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有多少个0(从0到1)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3170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蒂尔 马斯特斯

324个笔记

◆ 前言

>>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 *** 。

>> 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结果新奇的事物诞生了。

>> 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

>> 《从0到1》一书是关于如何创建创新公司的,主要基于本人作为PayPal和帕兰提尔公司(Palantir)创始人,以及Facebook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上百家初创公司投资者的经验写就。

2022/10/31发表想法

成功人士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不是技巧。

>> 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 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 此书源于2012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所教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大学生可能娴于几项专业技能,但是许多人从未学过在广阔的世界中如何应用这些技能。

◆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 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 好的回答应该按照下面这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

>> 真正使未来如此独特和重要的并非因为未来没有发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会与此刻不同。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的社会在之后100年都没有发生变化,那未来就在100多年之后。如果在之后10年世界改天换地,那未来就触手可及。

◆ 从0到1:进步的未来

>> 从宏观层次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化的范例,它的20年计划就是成为今天的美国。

>> 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近数十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硅谷冠上了“科技之都”之名,但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 *** ,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 *** 都是科技,这才是对科技的正确理解。

>> 从之一次世界大战到1971年基辛格访华,科技发展快,但全球化速度缓慢。从1971年开始,全球化加快,而科技发展只局限于信息技术领域。

>> 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 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 *** 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

>> 智能手机使我们忽略了周围,也使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事物有多陈旧:只有电脑和通信自20世纪中叶取得了巨大发展。

◆ 创业思维

>> 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

>> 这本书提出了在创新之路上获得成功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它并不是一本指南,也不是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一场思维运动。而恰恰每个初创公司都不得不做这场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 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直接回答。我们可以一步步入手,从基本的问题开始——相对于几乎没有人认同的事实,大家都赞同的观点是什么?尼采曾在精神错乱前写道:“个人发生精神错乱很少见,但对群体、政党、国家、时代而言,精神错乱却很普遍。”

◆ 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

>> 1985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时,发现大学中经济学专业最热门,而非计算机科学。对大多数在校生来说,科技专业另类又没有前景。

>> 1996年4月雅虎公司刚上市就估值8.48亿美元。亚马逊紧接着也在1997年5月以4.38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到1998年春天,每家公司的股价都翻了两番。这些公司的收益是非 *** 公司收益的数倍之高,

>> 如果想要未来更好,就一定要找到行得通的 *** ,而且要处处行得通。间接证据显示,互联网新经济是唯一可以前进的道路。

◆ 硅谷淘金热:1998年9月~2000年3月

>> 互联网热潮虽很热却短暂,只维持了18个月。这是一场硅谷淘金热:到处都是金子,也不乏热情高涨却草率行事的淘金者。

>> 我认识一个40多岁的研究生,他在1999年开了6家不同的公司。(通常,40岁的研究生就很让人感觉奇怪,一次开6家公司更是疯狂,但是在90年代末,人们却认为这些特质是成功的组合。)

◆ PayPal狂热

>> 至少PayPal公司有一个能算得上宏伟的目标,一个在 *** 泡沫破灭之后被怀疑论者视为宏伟的目标——我们想要创造一种新的 *** 流通货币来替代美元。

>> 如果想要PayPal维持下去,我们需要至少100万用户。广告影响力过弱,得不偿失;和大银行的预期交易也频频落空。于是我们决定付钱让人注册,以此吸引客户。每位新用户一注册即可得到10美元,每推荐一个朋友来注册就能再得10美元。这个 *** 帮我们招来数十万新用户,呈指数级增长。

◆ 获得的经验教训

>> 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中旬达到了峰值5048点,然后在4月中旬跌至3321点。在2002年10月降到1114点触底反弹之前,市场崩溃一直被解读为对90年代科技乐观主义的审判。

>> 90年代从“砖块到 *** ”的转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投资者又重新把目光放到了砖块(房地产)和金砖国家(全球化)上,结果造成了另一场泡沫——这次发生在房地产市场。

>> 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 *** 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 如果把我们之前提出的反主流问题用在商业上,那就是: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没有成立?

>> 创造价值还不够,你还必须抓得住自己创造的部分价值。

>> 但在2012年,飞机票价平均178美元,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

>> 在经济学入门的之一课中,“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的、默认的状态。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在供求相当时达到平衡。处于竞争市场中的每个公司之间没有差别,卖的都是同质产品。

>> 在完全竞争下,从长远来看,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

2022/10/31发表想法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需要积累资本。完全竞争的参与方不能积累利润。只有垄断者才能积累利润,形成资本主义。

>> 美国人神话了竞争,赞颂竞争使他们免于排队领面包的窘境。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竞争的概念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基于资本的累积,而如果处于完全竞争之下,利润就会消失。

>> 美国人神话了竞争,赞颂竞争使他们免于排队领面包的窘境。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竞争的概念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基于资本的累积,而如果处于完全竞争之下,利润就会消失。

◆ 企业的谎言

>> 不管是垄断者还是竞争者,都乐于歪曲事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 垄断者为了自我保护而撒谎。他们知道炫耀垄断会招致检查、审核,甚至遭受打击,所以为了继续不受干扰地获得垄断利润,他们会想方设法来隐瞒垄断这个事实,通常的 *** 是夸大(并不存在的)竞争。

>> 因为除了搜索引擎,谷歌还做其他十几款不同的软件产品,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安卓手机、可穿戴装置。但是95%的收益仍来自搜索引擎广告;其他产品的收益在2012年只达到了23.5亿美元

>> 创业家通常倾向于对市场竞争轻描淡写,但这却是初创公司犯下的更大错误。而最致命的诱惑就是将市场描述得太狭小,好像你可以理所当然地驾驭它一样。

>> 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地餐厅市场比起来,PayPal公司在当时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开发电子邮件支付系统的公司。

>> 如果你忽略了激烈的竞争而只看到你开的菜馆那些细微的特色——也许你认为你家的印度薄饼很棒,因为你曾祖母给了你超棒的配方——那么,你的生意不可能持续下去。

>> 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 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搜索引擎∪手机∪可穿戴装置电脑∪自动驾驶汽车

