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和副猪混合感染治疗 *** (实例分享猪圆环与附红体混合感染治愈案例)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1540

进入6月份以来,普遍发生猪圆环病毒病与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经笔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后,病情均及时得到了控制。

圆环和副猪混合感染治疗方法(实例分享猪圆环与附红体混合感染治愈案例)


基本情况

笔者6月14日接到发病猪场求助,猪场位于莒南县一水库旁边,环境优美,周边空旷无养殖场。

据猪场老板介绍,该猪场原有二元母猪52头,三元仔猪及保育猪60多头,育肥猪80多头。因看好下半年养猪行情,今年5月30日,从外地购进30斤左右土三元仔猪200头放进保育舍及育肥舍与原场猪群混养。6月5日,该场仔猪陆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后期衰竭死亡。原场育肥猪出现发热,体温达40℃~42℃,食欲减退或不食,后期黄疸,重者衰竭而死亡。原场母猪也出现精神萎靡、发热,体温达41℃~42℃,流产、死胎

本次发病呈大面积发生,发病时间较短,引进仔猪发病率达50%以上,发病仔猪死亡率达70%以上。原场猪发病率在20%~30%左右,发病猪死亡率达80%。母猪无死亡,但4头母猪流产,给该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发热,体温达到40.5℃~41.8℃,食欲减退或不食,消瘦,贫血,行走无力,结膜炎,腹泻;后肢和腹部及耳朵、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被毛粗乱,体质较差,渐进性消瘦;采食量明显下降,后期废绝;呼吸困难,咳嗽,喘气,腹泻,严重者可见腹下、耳尖、四肢末梢等处发红或发紫,甚至全身发红,指压不褪色,有的耳朵一拽即蜕皮、出血;尿深黄或尿红;粪便干燥成球状,个别病猪便秘下痢交替出现。后肢站立不稳,全身颤抖,叫声嘶哑;病程长的病猪出现黄疸、贫血,最后衰竭死亡;母猪流产,精神沉郁,饮水增多,皮肤出现铁锈样出血带。

仔猪及育肥猪普遍出现阴门肿大等霉菌毒素中毒现象。 


剖检变化

对该猪场的3头猪进行解剖,发现病死猪只体表瘀血,皮肤可视黏膜黄疸。血液稀薄,颜色变淡、凝固不良。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到原来的2~4倍,呈均匀的苍白色,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斑点。肺脏瘀血,有散在的大而隆起橡皮状的硬块,出现黄褐色斑点散布于肺表面,严重的病例出现出血,部分病例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固质化。肾脏肿大,颜色变淡,有出血点,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斑点(白斑肾)。膀胱内有带血的黄色尿液,膀胱壁有少量出血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表面有米粒大突起的小出血。肝脏轻度肿胀,被膜下出现白色坏死灶。 


诊断结果

根据以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笔者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防治措施

对已发病猪实行隔离,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对病死猪及粪便及时处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营养水平,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1、对病猪一侧肌注氟苯尼考+长效磺胺,用量为各0.2ml/kg;另一侧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喹肟,用量为各0.2ml/kg。

2、在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扶正解毒散+牧霉清,用量为各1000g/吨饲料,饮水中添加氟尼辛葡甲胺颗粒+高热瘟毒清,用量为各500g/吨饮水,饮水连用7天,饲料连用7-10天。

3、用碘消毒液稍加稀释喷洒猪皮肤上,一天一次。


治疗效果

连用3天后,死亡率明显降低。连用至7天后,该场没有再出现死亡病猪,且发病猪逐渐恢复,效果十分明显。


讨论总结


1.本次病例的发生,笔者认为是由于从外地购进的仔猪本身携带圆环病毒,经混合装车加长途运输后,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同时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导致猪只大部分发病。

2.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圆环病毒病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很强的侵害力,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等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杜绝有害病原常发地区猪的引进,是控制本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

3.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中药抗病毒药物及复合型脱霉剂(多维+黄芪+牧霉清)能明显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以及健康猪的抗病能力。

标签: 圆环和副猪混合感染治疗 *** 圆环症状猪 猪圆环与副猪混感症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