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落入别人设置的圈套之中,就拿小编来举例,之前有一个谎称是我学姐的人对我们实施诈骗(还好我没钱[我想静静]不过另外一个同学就被骗了5000,而且是现场就给她转了那么多钱,甚至我给他说他被骗了他还不信)那么骗子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我的同学这么轻易地就给她转钱呢?
其实她的诈骗用的也不能算是传统的诈骗手段,更像是销售的套路,我后来看了一本名叫《影响力》的书,发现里面的办法这个骗子全用到了[震惊](骗子都这么努力,你凭什么不看)
接下来,就让小编教你识别这些存在于销售的套路吧,这样以后买房买车等就知道怎么样防止被套路了。
首先他们擅长利用人类的本能反应赚钱。
普通人对于一类东西缺乏认识,那么他更容易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等于东西好。而商家就利用认知盲区赚你的钱,比如维生素C,药店里效果更好的是2块钱一瓶的,而不是一百甚至几百一瓶的维生素C,但当你问商家维生素C时,他会给你推荐更贵的维生素C,因为其中的利润更高,而有些人觉得它贵肯定有它贵的道理,从而被坑。(其实几百一瓶的维生素C含量还没有两块钱一瓶的维生素含量高)
接下来带你认识商家怎么利用对比原理,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相关原理,权威原理,稀缺原理等来给你设圈套。(生活中处处是套路啊[泪奔])
对比原理指把两样东西按一前一后的顺序展示出来,拉大他们之间的实际区别。这一原理带来的巨大好处是它不仅管用,还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比如买房子的时候,中介会给你先看不怎么样的房子,再带你看好房子。这时产生的心里落差会让你立马对好房子心动,从而付款,那么中介就顺利达到了他的目的。而一般来讲,房地产公司会留着一两套破房子,并标上虚高的价格,从而用于对比。
互惠原理:利用的是人一般情况下的心理,即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 ,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销售人员利用的正是由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让你进入“圈套”。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给目标对象赠送一份“礼物”,并且在对方拒绝收礼物的情况下表示坚决不肯回收,言语诚恳到让你产生不买就不合适了的亏欠感,从而让你忘记了,这是一种强加的恩惠。
总而言之,互惠原理就是销售人员最初给你小恩小惠,让你产生亏欠感,最终从你身上获得大得多的恩惠。比如一些保险公司的销售员通常在拜访客户的时候会给客户买一份礼物,并且礼物的价值通常是上百的,还表示就算你不买保险也要收下,就当作他的一份心意。这个时候普通人心中都会出现觉得“不买不好”的心理。
承诺和一致:利用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
你写下了,你就更愿意相信。
常见的是“低抛球”做法:比如你打算买一辆汽车,那么他很有可能这样做
1、 告诉你这款车的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上几千块钱。
2、 当你还在犹豫时,他会给你举办一系列活动,并且承诺会给你安排好各方面的贷款条件。
3、 鼓励你试驾一整天,之后再签合同,给你拥有这辆车的感觉,并开着它给你邻居朋友看。
他极力给你营造一种你已经拥有这辆车的感觉,并且把车无意间给了你的朋友们看,让你产生“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有这辆车了,那之后再说这辆车不是我的,那岂不是没有面子”的心理,再加上它确实比其他店卖得便宜,觉得“买了不亏”于是在你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情况下,一拍板决定买下了这辆车。
但是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销售员会告诉你他忘了把空调算到成本里,或者为了撇清嫌疑,有些经销商会让银行批贷款的工作人员发现错误。实际上,你出的钱还是那么多。
低抛球的顺序就是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做出最有利的购买决定,而后,等决定做好了,交易还没最终拍板,卖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头。
所以对这一类比较花钱的物品,一定要清醒,始终记住你要买的是车,重点应该放在车的性能上,而不是销售员的“甜言蜜语”上。
社会认同原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从众。
沃尔特•李普曼说过“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得太多”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所以当你被推销时,推销员会不经意的提到哪个人买了这款产品,并且买了后大肆赞扬这款产品。
通常销售举的例子要么是名人要么是你身边的人,所以当他提到这些人也买了时,你就要当心了。
喜好:之一点就是友谊,这类销售完全明白大多数人都很难拒绝来自邻居和朋友。甚至还有的情况是,销售人员向你销售的同时,向你提问你的朋友是否会喜欢这款产品,之后他就会去找你的朋友们,如果你对这款产品有表示过自己的喜欢,那么他就会在对你朋友的销售中提到你对这款产品的喜欢,通过从众原理,成功售出。他一般上门的时候还会说“是他建议我来找您的”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销售员拒之门外,因为这就像是在拒绝自己的亲友。
第二点就是外在和相似点,为了增加我们的好感,他们一般都会注意一下自己的打扮,同时会利用相似点增加我们的好感及顺从概率。他们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同时他也会表达对你的好感与喜欢,甚至会不时地恭维你。但认真想一下,很多时候,别人恭维我们,亲近我们,其实根本目的不过是有求于我们罢了。
第三就是相关原理,制造商将自己的产品与当前的文化热潮联系起来,将产品与名人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产品与流行艺人联系起来。
比如你说你喜欢哪个明星,他就说这个明星也用这个产品。最近流行复古风,他就给你说产品是复古风(其实就是前几年卖不出去的老款)
如果你在和销售谈了35分钟的时间里发现自己对他有很大的好印象和好感,那么你就要警惕了!