◆ 冷酷无情的市场

>> 竞争企业的问题远不只利润问题。

>> 如果你给消费者提供价格实惠的食物,自己获利很少,你就只能给员工发更低工资。而且你不得不减少不必要的开销,甚至降低工作效率:这就是在小饭馆常见到老奶奶在前台招呼,小孩儿在后台洗碗的原因。

>> 竞争生态系统把人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剥夺了人的生命。

>> 在商界,钱就是一切,或至少是非常重要。垄断者除了想着赚钱外还有余力想其他事情,而非垄断者就不行。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 *** 就是:获取垄断利润。

◆ 垄断资本主义

>> 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 iPhone手机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给苹果公司带来的垄断利润就是对苹果公司的嘉奖,奖励它丰富了世界,而非人为造成稀缺,消费者也乐意花高价买一部好用的智能手机。

>> 微软的软件垄断取代了美国IBM公司20世纪60~70年代的硬件垄断。几乎整个20世纪, *** 服务业被美国 *** 电报公司垄断,而现在每个人都能从随便一个供应商那里买来一部手机。

>> 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

>> 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之后垄断企业会不断创新,因为利润给了它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它们有能力投资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这些是困在竞争之中的企业想都不敢想的。

>> 他们的理论描述了完全竞争的平衡态,因为这种平衡态模型很容易建立,而不是因为它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更佳状态。

>> 如果你的公司处在竞争平衡中,那它的消失对世界丝毫没有影响,而和你公司相差无几的其他竞争企业随时都准备取代你的位置。

2022/10/31发表想法

垄断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 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就是因为它做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因此垄断并不是商界的症结,也不是异常存在,而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 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就是因为它做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因此垄断并不是商界的症结,也不是异常存在,而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第4章 竞争意识

2022/10/31发表想法

学校需要学校的玩法秘籍,企业需要企业的玩法秘籍。在不同阶段,你需要换个脑袋。

>> 在考试和作业上出类拔萃的孩子最终都是在这个怪异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交集的学术界里找到个人定位。

>> 在考试和作业上出类拔萃的孩子最终都是在这个怪异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交集的学术界里找到个人定位。

>> 很难说这两条路的差别有多大,只能说机会成本真的很高。

◆ 战争与和平

>> 大赚一笔(make a killing)

>> 按照马克思所说,人们因为差异才会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观点与目标截然不同(来自于不同的物质环境)而斗争。差异越大,冲突就越大。

>> 我们把莎士比亚的解释放在现实世界中进行一下测试。基于《罗密欧和朱丽叶》,我们编出另一个故事《盖茨和施密特》。

>> 模仿性竞争的危害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患有像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有社交障碍)这种病的人目前在硅谷更占优势。这些人对社会动态没那么敏感,因此不会盲从跟风。

>> 胜利肯定比失败好,但是如果这场战役不值得打,那每个参与者就都是输家。

>> 奇怪的是,甲骨文故意持续树敌。埃里森的理论是有个敌人总是有好处的,只要他的威胁力足够鼓动员工而不会动摇企业就可以。

◆ 第5章 后发优势

>> 2013年,推特刚一上市,市值就达到40亿美元,是 *** 市值的12倍还多。这之前,2012年, *** 刚赚了1.33亿美元,而推特处于亏损状态。

2022/10/31发表想法

一个企业的估值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投资者认为推特在之后的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

>>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投资者认为推特在之后的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

>> 任何公司在与同等实力的竞争者竞争时都会造成利润流失。夜总会和餐馆就是典型的例子:成功者今天可能收入不菲,但是现金流可能会在几年之内减少,因为顾客总会选择更新更潮的地方去消费。

>> 科技公司则走相反的道路——通常是开始几年亏损。因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时间,所以收益延迟。一家科技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会在未来至少10~15年得到体现。

>> 星佳很早就在虚拟农场软件上获得优势,而且自称有“心理引擎”可以严格测评新版本的受欢迎程度,但是它们最后破产了,原因和每个好莱坞制片厂一样:你怎么能确定你创造的流行文化可以一直满足变幻无常的观众口味?

◆ 垄断企业的特征

>> 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 *** 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但这并不是你建立公司时要核对的清单——垄断企业是无捷径可走的。但是,按照这些特点分析自己的公司,可以帮助你思考怎么使你的公司更长命。

>> 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 PayPal使eBay上的业务提升了至少10倍。之前邮寄一张支票至少7~10天,而PayPal使买家一拍下商品就能付款。卖家立刻就能得到收益,而且他们知道现金比支票更好。

>> 亚马逊做出的10倍改进人人可见:他们提供的书至少是其他书店的10倍。

>> 微软在2002年首次推出了“微软Windows XP版平板电脑”,诺基亚2005年发布了“ *** 平板电脑”,但是都不好用。之后苹果公司发行了iPad。设计上改进的幅度很难衡量,但是苹果公司在所有方面做到了大幅改善:平板电脑从不好用变成了很有用。

>> *** 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2022/10/31发表想法

“除非你的产品在 *** 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 *** 效应。”这是 *** 效应的精髓

>> *** 效应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 *** 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 *** 效应。

>> *** 效应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 *** 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 *** 效应。

>> 矛盾的是,享有 *** 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Facebook的最初使用者只是一群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的之一个产品是为了让同班同学注册,而不是吸引全地球人。

>> 他们最初的市场很小,小到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次商机。

>> 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如果只是对产品重复生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 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只获得了有限利益,服务性企业尤其难做成垄断企业。比如你开了家瑜伽馆,你只能拥有一定数量的顾客。

>>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 在一篇推文中,雅虎总结了梅耶尔的链式计划:“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

>> 当乔布斯返回苹果时,他并不只是把苹果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工作场所,他还削减了生产线,只专注于少数能得到10倍改进的机会。

◆ 建立垄断企业的 ***

>> 品牌、规模、 *** 效应和科技的组合可以打造一家垄断公司,但是要想使公司运行起来,还需要仔细选择市场,谨慎扩大范围。

>> 占领小市场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时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宁可过小也不能大,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

