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简报刊登浙江省生态养殖工作经验。
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 *** 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切实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源头管控
一是优化养殖布局,分区差别化管控。浙江省2018年出台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规范》,指导全省80个县(市、区)发布实施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以及养殖区,分区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二是转变养殖方式,引导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浙江省鼓励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高效设施化养殖,推广多品种混养、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
三是调整养殖种类,分类精准施策。湖州市引进优势明显的“长江1号”“申江1号”河蟹、“太湖1号”青虾、“中科3号”鲫鱼等新品种,试养和推广“优鲈1号”等效益好、污染少的优良品种,同时取缔鲶鱼养殖,严禁新增黑鱼养殖面积,推进黑鱼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嘉兴市秀洲区要求限养区清退温室甲鱼等高污染养殖方式。
规范末端治理
一是狠抓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补齐治污设施短板。湖州市要求按照“一场一策”原则,以规模场自治、散户连片养殖集中治等形式,用三年时间在60万亩养殖池塘建成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实现循环水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嘉兴市从2018年开始推行“三池两坝”、“四池三坝”方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全市已有秀洲、嘉善、平湖、海盐、海宁五地启动全域治理,已完成治理面积5万亩,2022年将全面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二是加强考核监管,压实责任主体。浙江省将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示范场建设、规模以上(30亩)的养殖主体养殖尾水实现“零直排”、健康养殖覆盖面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并纳入省“五水共治”和乡村振兴考核,将养殖尾水处理情况列为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一票否决项目。浙江省、市、县三级建立规模以上养殖企业档案,随机抽样检测养殖尾水。
三是引入智能化管理,提升监管效能。湖州市联合浙江省淡水所、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和社会力量,建设尾水治理智能化监管平台。如德清县建成全国首个尾水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全县1522个治理点进行智能化管理;南浔区菱湖镇建立渔业物联网智慧渔业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在线生产管理和监测;长兴县洪桥镇将尾水智能监管纳入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加大扶持引导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保障治理投入。湖州市吴兴区按照工程结算审计总额补助60%,补助封顶1000元/亩,业主承担不少于400元/亩,乡镇包干兜底;德清县按照“分级投入”原则,根据养殖品种、处理设施面积配比情况实行定额级差补助(更高450元/亩,更低300元/亩),业主承担不少于20%,镇(街道)统筹其他资金。嘉兴市各县(市、区)分“三池两坝”、种养结合生态消纳两种处理模式开展以奖代补,平湖市奖励1200元/亩和600元/亩,秀洲区奖励1500元/亩和1000元/亩。
二是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先进经验。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实施多种尾水治理模式,推进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浙江省2019年印发实施《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实施方案》,计划到2022年建设50个以上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200家以上示范场。
三是完善规范指南,加强技术指导。浙江省2020年发布《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成为国内首个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省级地方标准。湖州市出台《湖州市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嘉兴平湖市、秀洲区分别制订发布《平湖市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指导意见》《秀洲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渔民增收获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推动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下一步,浙江省以全省域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为抓手,继续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省基本实现水产养殖重点县海淡水池塘及高位池(工厂化)养殖尾水零直排。
生态养殖工作怎么做?
如何推动水产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地方有亮点!
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北圩园生态农场,可以看到,大片整洁的水域有序分散着养殖基地,水域中还种植了水生植物。
王江泾镇北圩园生态农场通过转变养殖模式、建立养殖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尾水处理系统,大大降低传统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经初步测算,可实现年减少向自然水体排放氮0.89吨、磷0.327吨、用水量减少2.6万吨。
水质变好的同时,养殖的鱼类品质也提升了,结合品牌建设,名特优水产品价格必将有所提升,实现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环境增美。
在嘉兴平湖市,“稻渔综合种养”是一大亮点工作。目前,平湖市涌现出了一批稻-小龙虾、稻-鳖、稻-鲫鳝等综合种养典型,平均亩增收2500元以上。不仅实现粮食稳定生产,小龙虾、甲鱼、鲫鱼等产出优质,还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平湖市积极探索推行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启动全域水产养殖场尾水治理,明确30亩以上规模养殖场、主要河道和重点断面周边养殖场采取“三池两坝”或其他集约型高标准处理模式,其余养殖场可选用种养结合生态消纳处理模式。对新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根据“三池两坝”、种养结合生态消纳两种处理模式,按养殖净面积分别给予1200元/亩、600元/亩的以奖代补。
平湖市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全”模式重要内容之一,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