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新发现之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2700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勒泰山西段、布尔津和格巴河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 和俄罗斯接壤,以哈纳斯湖为中心。南北长66 km,东西宽74km,面积25万公顷,约占布尔津总面积的23.72%。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和高山湖泊哈纳斯湖等自然景观。

喀纳斯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组合奇异,分布着寒温带泰加林,系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区,特别是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为我国唯一分布区,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区内森林草原相间,群落保持原始状态,自然垂直带谱明显,现代冰川保存完整,生态系统独特,自然风景幽美。许多种类的花木鸟兽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我国土瓦族人唯一的聚集区。

作为一种高境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哈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不仅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崭新机遇,而且带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扩大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特色及评价

1.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1)湖泊景观。哈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m,南北长达24km,东西最宽达9km,湖水最深188.5m,面积45km2,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特色景观包括:湖泊风光、变色湖、“水怪”、云海佛光等。四周雪峰耸峙,绿坡墨林,艳花彩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阿克库勒湖,位于喀纳斯东北部的友谊峰下,从喀纳斯湖头至白湖约38km,禾木乡至白湖约60km,道路艰险,鲜有人至。湖面海拨1954米,面积约9.5km2,由冰川作用而成。

2)河流景观。喀纳斯河是本区内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区,是下游布尔津河的更大支流,布尔津河是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河流额尔齐斯河的更大支流。喀纳斯河,水质优良,水能蕴藏极其丰富。主要景观包括两岸风光、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等。

3)山体景观。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处阿勒泰山的西段山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起伏,冰峰雪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海拨高1300-4374m,更高峰是位于本区东北部的友谊峰,顶峰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

5)峡谷景观。主要为哈纳斯河峡谷。主要是峡谷中的湍流、高山深谷、森林、地貌等景致,神秘幽静,巍为壮观。

6)珍稀植物与真菌。区内珍稀树种为西伯利亚红松,高等植物540多种。由于喀纳斯土壤潮湿,空气湿润,适宜各种菌类蔓延生长,这里的大型真菌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多数为食用佳品和医药原料。

7)野生动物。喀纳斯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创造了良的生态环境和栖息、繁衍和理想场所。已知的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4种、鸟类117种、鱼类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雪豹、紫貂、貂熊、山羊、黑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雪兔、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原麝、花尾榛鸡、苍鹰、雪鸽、岩雷鸟、阿尔泰林蛙、胎生蜥蜴、极北蝰、普通松鸡等。

9)森林景观。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的分布区,主要由西伯利亚山地针叶树构成,其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勒特有种,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其近成熟、过熟林面积、蓄积量均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覆盖率达82%,是中国温带草原区域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泰加林景观,具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8)冰/雪景观。受第四纪冰川和北冰洋气候的影响,境内阿尔泰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区之一,而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冰川面积和储量,分别占我国阿尔泰山区冰川的71.46%、70.08%,在喀纳斯湖边举目眺望,可清楚地看到阿尔泰山顶雄伟壮丽的冰雪世界。尤其是友谊峰,白雪皑皑,冰川覆盖,一片银装素裹,十分壮观。这里第四纪冰川保存完好,冰川地貌极为发育。

9)草垫景观。这里草垫景观迷人,牧草繁茂,百花盛开,是良好的天然牧场。随着海拔高度呈现不同的景色,在海拨2500—3200m主要为高山草垫,海拨2400—1800m主要为亚高山草甸,海拨1300—2300m主要为山地棕色针叶林,海拨1300—1500m主要为莎草科等植被分布。

10)气候景观。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阿尔泰山地的更高部位,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纬度较高,相对高差悬殊,地形复杂,使得这里的气候与邻近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并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现象,导致这里植被垂直带、阴阳坡森林草场交错分布,是我国寒温带气候的典型代表。

11)民俗风情。喀纳斯是图瓦人在我国唯一的聚集地,隋唐时被称为“都播人”,元代又被称为“秃八人”,他们说近似于哈萨克语的突厥语,以狩猎、放牧为生。近四百年来,他们定居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岩刻、岩画等历史文化遗迹,较完整的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垒木为室,狩猎为生,善射箭、骑马、滑雪,勤劳朴素、勇敢强悍。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其中,“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更大的节庆。