>> 从小市场起步并不意味着去找一个不存在的市场,我们在经营PayPal的早期就犯过这种错误。我们的之一个产品使人们可以在掌上电脑上进行交易,这是个有趣的技术,而且没有人做过。

>> 比起千方百计地引起上百万散居各地的人的注意,赢得数千个确实需要我们产品的人的青睐要容易得多。

>> 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任何大的市场都是错误选择,而且已经有其他竞争者存在的大市场更糟糕。这就是企业家想占价值1000亿美元的市场的1%总是行不通的原因。

>> 像所有的卖场一样,拍卖场会出现自然垄断的现象,因为买家会往卖家多的地方去,而卖家也会往买家多的地方来。但是eBay发现拍卖模式最适用于个别独具特色的产品,例如钱币和邮票,却不太适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人们不会想为铅笔或纸巾叫价,从亚马逊上买更方便。

>> 不要搞破坏硅谷迷上了“破坏”。“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个人电脑的出现瓦解了大型计算机市场,起初其毫不起眼,之后却成为主导。同样,现在的移动设备也许正在“瓦解”个人电脑市场。

>> 破坏还会吸引注意力:破坏者到处找麻烦,最终会惹上麻烦。搞破坏的孩子会被带到校长办公室,而破坏性企业通常会选择打不赢的仗打。

>> PayPal也能被视为具有破坏性,但是我们并不想直接挑战任何大的竞争者。

◆ 后来者居上

>> 先行一步只是个策略,不是目标。真正重要的是在未来产生现金流,因此如果有别的公司出现并取代了你,那么就算你是之一个做的也捞不到一点好处,反而那个最后下手的人更好

>> 经商就像下棋。国际象棋大师卡帕布兰卡说过:“要想赢,首要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 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 公司并不是实验室。例如要想通过科学实验来回答Facebook是否会成功,我们就必须倒回到2004年,复制出1000个世界,然后在每个世界里运营Facebook,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思潮,他写道:“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

>> 如果你只想知道彩票大奖得主的故事,学习创业对于你来说就毫无用处。

◆ 你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

>>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明确的,那么提前了解未来,并且努力打造未来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脑海里的未来只是一团迷雾,无法预测,那你就会萌生放弃掌控它的念头。

>> 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一件事。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不如努力培养实力,以求独霸一方。

>> 每种文化都有从黄金时期走向衰败的故事,而几乎历史上所有民族都是悲观的。甚至今天,悲观情绪仍左右着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 欧洲中央银行除了临时应急外,什么用也没有

>> 一个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也许当今的中国是最典型的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美国人看见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自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10%的增长),便认为中国是一个自信能够掌握自己未来的国家。但这是因为美国人仍然很乐观,并以同样的乐观看待中国。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得还不够快。其他国家都害怕中国将要统治整个世界,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

>> 因为人口数量巨大,资源价格不断攀升,没有什么办法能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赶上世界那些最富有的国家,中国人也知道这一点。

>> 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贫穷一些的则能省就省,以求储备充足。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对未来严阵以待。

>> 每一代富有创造力和远见的人都胜过前一代。1843年,伦敦公众就可以通过新挖的地下隧道穿过泰晤士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使欧亚船队不需要绕过好望角而直接到达印度洋海域。

>> 美国被视为高瞻远瞩的乐观主义者的聚集地。帝国大厦在1929年动工,1931年竣工。金门大桥1933年开始建造,1937年建成。

>> 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只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好,因此不去制订具体计划。

>> 与其努力数年开发一种新产品,迷茫的乐观主义者选择改进已有产品。银行家调整现有公司的资金结构,从而获利。

>> 婴儿潮培养出一代迷茫的乐观主义者,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成果。不论你是出生在1945年,还是1950年,抑或是1955年

◆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 在一个明确乐观的未来中,会有工程师设计水下城市和太空定居地,而在一个不明确的乐观未来中,会有更多的银行家和律师。金融其实是不明确思想的集中体现,因为只有人们不知如何赚钱时,才会想到去搞金融。

>> 他们到了高盛,就会发现金融界每件事都不明确。你仍然会乐观,因为你渴望成功,但是根本问题在于市场具有随机性。你无法明确地或实质地了解任何事情,而且多样化变得极其重要。

>> 西方国家的政客总是在选举期间才会对民众负责,而现在他们已经调整到时时刻刻都会留意民众的意见。

>> 现在让我们更着迷的是利用统计学预测未来几周国民的想法,而不是10年或20后的国家蓝图。

>> 经过40年目的不明的缓慢前行, *** 现在的作用只是提供保险;我们对重大问题的解决 *** 就是国家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和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失业救济项目

>> 古代世界的哲学是悲观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都接受人性潜力应该受到严格限制之说。唯一的问题是怎样坦然接受我们的悲剧命运。而现代大多数哲学家都变得乐观了

>> 19世纪的哲学家从思想右倾的赫伯特·斯宾塞到保持中立的黑格尔,再到左倾的马克思,都相信进步的力量。

>> 在17世纪60年代,罗伯特·波义耳把延长生命(和“重拾青春”)放在未来科学愿望单的之一位。

>> 现代的新药研发将“弗莱明式偶然”的机遇扩大了100万倍:制药公司随意组合分子化合物,进行研究,希望能有新的突破。

>> 除了在过去200年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展外,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生物技术一直没有满足投资者或患者的期望。“倒摩尔定律”(Eroom’s Law),揭示了药物开发面临的困境,自1950年起,批准投资10亿美元研发的新药数量每9年就会减半。

>> 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是不明确思维的一个极端例子。研究者们只拿可能行得通的东西实验,而不是去发展人体系统如何运作的确定理论。

>> 信息技术初创公司之所以经营得起来,是因为我们自己创造了电脑,而且使其可靠地执行我们的指令。生物技术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身体不是我们设计的,而且我们越是了解自己的身体,就越是发现身体真是太复杂了。

>> 生物技术初创公司的创办人是教授,但他们往往不做 *** 的雇员,而去做 *** 顾问——甚至在那些以自己的研究项目为起点的生物技术公司,情况亦是如此

◆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可能持久吗?