权威:骗子大多喜欢给自己冠上各种头衔,打扮成权威人士,带相关的身份标志,这部分最多于诈骗,骗子通常伪装成警卫,银行工作人员等,通常也穿着他们的制服(这就是制服所带的权威性)进行行骗。
比如有天有个自称是某机构的权威来找你,希望你考虑把钱交给他理财,但其实他的能力就是个小白,凭借着对你的花言巧语,最后把你的钱坑得一分不剩。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 *** ,就是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自问“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他摆在面前的权威资格与眼前的主题有关吗?就算他是专家,他说的话是真话吗?他又凭什么要把对我有利的东西告诉我呢?这件事对他有好处吗?”
你要想,即使是知识最丰富的专家,他凭什么诚实地把信息告诉我们,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他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对那些希望通过说服我们得利的“专家”保持戒心。同时,更狡猾的骗子,会暴露自己的一些小缺点来建立基本的信任感,这样等之后强调更重要方面的时候,他们就显得更可信了。
稀缺: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钱的宝贝”
平常商家打出的“数量有限”、“限购”或者“据独家消息……”你脑袋里的警钟要开始戒备了!
我们要注意一旦我们在短缺的影响下产生了高度的情绪波动,我们就要提醒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分析。如果买来的东西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甚至可以说是智商税,那就要赶紧停下激动的情绪。不要冲动消费!
接下来让我详细展示那个谎称是我学姐的骗子是怎么骗我的吧~
首先她说自己是学姐(喜好原理中的友谊)刚见面她就夸我漂亮,觉得我衣品很好,在之后的谈话中也时不时夸我,并且提及她和我的相似点,找共同感(她讲了很多她自己的亲身故事,讲了大概有五十多分钟)然后说我们两个很有缘分,从而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放松警惕(因为在这五十分钟里,她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她销售产品的内容,她利用了恭维,相似点——对应喜好原理来铺垫)然后又不经意提到她大二的时候就有两家企业找她当合伙人(权威原理),之后就循序渐进,说她是因为在哪个机构接受培训才变成现在这样优秀,这个机构培训的内容是什么(通常内容里面包含着当下的热,比如热点是基金,她就说里面会教你怎么玩基金,这对应了相关原理)又提及现在机构正在招学员,本来是要3万的学费,但是如果我现在和她签合约,只要5000就可以了,且名额有限,如果现在不签,之后就要实打实的3万了(对比原理,稀缺原理),当然一提到钱我就觉得不对要走了[害羞]但是她拦着我不要我走,还说我另外一个学姐为了上这个培训课吃了三个月的白饭(社会认同原理)整个谈话过程是一对一的并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谈话的前一天晚上她们还给我们做了一场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并且演讲中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培训课的内容,全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这快三个小时的付出,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果不买不就“不好”的亏欠感,再加上她们还都是一群是长得漂亮可爱(喜好原理)的 *** 姐(她们付出陪你聊天的时间,对应互惠原理)但是站在清醒一点的角度来看,她们只用三个小时,就赚到上万的钱,有什么好有亏欠感的?
虽然我是顺利脱身了,但是却有好几个同学当场就签约了(签约之后就是承诺和一致原理了),至于我说为什么她们是骗子呢,因为她们销售的培训课产品就是鸡肋产品(纯粹是骗钱的课)。
这只是这些原理运用到的一件事,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可以用这样的 *** 套路你,掌握好这些原理,才能更好的避开销售对你的“忽悠大法”。
本期推荐读物《影响力》,我讲的内容不过是书中的九牛一毛,我始终相信更好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自己亲自去看书,但是如果你没时间看书的话,就关注小编吧[憨笑],让小编带你博览群书,最后,求个小赞[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