哈萨克是一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因此也称“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擅长骑马,传统民族活动有叼羊、赛马、姑娘追等,主要节日是“古尔邦节”、“肉孜节”,规模更大的民间活动是“阿肯弹唱会”。

12)四季景色。喀纳斯之春--喀纳斯的春天,五彩缤纷,山花烂漫,各种野花竞相绽放,形成一个花的海洋。白色的毡房、羊群、云团与多彩的草原交相辉映。春天的喀纳斯湖水绿波涟涟、晶莹剔透。

喀纳斯之夏--喀纳斯的夏天,翠绿欲滴,大地仿佛被盖上了绿色的绒毯,一丝不染。浓雾似圣洁的白纱在山谷间飘荡缭绕。吸一口空气,沁人心脾,喀纳斯湖水因上游白湖的“白”水注入,被染成乳白色,欲显得神奇壮观。

喀纳斯之秋--喀纳斯的秋天,层林尽染,浓妆艳抹山头已开始存雪,原本绿色的山坡、树林成了一片片的金黄、赤红、蔷薇色,整个山野愈发浓秋溢香。

喀纳斯之冬--喀纳斯的冬天,银装素裹,这片神气的土地几乎被大雪封闭,圣洁而又寂静,雪与雾静静地挂在松枝上,只有图瓦人的马拉雪橇依然活跃在莽莽雪原。

2.生态旅游区评价

1)区域等级指标

自然保护区等级划分为世界遗产、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市/县级5个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标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属同家级,表明区域等级指标教高,尤其是在以沙漠为主体的新疆特殊的地理背景条件下。

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明显性构成哈纳斯生态旅游区的主要特点,区内生物多样性复杂,品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据初步调查,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植物和动物)超过1500种,十分丰富。

3)生态系统结构成分的特殊性

结构成分的特殊性特殊性可分为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省内独—无二、地区少有和较普遍5个级别。据相关资料,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欧洲/西伯利亚生物区系及唯一的泰加林景观,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表明哈纳斯生态旅游区品位高。

4)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原始性系指区域生态环境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其原始性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原始性的等级划分,可分为原始、较原始、受轻度干扰、受破坏、不原始5个级别。据调查,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处于基本原始-未开发状态,对游客的吸引力大。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结构成分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的正常性。稳定性可分为稳定、较稳定、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处本区地处阿勒泰山的西段山区,地质很少发生,山地生态环境相当稳定。尽管过去曾发生过砍伐森林的现象,但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植被很快被恢复,作为山地复合带的生态系统十分稳定。

6)景点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生态旅游区内观光旅游资源/景点越多,可游性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而在众多的观光旅游资源中,其特殊性旅游资源越多,品位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大。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点生态旅游区,区内特色旅游资源/景点类型至少12类。可见,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点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3.区位/市场条件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北与哈萨克斯坦 和俄罗斯接壤,南距“黄金城”阿勒泰市区170km、布尔津县城210km、哈巴河县城80km、北屯县城120km、福海县城140km、“油城”克拉玛依市区300km,均有高等级公路连通,2006年布尔津县黑流滩机场将建成,对新疆其它地区乃至外省游客提供了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和市场条件。

综上所述,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区域评价结果及区位/市场条件证实,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1.开发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遵从如下有关原则。

1)功能分区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都应进行功能分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在功能分区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根据旅游资源分布及特点,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分为核心区(仅供科学研究)、缓冲区(即过渡区,可开展教学、观光等部分生态旅游项目)、试验区(即外围区,在保护自然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

2)环保主题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应强化环保主题,从旅游项目的设置、导游讲解词的编写,到建筑材料的选择,都应因地制宜、崇尚自然保护,如倡导“生态建筑物”、“无污染”材料,禁用化学涂料和油漆,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通过旅游使人们能欣赏自然风光、体验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借以接受自然生态科学教育,达到热爱自然,启迪人生之目的。

3)容量控制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强度,以及大自然对这种影响的自净能力。当游客数量达到使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而靠自然力又不能恢复的数值时,这个数值即为某一范围的游客临界容量。在实施景区开发、建设、运营前,应根据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等级和分布,进行生态旅游区游客容量规划,达到有效控制游客容量的目的。

4)协调统一的原则

在自然保护区内,必不可少的设施必须和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和统一,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景就势、因地制宜。建筑物采取小体量、隐蔽、分散的布局方式。