>> 另外三种对未来的态度都有一定作用。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可以使你创造出你想要的未来。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复制,毫无新意。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也有作用,因为这样的未来会自我实现: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要求不高的懒人,你的要求很容易就达到了。但是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看起来根本无法持续:如果没有规划未来,未来怎么可能越变越好呢

>>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达尔文写道: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

>> 对于一个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公司是最奇怪的地方:没有一个计划,你有什么理由希望自己的生意成功?达尔文主义在其他环境中也许是个有用的理论,但是对于初创公司,最有效的还是富有智慧的设计。

◆ 长期规划仍是最重要的

>> 乔布斯更好的设计是他的企业。苹果公司发挥想象,并多年执行明确的未来计划,去创造新产品,有效分销。

>> 长期规划在我们未来不明的追求短期利益的世界里经常被低估。当2001年10月之一部iPod发布时,产业分析师对它的评论只是“对麦金塔电脑用户有很好的号召”,对其他人“毫无影响”。

>> 在一个人人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目标明确的企业总是被低估。

◆ 你不是一张彩票

>> 就算有智慧,出于好意,想在人多的地方做些改变,也是极度困难的事。

>> 初创企业是你可以明确掌握尽更大努力的机会。你不只拥有自己生命的 *** 权,还拥有这世界上某个重要角落的 *** 权。而这一切都要从 *** 不公平的概率主宰开始,因为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

◆ 第7章 向钱看

>> 钱能生钱。“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大多数前人的话都已经被遗忘。只有少数人,如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的话却一直被后人引用。不要惊讶,因为少数人往往会取得极大的成果

>> 1906年,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后来的“帕累托法则”,也叫80-20法则。这是因为他发现意大利80%的土地掌握在20%的人手里

>> 不管爱因斯坦有没有说过那些话,幂次法则(power law)都是宇宙的法则,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

>> 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

◆ 风险投资中的幂次法则

>> 风险投资基金通常要10年之后才能退出,因为成功的公司需要时间成长。

>> 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这种指数级增长会出现。对于大多数基金来说,答案是永远都不会。

>> 错误就在于他们期待风险投资的回报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没有希望的公司会倒闭,中等公司会一直持平,好公司的回报会达到两倍甚至四倍。

>> “撒网式投资,然后祈祷”这种 *** 通常会全盘皆输。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 Facebook是我们2005年的投资组合里表现更好的公司,回报比其他所投资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帕兰提尔,是表现第二好的公司,带来的回报比刨除Facebook外所有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个高度不平均的模式并非偶然

>> 这使风险投资家们总结了两个很奇怪的规则。之一个规则,只投资给获利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公司。

>> 这个规则引出了第二个规则:因为之一条规则太严苛,所以不需要其他规则。

>> 安德里森·霍罗威茨投资基金2010年在Instagram公司投资了25万美元。当Facebook两年后用10亿美元买下该公司时,安德里森已经赚到了7 800万美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到了312倍的回报!

>> 风险投资基金必须发现若干能成功实现从0到1跨越的公司,然后倾尽财力支持它们。

◆ 为什么人们没有看到幂次法则

>> 为什么专业的风险投资家没有看到幂次法则?一是因为幂次法则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清晰地显示出来,甚至科技投资者也通常活在当下,不能预知未来。

>>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些公司会失败,一些会成功;估值也会改变,但是指数级增长和线性增长之间的不同并不明显。

2022/10/29发表想法

关注时间,更容易关注到幂次法则

>> 如果专门研究呈指数级增长的初创公司的投资者都忽视了幂次法则,其他人忽视了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

>> 如果专门研究呈指数级增长的初创公司的投资者都忽视了幂次法则,其他人忽视了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

>> 在美国每年成立的新公司中,只有不到1%能得到风险资本

>> 12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那12家企业加起来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比其他所有科技公司加起来都多。

◆ 利用幂次法则的作用

>> 幂次法则不只对投资者很重要,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投资者。

>> 你之所以选择一份职业,是因为你相信自己选择的工作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会变得很有价值。

>> “别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每个人都被告知不要孤注一掷。像我们所说的,甚至是更好的风险投资者都会列出投资组合,但是懂得幂次法则的投资者所列的备选投资公司会尽可能少。

>> 一个创业者不能把自身“多元化”:总不能同时运营十几家公司,然后期待其中一家会脱颖而出吧。而个人也不能为了人生多元化,同时留住十几种可能性差不多的职业。

>> 学校教给我们的却恰恰相反:体制化教育传授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知识。每个身在美国教育体制中的人都没有学会用幂次法则来思考。每所中学不管什么课都一律上45分钟,每个学生都以相同的步伐向前迈进。

>> 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要先仔细想一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

>> 如果你只拥有谷歌公司0.01%的股权,最后获得的回报将令你难以置信(要超过3500万美元。)

>> 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我们在第5章讨论过)。一种分销策略通常要优于其他所有策略(将在第11章中介绍)。时机和决策也要遵循幂次法则,某些关键时刻远比其他时刻重要(请参阅第9章)。

2022/10/31发表想法

思考你的公司会落在幂次曲线的什么位置

>> 最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它甚至像个秘密不为人知。但是在幂次法则的世界中,如果你不认真想一想你的行动会使公司落在80-20曲线的什么位置上,后果你真的承担不起。

>> 最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它甚至像个秘密不为人知。但是在幂次法则的世界中,如果你不认真想一想你的行动会使公司落在80-20曲线的什么位置上,后果你真的承担不起。

◆ 第8章 秘密

>> 成为常识的真理虽然很重要(例如初等数学),但它却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优势,因为它已不是秘密。

>> 我们还未了解的事物仍有许多,但有些是无法弄清楚的,那不是秘密,而是无解之谜。

>> 人们能完成困难的事情,但无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回忆一下商业版的反主流问题: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人创建?每个正确回答都必定是个秘密:有些事很重要却无人知晓,有些事困难却可为。

