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形态近似球形,具有囊膜的单链RNA病毒。目前确定猪瘟病毒有2个血清型。病毒广泛分布于病猪各个组织器官及体液中,特别在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含量较高。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动物的主要报告与检疫的疫病之一。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不同日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毒可以感染各个不同的猪,表现不同,仔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
1 猪瘟病的传染方式和传播特点
猪瘟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
1.1 垂直传播
猪瘟病的垂直传播是由母体传播给子体的传播方式, 属于纵向传播。这种垂直传播方式是指产前被感染的怀孕猪, 通过胎盘从而将体内原本的病原体传播给胎儿。可以经胎盘传播的病毒有许多种, 如猪瘟、细小病毒、乙脑及伪狂犬等, 这些病都可以经胎盘进行传播。还有一种方式是经产道传播, 这是指在分娩过程中, 原本存在于母体动物的 *** 和子宫颈口的病原体对新生动物造成感染,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的病毒也有许多, 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及葡萄球菌病。
1.2 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是指动物群体或者个体之间的横向传播, 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在水平传播中, 直接传播是指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 由于传染源和易感动物的直接接触而造成病原传播的方式,但通常情况下,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当猪发病时,可以通过交配和舔咬等方式进行传播, 但这种传播方式的传播特点是一个接一个的发生,所以受到一定的限制, 也因此不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伤害与损失。而间接传播是指在传播过程中, 外界因素必须参与, 通过传播的媒介侵入易感动物进行病毒传播。如猪瘟和口蹄疫等都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2 猪瘟病的发病条件因素
猪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及死亡率。但多年来, 我国一直认真贯彻落实综合预防控制疾病, 并且重点进行接种工作,然而在如此高密度的免疫接种情况下,猪瘟依然不断发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2.1 猪的个体差异比如猪的品种、性别、日龄、功用、遗传性状、营养状况、健康度等不同,在同等免疫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效果(抗体滴度),最常见的就是猪罹患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猪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猪肺炎支原体病等)时接种猪瘟疫苗会造成免疫失败,甚至诱发严重的免疫应激综合征。
2.2 疫苗品质与应用(1) 疫苗自身的质量问题,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产生效价不尽相同,以有资质、技术成熟的老牌厂家生产的疫苗效果较为可靠;(2) 运输与保管环节发生冷链脱节、包装破损、过期变质等,可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3) 疫苗启用后未严格遵循使用说明操作,包括稀释 *** 不当(浓度不准、掺入杂质),注射剂量(剂量过小无效或弱效,过大则产生免疫麻痹或耐受性)、注射部位把握不准确,疫苗启用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变质、效价降低),注射器内残留其他杂质等,均可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2.3 免疫程序(计划)制定不规范造成接种疫苗后产生母源抗体干扰、多苗联用干扰、机体免疫抑制等,以至于不会产生正常免疫应答。
2.4 滥用某些兽药及饲料添加物比如猪群疫苗免疫期间随意使用某些抗菌素、抗病毒制剂、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等,可破坏疫(菌)苗的活性,进而造成本次免疫降效或失效;如生猪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的地方,并且长时间使用霉变饲料等,以及对链霉素、氯霉素及磺胺类的使用都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对疫苗的接受力减弱。
3 猪瘟病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医学上,通常将猪瘟分为4种病型,分别是最急性猪瘟、急性猪瘟、慢性猪瘟及温和性猪瘟。
3.1 最急性猪瘟
通常在发病后猪并没有明显症状,但会突然死亡,一般会发生在初发病地区和病疫流行的初期。通常情况下,这一类型的猪瘟潜伏期短, 多为突然发病,猪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全身痉挛,四肢抽搐, 全身有多处出血点和出血斑,会很快死亡,病程一般不会超过5天。
3.2 急性猪瘟
通常这一类型猪瘟发病后,病猪体温升高,常表现为喜卧、弓背、寒战及走路摇晃。食欲不高,经常饮水,有时会出现呕吐情况。结膜发炎会有流脓性分泌物产生,上下眼睑不能张开。初期会出现便秘, 后期会出现腹泻。
3.3 慢性猪瘟
这一类型的猪瘟通常是由急性猪瘟转变过来,体温不稳定, 时高时低, 并且食欲不振, 腹泻与便秘的状况交替出现,行走时摇晃物力。有部分病猪的耳尖、尾部及四肢下部会变为蓝紫色,也有可能出现坏死、脱落的现象,病程可以长达一个月之久, 死亡率很高。
3.4温和性型
多见于猪瘟呈常年流行或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的猪场,病猪表现为被毛枯燥,身体消瘦,精神状态不佳,嗜睡,行走无力,贫血,体温不稳定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的病猪可在耳尖、尾尖以及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紫斑或坏死痂,病程1~2个月,病猪很难康复,即便耐过也会成为僵猪,表现生长发育迟缓,失去饲养价值。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特征性病变在盲肠、回肠、结肠黏膜上的纽扣状溃疡。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交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4 猪瘟病的诊断
对猪瘟病进行临床诊断中,通常情况下,在规模化猪场,如果猪群中有几只或者更多的猪同时或先后出现高热不退,并伴随食欲不振,粪便干燥,走路摇晃无力,并且皮肤上有出血点, 耳朵呈紫色症状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疑似猪瘟。
5 猪瘟病的预防与治疗
5.1 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猪场要注意日常消毒工作,对患病死亡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猪场环境的彻底消毒,从根源上消灭猪瘟。其次,规模化猪场养殖应采取自繁自养的措施,实现封闭化管理, 在引进种猪时一定对现场进行隔离和观察, 并加强免疫检测。不能从疫病地区引进猪。
5.2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想要有效预防控制猪瘟病的发生, 最直接的 *** 就是预防接种, 要求每一头猪都接种免疫, 确保达到免疫效果。在猪瘟病发病率较高的猪场,可以依照要求合理增加防疫次数。
5.3 对猪种进行净化,避免由于种猪持续化感染而引起猪瘟在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 在净化猪种时要运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对猪进行防疫,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猪瘟。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疫区或受威胁区域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对全场2周龄以上猪实行紧急强化免疫,健康群每头5头份,免疫按距离疫群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疑似猪群进行超大剂量的强化免疫,以形成群体分离,每头20头份,注射后猪群很快会出现群体分离,将分离群隔离,分别管理),同时必须严格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