅加工领域重点企业之一,同时具备一定规模羽绒加工能力。该公司也计划借《行动计划》出台的契机,大力发展大鹅产业链。“‘十四五’期间,鹅香久食品将加快大鹅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大鹅产业链,从大鹅屠宰加工向上游养殖、下游销售、饲料加工等环节延伸发展,实现500万只肇源白鹅一条龙产业项目各项指标。”该公司总经理吴化成告诉记者,计划与波司登、柳桥等羽绒企业合作,在肇源建设羽绒加工基地,与周黑鸭、卤江南等全国知名熟食企业合作,建立熟食加工基地。
对青鹅业在熟食加工基础上,积极拓展育种、养殖、鹅绒鹅血鹅油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计划以自身为核心组建新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之一家以鹅业为主的上市公司。”谈到集团未来发展布局,孙秀兰说,对青鹅业计划通过新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对直属、控股及关联企业的管理及带动,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支持参与下,稳步推进省内鹅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布局合理、绿色高质、极具潜能的鹅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引领省内鹅行业优秀企业共同成长,形成产值超千万的百家鹅业经济实体。
产学研结合 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
正如《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我省鹅产业还存在着鹅肉、鹅绒等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优质鹅资源原料输出成为常态,省内增值不够等短板。对此,崔志贤认为,要在精深细上下功夫,加工出龙江鹅肉制品“品上品”。我省鹅的熟食品种有上百种,在保留、发扬黑龙江传统口味的同时,加工适合不同地区、人群口味和需求的产品,丰富品类,做出个性化、特色化,例如推出小包装休闲食品、预制菜产品等,将龙江鹅产品推向全国。省肉类协会将为企业做好服务,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研究肉类精深加工,邀请国内行业专家,帮助我省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并配合企业制定加工、屠宰等标准,推进鹅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说到推动我省鹅产业发展,孙秀兰表示,除了政策支持,我省鹅产业发展还需要鹅产业各相关企业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与时俱进、合作共赢,才是推动鹅产业向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转变的有效途径。
吴化成表示,希望 *** 鼓励和引导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参与大鹅产业链建设,让政策更好落地。除了政策、资金支持,农业部门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