◆ 为什么人们不探索秘密

>> 宗教极端主义不允许对难题持中立观点:不是孩子脱口而出的简单真理,就是无人能解的上帝之谜。

◆ 恪守常规的世界

>> 认为现在的世界已经毫无秘密,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公平的社会。

>> 相信市场作用的人越多,金融泡沫就越大。

>> 1999年末,惠普发起了一项新的品牌活动,强调它是重视“发明”的公司,但从那时开始,惠普却没再发明过新东西。

>> 2002年,惠普与康柏电脑公司合并,想必是它已经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 相信秘密

>> 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

>> 我们可以治疗癌症、痴呆、所有老年病和代谢衰变;我们可以开发新能源来避免化石燃料引起的冲突;我们可以发明地球上更快捷的交通工具;我们还可以彻底离开地球,定居在新的疆域。但是如果我们不想了解,并迫使自己去探索这些奥秘,我们将永远也不会了解这些秘密。

>> 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

>> 只有相信并探索秘密才能发现常规之外的,近在眼前却不为常人所见的商机。包括Facebook在内的众多 *** 公司(它们的商业想法都极为简单)常常被低估也是同样的原因,即对是否存在秘密存有争议。

◆ 如何发现秘密

>> 秘密分为两种:关于自然的和关于人的。自然界的秘密无处不在,想要发现,你必须探索物质世界的未知部分。关于人的秘密是不同的:是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空白或者是人们以防他人知道而隐藏的事情。思考要创建哪种公司时,需要问自己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然没有告诉你的秘密是什么?人类没有告诉你的秘密是什么?

>> 人们很容易认为自然的秘密是最重要的:探索自然秘密的人说起话来有一种令人生畏的权威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物理学博士难以共事——因为他们知道最基本的原理,就以为自己知道所有的真相。

>> 相对而言,人们对人的秘密重视不够。也许是因为人们不需要接受12年的教育就能问出揭露这些秘密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禁止谈论什么?哪些是被禁止的事或禁忌?

>> 你也可以用比较人性化的 *** 来提问:开公司的人忌讳说什么?

2022/10/29发表想法

哪些领域没有被标准化

>> 探索秘密的更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大多数人只以学校教授给他们的方式思考,而学校本身的目标在于传授常规知识。所以你可能会问:还有哪些重要领域没被标准化和制度化?

◆ 秘密的作用

>> 掌握秘密的极少数人,愚蠢地将心扉全然洞开,将自己的满腔热情示人,总是惨遭迫害与火刑。

2022/10/31发表想法

如果理念不符合习俗,就不告诉别人

>> 除非你的理念完全符合习俗,否则将你所知道的一切告诉每个人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 除非你的理念完全符合习俗,否则将你所知道的一切告诉每个人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 选择谁也不告诉和选择人人都告诉之间有一个黄金平衡——那就是公司存在的秘密。

>> 道路不必无限延伸,一直走下去。选择那条隐秘的路吧。

◆ 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

>> 每个伟大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要做好每个事业,有些事情在起步阶段就必须做好。我经常强调这一点,以至于朋友们戏称它为“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 无论你对那个夏天在费城达成的协议有何种看法,此后想要改变它都是困难的,因为1791年批准《人权法案》后,美国《宪法》只修改过17次。现在,尽管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超过阿拉斯加州50倍,两州在参议院的议员席位却是相同的。

>> 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 初创时的“联姻”

>> 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首先要做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闹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每段关系开始的时候都很乐观,而冷静地思考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不那么令人愉悦了,因而人们都不去想。

>> 那就像和在拉斯韦加斯赌场的老虎机前遇见的之一个人结婚一样糟糕:也许有机会一拍即合,但更可能会不欢而散。

>> 创始人在共同创业前应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在碰运气。

◆ 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 虽然弗洛伊德、荣格和其他心理学家都有一套理论解释每个人的理智与自我是如何相离相悖的

>> “如果人类是天使,就不需要 *** 了”。但是无 *** 主义的公司忽略了詹姆斯·麦迪逊所指出的:人类不是天使。

>> 要找到公司内部不团结的原因,分清以下三个概念很有用:·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 典型的初创公司将所有权分配给创始人、员工和投资者。经营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享有经营权。董事会,通常由创始人和投资者组成,行使控制权。

>> 身为人民,我们虽然“拥有”车辆管理局的资源,但分到的所有权微不足道。管理车辆管理局的职员和小领导才享有他们微小权力真正的行使权。

>> 车辆管理局不对任何人负责,自然不必迎合所有人。你获取驾照的经历是轻松愉快,还是如梦魇般痛苦,完全取决于这些官僚。你可以尝试引用政治理论提醒他们你才是老板,但这不可能让你获得更好的服务。

>> 董事会,人越少越好。董事会越小,董事们越容易沟通,达成一致,并进行有效监督。

>> 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除非你的公司已经上市,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5个人。

◆ 要么上车,要么下车

>> 没有认股权或不是企业正式员工的人会从根本上与你产生分歧。对于利润,他们会倾向于短期收益,而不会帮助你在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 现金奖励不是王道

>> 现金奖励不是王道

>> 公司做得越好,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就越少——投资过数百家的初创公司,我发现这一点最为明确。

>> 如果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为30万美元,那他就变成了政客而不是创始人。高薪会诱使他保持现状,维持目前的收入,而不是与其他人一起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相比之下,低薪的首席执行官则致力于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 他创办Box公司4年后,依然居住在距离公司总部两个街区的一居室公寓内,那里除了床垫外,没有其他家具。员工看到他把全部身心都扑在公司的发展上,都纷纷仿效。

>> 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 股票是报酬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引导人们在未来创造价值。

>> 没有一种所有权分配方式能够完全避免怨恨。

>> 由于分配所有权时很难达到绝对的公平,创始人需做好细节保密工作。给全公司发电邮,并且列出每个人的所有权份额,就像是在办公室里投了一枚核弹。

>> 股票对人们的吸引力并不大,因为它不像现金那样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可以快速交易,而是与某一特定公司联系在一起。如果那家公司失败,股票就一文不值了。恰恰是因为这些限制,股票才成为有力的工具。

