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就会导致水稻细菌性高发,当前田间水稻病害发展快,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细菌性病害陆续显症,防治压力大。在此,365益农提醒各位种植户朋友要以“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组合用药”为防治措施,谨防细菌性病害成灾。
一、水稻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要点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一类区域性、偶发性病害,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谷枯病等。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有臭、烂、快、脓(或晶)等特点,可单独或综合以上特点进行田间诊断。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水稻的茎基部、根节部,多在分蘖期发病,孕穗至抽穗期亦可发病,形成死苗、 死孕穗、白穗和半白穗,与部分真菌性病害及螟虫为害症状十分接近。
诊断要点:
要点一:臭——连根拔起病、死植株,基部发出恶臭味的、无伤痕的是细菌性基腐病;基部发出恶臭味、有明显虫蛀孔(包括排泄物)的,是大龄螟虫为害所致;无恶臭味的应为真菌性的病害或低龄螟虫为害所致;
要点二:烂——感病植株近土表的基部叶鞘呈腐烂状,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色腐烂;真菌性的病害或螟虫为害的植株无此显著的特征;
要点三:快——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通过风媒和水媒的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几乎无明显的发病中心;但真菌性病害因传播速度慢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螟虫为害则会形成枯心团;
要点四:脓——孕穗至抽穗期发病时,病株基部变色,有少量的短倒生根,易齐根拨断,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的、有恶臭味的菌脓溢出。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诊断要点:
要点一:叶片感病时,中脉出现黄白色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沿中脉上下拉长,扩展成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的褐色条斑,后全叶卷曲枯死;
要点二:叶鞘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最后腐烂,有臭味;
要点三:心叶发病后不能继续抽出并腐烂,已抽出部分呈细线状青枯、黄枯卷曲,其余部分死于心苞内,剥开心苞叶有恶臭味;
要点四:抽穗前后发病时,上部叶片及叶鞘出现褐色条斑,病穗提早3~4天抽穗,高于健穗显得“鹤立鸡群”,穗颈及穗颈上下成段变褐,严重时形成枯穗;
要点五:穗轴及小枝梗部分或全部变褐、弯曲形成畸形穗,出现谷粒变褐不实等症状;亦有半包穗和死胎的现象;
要点六:病株在湿度大时可产生黄白色菌脓,病重田发出腥臭味。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又称细菌性鞘腐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和穗部,是东北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区域直至长江流域稻区。
诊断要点:
要点一:水稻自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秧苗发病初期,叶片或叶鞘上出现细小的褐色斑块,随后斑块数量迅速增多、连片成赤至灰褐色大斑,手指呈梳齿状从苗床梳过后,会带出大量因叶鞘腐烂而脱落的病叶,闻之有臭味;
要点二:病苗呈垮秆状,易从根颈处断裂,根、茎部暂无腐烂现象;
要点三:成株期染病时叶片、叶鞘先出现赤褐色、黑褐色斑块,后迅速连成大斑,中间呈灰褐色;剥开受害叶鞘可见茎秆上有黑色条斑,部分剑叶叶鞘感病严重的植株,稻穗不能抽出;
要点四:穗部感病后,颖壳、穗轴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严重时颖壳、米粒及小枝梗均感染变褐色。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
这两种病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可发病,但白叶枯病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较重,细菌性条斑病在分蘖至灌浆期发病较重;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这两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上,同时白叶枯病可感染水稻的各个器官。
诊断要点:
水稻白叶枯病
要点一:主要症状有叶枯型、急性型(呈开水烫状)、凋萎型(较少见)、中脉型、黄叶型(新叶黄化或出现黄绿色条斑),各类型均从叶尖向下发展;
要点二:除黄叶型外,其余各类型在湿度大时病部溢出黄色菌脓,湿度小时形成细小的黄色结晶颗粒;
要点三:黄叶型病部不显现菌脓或结晶,在植株基部和病叶的着生节间有菌脓。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要点一:病斑开始多出现在叶片的中上部,呈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条纹,随后迅速连成大斑,远看呈火红色;
要点二:病部湿度大时溢出黄色菌脓,湿度小时形成细小的黄色结晶颗粒。
细菌性的谷枯病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它不但侵害谷粒 ,而且还引起水稻秧苗腐烂。在我国水稻中属于一种新病害。
诊断要点:
要点一: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
要点二: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
二、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
1.种子消毒处理,用50~60%的强氯精400~450倍液浸种12小时等;
2.完善排灌体系,不漫排漫灌;
3.发现疑似植株要及时跟踪、鉴定;对已确认为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植株要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喷药防治,4~5天一次,需连治2~3次;抽穗前5~7天和抽穗20%左右共喷药预防2次,可有效预防细菌对稻穗的侵染;
4.主要防治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100ml/亩,或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ml/亩,或20%氯溴异氰尿酸· *** 铜可湿性粉剂50~60g/亩等,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声明:本文根据周贵忠老师在365益农往期发表的内容重新编辑整理,部分配图和截图来自365益农水稻种植指导服务群,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