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6日电(李姝徵 马凯)说起数控切割机(自动裁床),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它却是生产服装、家具、箱包、汽车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实也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我们不太熟悉的这个专业领域,从事品牌裁床维保的工程师中却有人嗅出了“商机”,并最终走上了侵权犯罪的道路。近日,徐汇警方在接到辖区企业举报后,破获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抓获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也用实际行动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今年3月,徐汇警方在走访漕河泾开发区L公司时得知,该公司发现外省有E公司、T公司两家企业,打着“与L公司裁床功能水准完全一致”的旗号,对外销售号称自行研发制造的自动裁床设备,对L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了极大影响,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经过相关司法鉴定,L公司所主张自己裁床产品的三个技术秘密点均属于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信息。而E、T两家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名单中,都有从L公司离职的维保工程师。
徐汇公安分局经侦支队随即对此开展立案侦查。经过外围调查发现,E公司系张某、唐某会同大股东曾某于2016年建立,经营范围与L公司基本相同。而就在2016年,张某刚被L公司开除,唐某也刚从L公司离职,两人之前均担任公司维保工程师,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设备维修、软件更新和其他技术支持,有条件接触L公司裁床的核心软件。与之相似的是,2018年成立的T公司,经营范围也与L公司基本相同,也有一名原L公司的维保工程师周某技术入股。
在初步掌握了两家侵权公司涉嫌犯罪的证据后,2023年4月19日,徐汇警方组织警力分赴外省开展抓捕,将张某、唐某、周某等8名相关人员抓获,并由权威鉴定部门从两家公司厂房内当场提取其生产的自动裁床样机各一台。7月13日,侦查员根据案件最新调查进展,又抓获了涉案技术人员吕某。
据张某到案后交代,在担任L公司维保工程师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各种客户,发现有不少人反映售后维修费用过高,便动起了向他们推荐其他便宜的设备零部件、替代耗材等,谋取差价获利的脑筋。但他也知道,这些都不是“大头”,公司真正的盈利法宝在于裁床核心控制软件,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有了它,就能 *** 和L公司同样功能和精度的裁床,甚至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开始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搜集获取软件代码,也盘算着一旦破解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自立门户”,甚至与L公司“分庭抗礼”了。
于是,张某在外寻找各类平替耗材之余,也在积极拉拢原本属于L公司的客户。2016年8月,蓄谋已久的他注册成立了E公司,在原L公司客户曾某的大力资助和离职工程师唐某等人的支持下,一面从事裁床维修业务(包含对L公司原有客户),一面请人一起设法开展反向工程,重新设计研发硬件。2018年,经过多次实验调整,他终于造出了之一台样机,并由曾某的服装厂进行试用。因为产品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陷,所以即便裁床售出后,也需要售后跟踪对软件代码进行修改,以稳定裁床的工作性能,满足客户当下的需求。就这样,凭借着较低的维保价格,E公司的生意也越做越好,也严重影响到了L公司的正常经营。
与之相似的是,从事维保工程师的周某在早在2006年就从L公司离职,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阮某、吕某等人成立了T公司。该公司通过收购L公司二手裁床进行仿制,并由周某破解代码、提供软件使仿制裁床正常运转。
从外观上看,E公司的裁床似乎与L公司的有诸多不同,T公司裁床则与L公司宛如“双胞胎”,仅在开机界面标识上存在不同。但实际上,E、T两家公司都是基于对L公司裁床硬件进行模仿,软件进行破解与复制,在不更改源核心代码的基础上修改UI界面代码、增加功能模块,达到生产销售各自裁床的目的。
经查,截止案发时,E公司和T公司已分别生产销售侵犯商业秘密产品累计达1亿余元与300余万元。目前,张某、唐某、周某、曾某等9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