>> 股票虽然不是激励员工的更佳 *** ,却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团结一致的更好 *** 。

◆ 让创业延续

>> 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 “PayPal黑帮”

>> 与我合作的几个律师经营着一家不错的事务所,他们个个都很出色,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异常淡薄。他们整天待在一起,但在办公室外却很少交流。

>>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

>> 从一开始,我就想让PayPal员工紧密团结,而不是出于事务关系待在一起。我认为较为牢固的关系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开心、更加高效地工作,而且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更成功,即使不在PayPal,亦是如此。

>> 我们打算雇用真正喜欢团队合作的人。他们必须有才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由衷地喜欢与我们共事。这就是“PayPal黑帮”的开端。

◆ 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

>> *** 是每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外包出去。你需要的员工应该不只是简历上看起来厉害的人,还要在入职后能与他人团结协作。

>> 你应该自问得再直截了当一些:为什么放弃去谷歌获取高薪和威望的机会,而去你的公司做第20位工程师呢?

>> 以下是一些不好的回答:“因为你在这里拿到的公司认股权比其他地方的更值钱。”“因为你在这里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因为你能帮助解决世界上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 唯一的好答案必须针对你的公司量身定制,因此在本书里你找不到答案。但有两类好答案:一类是关于公司使命的,一类是关于团队的。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公司使命激动人心,那么你就能吸引你需要的员工。不是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是解释为什么你在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重要事情。这是唯一能让你的理由变得独特的 *** 。在PayPal,如果你为创造虚拟货币来代替美元的想法而兴奋,那么我们愿意和你交谈,否则,你不适合这里。

>> 你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适合他。如果你不能,可能他不是合适的人选。

>> 不要打福利待遇之战。奔着免费洗衣或宠物看护而来的人是不会成为你团队中一名合格成员的。你只需提供健康保险之类的基本福利,并许之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即同优秀同事一道完成不可替代工作的机会。在薪酬福利上你可能比不上2014年的谷歌,但如果能就公司使命和团队给出好的回答,你便与1999年的谷歌站在同一高度。

◆ 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

>> 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

>> 从外面来看,你公司的每名员工都应该有同样与众不同的气质。

>> 初期的PayPal员工相处融洽,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我们都喜欢科幻小说:《编码宝典》是必读之物,相比颂扬共产主义的《星际迷航》,我们更喜欢颂扬资本主义的《星球大战》。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都痴迷于创造由个人而非 *** 控制的数字货币。要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员工的外貌和国籍并不重要,但他们必须同我们一样痴迷于数字货币。

◆ 每名员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 管理PayPal时,我做得最棒的事是让每个人只负责做一件事。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独特的,且他们知道我只以此作为评判标准。

◆ 关于邪教和顾问

>> 在关系最紧密的组织中,成员们长时间待在一起,他们忽视了家人、抛弃了周围世界。但是,他们拥有强烈的归属感,还可能悟得常人求之不得的神秘“真理”。这类组织我们称之为邪教。

>> 和邪教相对的另一极端是埃森哲之类的咨询公司:不仅缺少特定使命,而且公司内的每个顾问只是定期出入公司,与公司缺少长久的联系。

>> 被外人称为邪教,甚至是黑帮也不是件坏事。

◆ 第11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 销售在虚构世界里不足为道,而在现实世界中却极为重要

>> 顾客不会因为你生产了就来买。你必须设法让顾客来买,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 技术精英对阵销售人员

>> 广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确实有效,对技术精英管用,对你也管用。

>> 广告不会立刻让你购买产品,而是为以后的购买埋下伏笔

>> 事实正好相反,人们高估了科技与工程工作的难度,实在是因为这些领域的挑战显而易见。而销售人员在背后要付出很多才能使销售工作看起来容易进行,而这些往往被技术精英忽视。

◆ 销售是隐形的

>> 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之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

>> 推销广告的人被称为“业务经理”,推销客户的人被称为“业务开发”,推销公司的人被称为“投资银行家”,推销自己的人被称为“政客”。这些称谓的改换大有道理:没有人愿意被提醒自己正在被推销。

>> 各行各业均用推销能力来区分胜利之星和落败之人。

◆ 如何销售产品

>> 即使产品没有差异,高超的销售和推销自身也可以形成垄断,反之则不行

>> “复杂销售”是销售高价产品的不二之法。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证明了复杂销售的可行性。

>> 大额交易中政治实力和技术创新同等重要,因此这实属不易

>> 作为首席执行官的亚历克斯一个月有25天在约见客户或潜在客户的路上。我们的交易额从100万到1亿美元不等。这么大的订单,客户通常不想和销售副总谈,而是要直接和首席执行官谈判。

>> 采用复杂销售模式的公司如果10年内年增长率达到50%或100%,那么就能成功。

>> 人员销售

大多销售不是典型的复杂销售:平均交易额为1万到10万美元,而且首席执行官不必亲力亲为地包揽所有的销售。这种销售的挑战不在于特定生意的做法,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流程,让精悍的销售团队尽可能地向广大客户推销产品。

>> 市场营销和广告对有广泛吸引力却缺少病毒式推广 *** 的低价产品极为有效。

>> 广告对初创公司也奏效,但只有在客户获取成本和客户生命期价值在任何其他推广渠道都不经济的情况下才奏效

>> 公司官网上直言,“电视是一个巨大的扩音器”,当你只能负担几十美元来赢取新客户时,你就需要尽力找到更大的扩音器。

>> 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这是Facebook和PayPal快速增长的原因

>> 理想的病毒式营销循环应该尽可能的快捷无阻。有趣的YouTube视频或 *** 热点很快就能有上百万的点击量,是因为其极短的循环周期:人们看见小猫,感受到温馨,几秒内就发送给朋友。

>> 邮件支付系统最明显的细分市场是数百万的移民,他们仍然使用西联银行给家里汇钱。我们的产品简单方便,但是这群用户的使用频率太低。我们需要资金流转更快的更小的利基市场——我们在eBay的“超级卖家”(PowerSellers)找到了