5)非城市化的原则

应尽可能地限制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管理等设施,把这些设施布置在外围地区,即所谓的“区内旅游,区外住宿”,严禁盲目提高接待设施档次,确保保护区非城市化。

2.生态旅游活动项目

由于生态旅游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生态旅游活动项目设置必须遵循:①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②既能参与体验活动,又便于受到控制和管理;③在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提高环保的意识。根据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分布以及区位特点,结合上述原则,哈纳斯生态旅游区可供选择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如下:

1)生态观光。生态观光是指生态旅游者融人自然环境中,以步行或借助于其他简易工具,对生态环境进行视觉亡的感知。如四季景色观赏、珍稀动植物观赏、气象景观(雪、日出、佛光等)观赏、山水风光观赏等,这一类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是目前各生态旅游地最普遍的活动方式之一,生态观光能给人以整体的感觉。

2)漂流。 漂流系指借助特定器械如橡皮船、竹筏、竹排、橡皮圈等,在河流、溪谷中顺水而下的—种较为 *** 的生态旅游活动。漂流又可分为专业性漂流和休闲性漂流。生态漂流—般更多的是休闲性的漂流活动,对游人的漂流技能要求不高,借助简易的排、筏、船等器具,沿哈纳斯河顺水而下,虽然 *** 性不如前者强,危险性小,能给人以 *** 感。

3)骑马。 骑马是指在生态旅游地借助于驯养的马或其他牲畜,沿一定的线路行进,同时又观赏沿途景观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般而言,马是经过驯服之后提供给游人使用的,危险性不高,但却给人以 *** 享受。骑马活动应由专人陪伴、引导,并按照专设路线行进,以便减少危险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滑草。 滑草是口前较为新颖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在专门的草地上借助一定的器械沿山地滑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对草地的要求较高,而且有专门的滑道,有专人管理。

5)滑雪。 是目前许多山地生态旅游地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项目。在有雪的山区,沿着较缓的山坡,借助一定的器械滑行,这项活动的要求一是有较厚的雪,二是有易于滑行的线路,一般旅游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参与其中。

6)滑翔。 滑翔是借助—定的器械由高处往低处滑行于天空中的一种活动,滑翔要求的技能较 高,所以应经过专门人员的培训、指导。

7)攀崖。 攀崖是指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在较为陡峻牢固的崖壁攀援的一种活动。攀崖对崖壁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对参与者应有一定的指导。这种活动给人的成功感受较深,对较年轻的旅游者更具吸引力。

8)骑山地自行车。在山区骑山地自行车的感受远比在平地骑车的感受强,这种活动对一般旅游者而言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9)野营。 野营是借助于帐篷或其他的器具在野外过夜的一项活动。围着篝火,表演节目,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或与大自然对话,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极具魅力。

10)科考。到较为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考察生物或地质遗址,是近年来日益盛行的—项活动。这项活动能提供给人更多的直接知识,如考察生物的多样性、采集标本、考察地质剖面、图瓦人源考察、珍稀动植物科考、寒温带地理科考等。

11)小木屋度假。小木屋度假是指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居住在专门修建的小木屋,度过较长时间的一项活动。度假期间游人可以森林浴、饮用山泉、呼吸新鲜空气,并参与—系列的观光、健身等活动。小木屋的修建应简单而干净整洁,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12)探险。包括洞穴探险、等山探险、漂流探险、冰川探险、攀崖探险、珍稀动植物探险等,积具挑战性和 *** 性。

13)休闲农业。进行生态农业普及性教育,参观生态果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并参与其活动,使游人在次能观花品果、田园观光、品尝绿色食品,休闲、民俗生态居室,参与农业劳动,享受农家怡然之乐。

14)山泉沐浴。在水质清亮的山涧小河、湖泊或温泉池塘内沐浴,既能给人以清凉的感受,也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随着温泉的开发,不少山区出现了温泉度假旅游地,许多温泉对人体有疗养的价值,正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

3.生态旅游主要建设项目

1)游人村。在保护区入口处实验区外地势稍广阔平坦的图牧镇建立游人村。具体包括解说中心、环教中心、接待站、咨询处、管理处、购物中心、生态停车场等。解说中心应提供多媒体展示和咨询服务,向游人介绍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价值、旅游者的行为规范以及野外露营活动安全指南等。该建筑应与四周自然环境协调,严禁修建高大建筑物。

