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入门基础知识(养牛跟我学之一篇第二章第三节②)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牛技术 3640

之一篇 牛羊传染病

第二章 牛羊传染病

第三节 其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

二、牛放线菌病

养牛入门基础知识(养牛跟我学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②)

牛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多见,其特征是头、颈、下颌和舌发生放线菌肿。又称大颌病,木舌症。

病原 本病的病原有牛放线菌(Actinomyces bovis)、伊氏放线菌(A.israelii)和林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是牛骨骼和猪的 *** 炎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伊氏放线菌是人防线菌病的主要病原。

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不能运动,能形成孢子,菌体呈细丝样分支,兼性厌氧。在动物组织中呈现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性聚集物—菌芝,外观似硫磺颗粒,其大小如别针头,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质地柔软或坚硬。硫磺样颗粒在载玻片上压平后,镜检呈菊花状,菌丝末端膨大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其中央部分染成紫色,周围的放射状菌丝染成红色。

林氏放线杆菌革兰氏阴性,不能运动。在动物组织中可形成菌块,无显著放射状菌丝。革兰氏染色中心与周围均呈红色。

放线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比较敏感。林氏放线杆菌对链霉素、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比较敏感。一般消毒药都有效。

流行病学 牛,猪、羊、马、鹿等均可感染发病,人也可感染。动物中以牛最易感染,尤其是2~5岁牛。

养牛入门基础知识(养牛跟我学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②)

牛放线菌病

放线菌和放线杆菌是动物口腔或消化道的真性寄生菌,也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当黏膜或皮肤上有破损,便可自行发生感染。牛、羊多因食人带刺饲草,刺破口腔黏膜而感染。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散发性发生。

症状

1.牛放线菌病 病牛常见下颌骨肿大,肿胀部位呈蘑菇状的生成物,界限明显。肿胀进展缓慢,618个月才出现一个小而坚实的硬块,初期压有痛,后期无痛感;若两侧下颌骨受侵害,牛的下颌部增大。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消瘦甚快,有时皮肤化脓破溃,脓汁流出,形成瘘管,长久不愈。剖检见放线菌肿中有乳黄色脓肿块,有的因广泛坏死和骨质增生引起蜂窝状病变。受害下颌骨变得粗大,肿胀进展缓慢。

2.放线杆菌病 主要表现受害部位如头、颈、颌、舌等软组织发生硬结,不热不痛,舌和咽部组织变硬又称为“木舌病”,硬结破裂后可形成瘘管,不断排出脓汁。有的受害组织形成肉芽肿,如有化脓菌侵入,形成脓肿。侵害舌部时,早期在舌黏膜和肌层可出现蘑菇状生长物,粟粒大小至榛子大小,后期因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坚硬如木板状,故称木舌。 *** 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局部性硬结。

养牛入门基础知识(养牛跟我学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②)

牛放线菌病

绵羊和山羊主要发生在嘴唇、头部和身体前半部的皮肤,皮肤增厚,可发生多数小脓肿。病羊不能采食,消瘦,衰弱,常发生肺炎。

诊断 本病的症状和病变比较特殊,不易与其它传染病混淆。确诊可采取少许脓汁用水稀释,找出硫磺样颗粒,在水中洗净,置载玻片上加一滴15%氢氧化钠溶液,覆以盖玻片用力挤压,镜检,见特异性菌芝。革兰氏染色后可鉴别是何菌。

防治

1.防制措施 防止本病的发生,应避免在低湿地放牧。舍饲牛只更好于饲喂前将干草、谷糠等浸软,避免刺伤口黏膜。防止皮肤、黏膜发生损伤,有伤口时及时处理在本病的预防上十分重要。

2.治疗措施

(1)局部治疗 硬结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如有瘘管一同切除,创腔填塞细盐或10%碘酊纱布,1~2d更换一次。伤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也可采用烧烙法治疗。

(2)全身疗法 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4~8g,犊牛每天2~4g,连用2~4周。重者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钠,牛每次50~100ml,隔日一次,连用3~5次。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碘中毒现象(黏膜、皮肤发疹、流泪、脱毛、消瘦、和食欲不振),应暂停用药5~6d。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

养牛入门基础知识(养牛跟我学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②)

标签: 养牛入门基础知识 我要学养牛 我想学一下养牛知识 养牛 基础知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