>> 销售的幂次法则

>> 多数公司没有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导致它们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产品差,而是糟糕的销售。如果你有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你就能成功

>> 公司需要推销的不只是产品,你还必须向员工和投资者推销你的公司。好产品不需要推销这句谎话有个“人力资源”的版本:“我们公司很好,人们争相加入。”还有一个筹资版本:“我们公司非常好,投资者纷纷登门投钱。

>> 把公司推销给媒体是推销给其他人的必要前提。

>> 任何值得雇用的潜在员工都会先了解公司,他上网找到了公司的哪些信息,对你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 你就是销售员

>> 环视四周,如果没有看到销售员,那么你就是。

◆ 第12章 人类和机器

>> 超过15亿人利用便携式装置及时获取信息。如今,人们的智能手机已比指引宇航员登月时的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快上千倍

>> 《卫报》为全球数百万受雇于人的司机和出租车司机担心,自动驾驶汽车“会带来下一波失业浪潮”。

>> 计算机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非替代物。未来几十年,更具价值的产业还是由创业家建立,他们发展计算机是增强人类的能力,而不是淘汰人类。

◆ 全球化vs. 科技

2022/10/31发表想法

全世界的人类在竞争相同的资源

>> 人们不仅竞争工作岗位,也竞争相同的资源。美国人在低价购买从中国进口的玩具和纺织品的同时,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汽油,因为数百万中国车主也开始参与到对汽油的竞争中。不管是在上海吃鱼翅,还是在圣地亚哥吃鱼肉玉米饼,人们都需要食物,都需要房屋

>> 人们不仅竞争工作岗位,也竞争相同的资源。美国人在低价购买从中国进口的玩具和纺织品的同时,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汽油,因为数百万中国车主也开始参与到对汽油的竞争中。不管是在上海吃鱼翅,还是在圣地亚哥吃鱼肉玉米饼,人们都需要食物,都需要房屋

>> 既然数亿中国农民最终达到了温饱水平,他们自然希望多吃点儿肉,少吃点儿粮食。上层社会的欲望更是惊人的一致:从圣彼得堡到平壤的寡头都喜爱水晶香槟。

>> 供给方面,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区别远大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人类和机器所擅长的工作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人类有意识,擅长在复杂情境下制订计划、做出决策,但不擅长大量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则恰恰相反,擅长高效的数据处理,却做不出人类很轻松就能做出的基本判断。

>> 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与人交易得到的成果。正如我们不和家畜、灯具做交易一样,我们也不和计算机做交易。重点是:计算机是工具,不是竞争对手。

>> 需求方面的差别更大。不像工业化国家的人,计算机不渴望奢华大餐,不追求法国卡普费拉的海景别墅;它们需要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电量,它们甚至不够聪明来提出要求。

>> 科技是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逃避竞争的唯一方式。

◆ 人机互补之于企业

>> 每月都因信用卡诈骗损失上千万美元。每分钟处理成百上千笔交易,因此不可能一一检查——任何质量控制团队都达不到这种速度。

>> 利用PayPal安全认证系统的人机复合模式来辨识 *** 和金融诈骗。我们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兴趣正浓,于是2004年我们共同创办了帕兰提尔公司,一个帮助人们从不同信息来源提取有用信息的软件公司,到2014年,帕兰提尔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到10亿美元。《福布斯》称帕兰提尔的软件是“杀手软件”,因为谣传它帮助美国 *** 找到了奥萨马·本·拉登。

>> 美国两个更大的情报机构使用的 *** 截然不同:中央情报局倾向于用人,而国家安全局倾向于使用计算机。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师要排除的干扰太多,很难识别严重的威胁。国家安全局的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但机器自己不能鉴别是否有人在策划恐怖行动。帕兰提尔致力于克服这两种缺陷:运用帕兰提尔的软件分析 *** 提供的数据(比如,也门极端主义教士的通话记录、与恐怖活动关联的银行账户),然后标记出可疑活动,供训练有素的分析师审核。

>> 未来最有价值的公司肯定不是靠计算机单独解决问题,而是关注计算机如何才能帮助人类解决难题。

◆ 聪明的计算机:是敌,还是友

>> 技术应该增加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减少人类生活中的偶然性;建造聪慧过人的计算机一定是利弊参半

>> 被计算机取代是22世纪人类该担忧的问题。对遥远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惧不应阻止我们现在制订明确的计划

◆ 第13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 我们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清洁技术泡沫,而非健康有益的世界。美国太阳能板生产商Solyndra(索林卓)公司倒闭成为最知名的绿色幽魂,但多数清洁技术公司遭遇了相同的结局——仅2012年一年倒闭破产或申请破产保护的太阳能制造商就有40多家

>> 1.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 2.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 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 4.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 5.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 6.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 7.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 若7个问题你都能解决好,那你一定会获得成功。即使只解决好五六个问题,你也能取得成功。

◆ 工程问题

>> 公司必须力争做到10倍的改进,稍有改进对终端用户来说就是毫无改进

◆ 垄断问题

>> 正如杜尔自己所说:“如果 *** 市场的规模是10亿美元级别,那么能源市场的规模就是万亿美元级别。”

>> 仅21世纪的前10年,我就听过几十个清洁技术公司的企业家怀着难以置信的乐观态度用精美的PPT展示这个万亿市场看似真实的故事——好像这是好事一样。

>> 如果你不能就垄断小市场拿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就无法摆脱恶性竞争

◆ 人员问题

>> 这些销售型高管们擅长募集资金、拿到 *** 补贴,但他们拙于创造顾客愿意购买的产品。

>> 清洁技术公司的高管们西装革履地到处跑。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真正的技术人员穿T恤和牛仔裤。由此我们设定了一个基本规则:排除那些创始人西装革履地参加销售会议的公司

◆ 销售问题

>> 清洁技术公司全力迎合 *** 和投资者,却忽略了消费者。它们吃过苦头才明白现实跟实验室不一样:销售和物流至少和产品本身一样重要

◆ 持久问题

>> 每个企业家都应该计划做自己特定市场的坚守者。一开始就要先自问:10年、2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我的公司如何才能与之相适应?

