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称“疯狗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和家畜(马、牛、羊、猪、犬和猫等),甚至家禽都能感染本病。其主要临诊床特征为,病牛/羊极度神经兴奋而导致发狂和意识丧失,最后全身麻痹而死。
【流行特点】 病牛/羊及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的途径主要是咬伤。在自然界中,肉食目中的犬科和猫科内的很多动物都能感染,尤其是前者中的野生动物,如野犬、狐和狼等可能成为病毒的贮存宿主(带毒者)。发病后,带毒动物通过咬伤人和家畜,或舐触已破损的皮肤,使病毒随着唾液进入伤口而导致感染。
【典型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很大,一般为4—8 周,长者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短者有8—10天。伏的长主要取决于唾液的毒力和数量、咬伤的范围和深度、受伤部位的神经和淋巴管的数量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距离、动物的易感性等。发病牛/羊的临床表现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
(1)狂暴型 病牛/羊病初站立不安,将头高扬,卷起上唇,用脚扒地。眼光凝视、凶恶,磨牙。口腔内流出大量黏性唾液,常呈丝状牵挂在口边。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瘤胃反复臌气,便秘或拉稀,泌乳突然停止。阵发性兴奋发作,突然呈恐惧状,病牛/羊强行挣脱绳索或系枷,用头冲向饲槽或墙壁,发出嘶哑的鸣叫,有时牛/羊角也被扭断。以后进入安静期,病牛/羊呆立或卧地。但每隔20—30钟又会出现兴奋期,这样周而复始,最后衰竭、麻痹而死亡。一般病程为3—6天。
(2)麻痹型 病初无兴奋状态,精神沉郁,呆立流涎,吞咽困难拒食。呼吸喘息,瘤胃臌气,便秘。有时无目的地走动,后肢软弱,快步行走或抬头过高时易跌倒,并发出哀鸣声。随病程的延长,病牛/羊卧地不起。以胸部着地,将头息于肩部,肠肌和其他肌肉群发生痉挛性收缩, *** ,体痒,往往经1周左右因衰竭、体温突然下降而死亡。
【典型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胃内空虚,只有少量沙土、青草或碎砖等;胃底、幽门区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脏、肾脏、脾脏充血;胆囊肿大,充满胆汁;硬脑膜充血、出血,软脑膜呈血管树枝状充血,脑实质水肿、出血等。
【鉴别诊断】
(1)牛/羊狂犬病与牛/羊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不安、狂躁流涎、咬撕各种物体、自我舐咬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羊狂犬病的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牛/羊意识混乱,下颌麻痹,具有恐水症,对人畜具有攻击性。而牛/羊伪狂犬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病牛/羊目光呆滞,体躯奇痒,啃咬,肢抓擦痒,鼻流泡沫状液体,时而发出怪叫声,对人畜没有攻击性。用脑组织制成悬液接种于家兔皮下,20—36 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剧痒。
(2)牛/羊狂犬病与牛/羊破伤风的鉴别 二者均对声响、光线反射兴奋性增强。有神经症状及外伤感染史。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羊破伤风的病原为破伤风杆菌,病牛/羊多呈强直性痉挛,四肢如木马状,无恐水症。狂犬病有犬咬伤史,破伤风则为外伤感染。
(3)牛/羊狂犬病与牛/羊脑膜炎的鉴别二者均有兴奋不安、狂躁、精神沉郁、惊恐,对音响、触碰敏感,以及嘶叫、昏睡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羊脑膜炎病例无传染性,体温升高,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转圈、抽搐,有时盲目奔跑,不避障碍物,有时呕吐。
(4)牛/羊狂犬病与牛/羊有机磷中毒的鉴别二者均有流涎、共济失调、呼吸困难、惊厥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羊狂犬病病例多有病犬咬伤史,有传染性,攻击人畜,流涎时下颌下垂。而有机磷农药中毒有与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急性群发或突然发生,呕吐、腹痛、腹泻,并且胃肠内容物有大蒜味。
提示
依据患病动物狂暴不安、张口流涎,主动攻击人、畜,以及后期运动失调等临床特征,结合散发及曾被咬伤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采取实验室检查 *** 。
【防治措施】至今为止,本病无特殊的治疗 *** 。若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应立即进行扩大创口,使其流血。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5%碘酊、3%石炭酸等溶液处理,或者用烧烙术进行消毒,并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性接种,间隔3—5天,重复注射1次。严重病例,于咬伤后72小时内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的量注射高免血清,然后继续进行疫苗注射。对于患狂犬病的牛/羊应采取不放血的 *** 捕杀、化制或销毁,不得屠宰利用。被患有狂犬病或疑似有狂犬病的犬咬伤的牛/羊,在咬伤后不超过8天且未发现狂犬病症状者,可以屠宰,其内脏应该经高温处理后利用。超过8天不准屠宰,应按发病牛/羊处理。同时,对家养的犬定期用疫苗进行预防性接种,对野犬应立即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