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有两个阶段需要高度重视:一个是进雏至大约70日龄左右胫骨长度、体重双达标的育雏期;另一个是从初产到30周龄左右。要想使蛋鸡具备卓越的产蛋性能,后备母鸡体重必须更大化,即在18周体重达标或超过标准的鸡将来才是高产的蛋鸡。

为了确保后备母鸡高产,大家都知道35天定终生,但是不清楚定终生的意义所在:
✪ 35天体重越大,免疫器官发育愈完善,特异性免疫应答好、抗体水平高、终生死淘率低。
✪ 35天体重与蛋鸡终生产蛋量呈正相关,体重愈大品种遗传性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就愈大。
✪ 35天体重与开产体重达标高度相关。
根据体型体重的发育特点及体重与产蛋期各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在饲养管理上应着重抓好育雏早期的体重增长、8周龄前的胫长生长和8~12周龄胫长和体重的生长,力争使鸡群的胫长达标且均匀度达90%以上,体重达标且均匀度达80%以上。这就要求在育雏期必须饲喂高营养的雏鸡料,以保障蛋雏鸡骨骼系统发育良好,这一点已成为行业共识。
然而,由于育种向小型化迅猛发展,雏鸡对于营养要求更高,出现“高水平营养需要与本身消化能力不完善”的矛盾,为确保鸡群健康、体重达标,将来为卓越生产力发挥奠定基础,此阶段要不惜成本使用优质全价饲料。

现在养鸡不仅要重视体重,还要重视体高即关注整体发育的“体格”状态。为此育种公司要求从4周开始测量雏鸡胫骨长度(不低于50毫米),确保体重与体高同步发展,以形成良好的骨架,健壮的肌肉。
也因此不少规模化养鸡场常常把育雏时间延长,把胫骨长度达到86毫米以上,体重达到相应日龄的“双达标”做为育雏结束的标准(日龄仅供参考),加之在育雏期喂给高蛋白(CP≥20%)、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雏鸡料,以使胫长和体重提前达到标准,这也为后备母鸡开产前体重达标、超标奠定了基础。
大量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在雏鸡饲喂阶段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往往是体重指标易于达标,而胫长难以达标。而且对于雏鸡来说,因为肝胆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造成自身分泌内源性乳化剂的不足,高脂肪、高蛋白的日粮会使雏鸡肝胆系统高负荷运转,从而导致雏鸡的肝胆极易发生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导致的肝脏胆汁酸分泌的不足又会引起雏鸡采食下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脂肪肝、营养性腹泻、饲料便等病理现象。
以褐羽蛋鸡为例

后备母鸡达到18周标准体重一般采食全价饲料在6.5公斤左右,决定了你是挣钱还是赔钱,投入越靠前,效益会越好,这是蛋鸡养殖上铁的定律。
鸡从见之一枚蛋到30周龄,时时面临着巨大的应激,面临体重增长、产蛋增加的营养较高需要,与采食量没有达到更大化的矛盾,也是鸡最容易发病的时期。
满足营养,使鸡顺利、平稳上至高峰至关重要,我们要选择优质饲料,再添加0.5~1%的优质豆油,豆粕的添加也至少比高峰期多添加2%以上。此时,要特别关注夏季上高峰和秋季上高峰的鸡群营养问题!
夏季由于鸡的采食低,就必须采用高能、高蛋白(17%)、高蛋氨酸等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饲料调配模式,多添加优质预混料20%以上,添加1-1.5%的优质豆油,采用湿帘降温等 *** 增加采食量。
否则这批鸡不仅没有高峰期、产蛋持续力低下,而且还因为体质差秋季以后容易发病。

秋季上高峰的鸡群,多是夏季培育的雏鸡,这批鸡本身先天条件不好,体质较差,加上新玉米使用、气温的变化很容易发病。为此要推迟使用含水高的新玉米至次年2月之后(东北地区更应该高度重视),即使使用新玉米更好按照1/3比例与陈玉米搭配并添加0.5-1%优质豆油。若实在没有办法必须使用新玉米一定要晾晒到含水16%以下,并按照含14%水为标准,每增加1%水增加0.3%豆油 *** 调配饲料。生长良好,就必须确保35日龄体重达标(褐羽鸡340克以上,白羽鸡325克以上);确保70日龄左右胫骨长度达标(86毫米以上),同时达到相应日龄的体重标准——“双达标”。

在雏鸡日粮中额外添加胆汁酸可以有效改善雏鸡对高蛋白、高脂肪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体重、胫长的双达标率,提高雏鸡均匀度5%以上,预防脂肪肝发生;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清除体内蓄积毒素,预防油脂及饲料中脂溶性物质利用不好造成的饲料浪费及饲料便等肠道问题。
使用胆汁酸既可以保障鸡群骨骼发育良好,又使鸡群体重均匀适宜,保证鸡群适时开产,进而为产蛋高峰期的稳产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更佳养殖效益。
蛋鸡一生中一共有三个重要日龄和四个需要注意的阶段,下一篇文章小编继续给大家来分析,帮助更多的养殖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