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更高。可通过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一、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7-14天)
1、急性型: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仅持续2-3天,个别表现第二次升高(双相高热)。随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持续1-6天,继而又有白细胞微量增多。病牛厌食,鼻漏,流涎,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黏膜损坏之后便发生严重腹泻,初为水泻,后带有黏液和血,有些病例常有蹄叶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导致跛行。
急性感染会引起牛7-14天或直至康复期严重的免疫抑制,期间对继发感染非常敏感,在有害菌(如巴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霉形体等)感染时易引起继发病症(如肺炎)。
母牛在妊娠期间感染本病时,病毒又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引起流产或导致犊牛先天性缺陷,最常见的是小脑发育不全(即妊娠100-200天被传染),患犊只呈现轻度共济失调或完全失去协调和站立的能力。
2、慢性型: 有明显的发病症状的较少,但体温变化可能高于正常的波动,最引人注意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眼有浆液分泌物,齿龈炎,蹄叶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一般无腹泻。
二、病理变化
30%-50%的病牛口腔黏膜(齿龈、上颚、舌面两侧及颊部黏膜)糜烂,80%有临诊症状的患牛鼻镜及鼻孔有糜烂和浅表溃疡,重症病例咽部喉头黏膜有溃疡及弥散性坏死,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直线排列的糜烂斑,瘤胃皱胃及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溃疡和坏死性炎症,流产胎儿也有消化道损害。
三、诊断
在本病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不过出现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病牛不足50%,大多数牛只呈现亚临诊感染或轻微感染,诊断具有一定困难。确诊须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四、治疗
(1)症状轻微的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供给新鲜的饲料和饮水,并避免外界应激、运输或免疫接种等。
(2)出现临诊特异症状:如黏膜糜烂、腹泻的病牛,可对症治疗,即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保护胃肠黏膜,并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减少条件性细菌继发感染的可能性。治疗用药:可用成都兴旺动药的畜力头孢+牛羊热疫毒泰+敏喘双杀、牛羊五号康+黄藤素、胃活力+反刍动力分别进行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口服:牛羊消痢散+畜力抗毒威各250g,每天1次,连用5-7天。
五、预防
1、鉴定并淘汰持续性感染的牛,因为这类型牛不易被发现,但一直带毒,并通过分泌物向体外持续排毒。
2、严禁购入未检疫的牛只可有效地降低引入该病毒的危险。
3、用灭活苗进行免疫,初始免疫至少需要2次,间隔30天,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更高。可通过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