>> 清洁技术公司的企业家应该先解决好持久问题并自问:怎么才能阻止中国抢走我们的生意?若没有答案,那么结局可想而知。

◆ 秘密问题

>> 伟大企业是构筑在秘密之上,这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独特原因,而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 公益创业的神话

>> 清洁技术泡沫还是“公益创业”史上更大的风潮,也是更大的失败

>> 如果某事“就社会而言是好的”,那么它是对社会好呢,还是社会认为它是好的?

>> 阻碍进步的不是企业的贪婪与非营利组织的善良之间的差异,而是做一样的事。企业往往互相效仿,非营利组织优先推动的事情也都相同。清洁技术公司揭示出了这个结果:几百种毫无差异的产品都是在同一个过于宽泛的目标下生产出来的

>> 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赢利的方式。更好的项目可能是人们忽视的项目,或没有大肆宣扬的项目;更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

◆ 特斯拉如何脱颖而出?

>> 垄断。特斯拉是从掌控小的次级市场起家的,即高端电动跑车市场。

>> 埃隆如此描述他的员工:“进入特斯拉,如同你选择进入特种部队。进入普通军队也很好,但在特斯拉工作,你就选择了接受挑战。”

>> 其他汽车公司依赖于独立的 *** 商,就像福特和现代虽然制造汽车,却依赖别人销售汽车。而特斯拉在自己的店里销售、维修自己的汽车。这种做法让特斯拉的先期成本高于传统的 *** 商,但是长远来看,它能掌控客户体验,强化特斯拉品牌,为公司节省资金。

>> 买车是人们一生中做出的重大购买决定之一,所以要赢得客户信任实属不易。不像其他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创始人依然掌管着公司,因此公司发展的速度不会很快就慢下来。

>> 特斯拉明白,在清洁技术领域里是时尚在激发关注。富人尤其想要显示出够“绿”,即使这意味着要驾驶四四方方的普瑞斯或笨拙的本田音赛特。想到有生态意识的电影明星也拥有这样的车,车主会觉得很酷。所以特斯拉决定制造使车主看起来酷酷的汽车

◆ 能源2.0

>> 活舒适。大多数国家的人梦想生活得和今天的美国人一样舒适,但除非开发新科技,否则全球化会带来越来越多严峻的能源挑战。世界上已经没有足够的能源来供人类重复旧技术,或者重新分配,以达到繁荣。

>> 20世纪90年代人们都认为: *** 会兴盛起来。但太多的 *** 公司持有这一相同观点而无独到见解。企业家只有从微观入手提出自己的计划,才能从宏观的见解中获益。清洁技术公司面临相同的难题:无论能源如何稀缺,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更佳方案的公司才能赢利

>> *** 技术泡沫比清洁泡沫更大,泡沫破灭后造成的损失也更令人痛心。但是90年代人的梦想最终被证明是对的,而对 *** 将彻底改变出版业、零售业及日常生活持怀疑态度的人,在2001年看似有先见之明,今天却显得愚蠢可笑

>> 找到能源解决方案的小型市场并不容易——你可以致力于改变偏远岛屿以柴油为能源的现状,或者为敌对地区的军事设施进行快速部署建立模块化反应堆。看似矛盾的是,想要建立能源2.0公司,企业家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找到小型市场。

◆ 第14章 创始人的悖论

>> PayPal的六个创始人中有四个在高中时期造过炸弹。当时,其中的五个人仅有23岁,甚至更年轻。四个人不是在美国本土出生的,其中三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潘宇来自中国,卢克·诺塞克来自波兰,马克斯·列夫琴来自乌克兰

◆ 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 有些人强壮,有些人虚弱,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人愚笨无知,但大多数人处于两个极端之间

>>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人许多都是创业者——他们不见得创立企业,但是每个名人都在建立并培养自己的个人品牌

◆ 王者从何而来

>> 声名远扬之人与臭名昭著之人组成了大众情感宣泄的通道:他们因成功而被赞美,因灾难而被指责

>> 远古社会面临一个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冲突,社会就会四分五裂。因此,当瘟疫、灾难、暴力斗争威胁和平宁静时,将骂名转嫁到所有人一致赞同的替罪羊身上对社会是有益的。

◆ 王者归来

>> 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截然相反。乔布斯是艺术家,更喜欢较为封闭的体系,花时间构思超越别人的优秀产品;盖茨则是生意人,保持产品的开放性,想要主导世界

>> 从大学辍学的乔布斯常常光着脚走路,也不洗澡,但他也是受人崇拜的局内人。

>> 乔布斯推出了iPod音乐播放器(2001年)、iPhone手机(2007年)、iPad平板电脑(2010年)。2011年,他因身体状况不得不辞职。2012年,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 苹果的价值主要依赖于某个人的个人愿景。这表明公司创造新技术所运用的这种奇怪方式通常与封建君主制很像,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更“现代”的组织。独树一帜的创始人能做出权威决策,激发员工强烈的忠诚度,提前做出未来几十年的规划

>> 自相矛盾的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毫无人情味的官僚机构虽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却鼠目寸光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 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描述了人类的未来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模式一:古人认为历史是兴衰的不断更替。

>> 模式二:然而,我们常常抑制自己的怀疑。保守派的观点迥然相反,他们认为全世界会融合,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类似于今天最富有国家的生活。在这一情景下,未来与现在很相像。

>> 模式三:考虑到当今世界紧密相连的地理环境,以及现代武器史无前例的破坏力,能否阻止大规模的社会灾难发生,是必须要问的问题。以下是第三种情景,这是件令人恐惧的事情:毁灭性的衰落,我们无法幸免于难。

>> 模式四:最后一种可能是最难想象的:加速腾飞,奔向更美好的未来。这种突破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任何一种都与现在大相径庭,因而无法描述。

>> 对我们——全宇宙、全球、全国、全公司、整个人生乃至此刻最为重要的是——独特。

>> 最重要的之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之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标签: 从0到100有多少个0 从0到1经典励志句子 从0到100 多少 10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