2)住宿设施。在修建住宿设施时,应考虑到:①应为非永久性设施;②不宜追求档次,高度不应超过三层;③与自然特色和民族风貌一致;④旅游需求预测床位;⑤配套修建排污系统;⑥绿色厕所。生态旅游住宿设施主要有小木屋、青年旅馆、帐篷等。

3)餐饮设施。提倡绿色饭店,设置清吧、酒吧、咖啡厅、自助餐厅、茶楼等。提倡绿色食品、绿色燃料、绿色电源、绿色水源、绿色照明、绿色采购、绿色餐饮、绿色管理等,必须配套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消除污染源。

4)绿色购物与绿色娱乐设施。相关设施不宜布置在生态旅游区,严禁珍稀动植物原料 *** 旅游纪念品,提倡环境保护、生态主题的娱乐场所和活动项目。

5)标志牌。根据景区地形、地势和实际需要,在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沿线设立各种标桩和标牌,包括周界性标桩、区界性标桩、解说性标牌和限制性标牌等4种类型,以防游客迷路或进入非旅游区和误人危险地区。

6)通讯与安全。架设各生态旅游景点的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以及绿色安全救助系统,以保证生态旅游顺利开展。

4.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1)极力推广生态观光农业

在缓冲区与外围区之间,开展珍稀动植物及各类生物资源引种、驯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天然物产基地建设、生态重建等示范实验。利用保护带、林间、黄坡地发展生态果园、观光药材、生态农业、观光牧业、科技农业等,进行观赏和科普教育。

2)大力发展庭园经济

庭园经济的发展应以农户为单位,在管理部门的统—培训和指导下,从事旅游接待工作,开办家庭旅店。发展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特色水果基地、优质园林植物和苗木种植基地、茶叶种植基地、野生蔬菜基地及加工基地。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农户的种植和养殖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目前亟待解决问题

根据当地 *** 有关规定,哈纳斯生态旅游开发区总体上分为两大板块,其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权归属景区管理委员会所有,而景区外的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权归属投资商所有。由于主管部门、投资者的生态旅游理念和环保意识相对薄弱,造成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日趋混乱状态,主要表现在:

1) *** 管制不力及无 *** 状态日渐突出

①旅游规划、开发、建设与旅游经营相互脱节,甚至出现“未总规、先详规,未规划、先开发,未开发、先建设,未建设、先经营”的局面,在未进行总体规划开发建设的情况下,景区长期超负荷开放。

②景区开发、项目建设、资金投资等正处于无 *** 状态。一方面, 在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未能发挥 *** 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投资商管理不善,对投资方案缺乏严格审查,对投资商人数、开发数量管制不力。

③投资商之间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一哄而上。在未进行客源市场分析和环境生态容量评价情况下,盲目提高接待设施档次,擅自增加接待床位。

④违章建筑未能及时拆迁,违章建筑和破坏性开发、违法经营仍在继续之中。

⑤生态旅游区总体布局不合理,如未按自然保护区要求进行基本的功能分区,相当于核心区的哈纳斯湖及其周围,违章建筑泛滥。

2)旅游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哈衲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旅游资源破坏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核心区内大兴土木,用原木构筑小楼和铺设道路,景区内建设高级水泥路,草地/草垫破坏,木材燃料,汽油/柴油“游船”,擅自占用林地,景区超负荷经营等。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哈纳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②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违章进入旅游景区的超量汽车排放的尾气、景区外围厂矿排放的废气、区内违规宾馆饭店和居民生活燃煤烧柴排放的煤烟等,对景区大气质量造成的污染;◇源于柴油/汽油驱动的超量违规“旅游船”、区内违规宾馆餐饮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景区水体污染;◇当地居民及游客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严重问题,拟提出如下相应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1)建立生态旅游规划立法体系

生态旅游规划的完善与否,对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是应当制定和完善旅游规划基本法,将旅游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明确与旅游规划有关的行为的法律性质;三是解决旅游规划中的多头管理问题;四是在旅游规划中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五是通过建立规划评审人资质认定制度等方式,完善旅游规划评审制度,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

2)建立生态旅游环保规划体系

通过生态旅游环保规划,对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未来状态作出科学设想、设计和预测,确保当地生态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编制生态旅游环保规划是,应注意:①生态旅游环保与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②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统一;③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④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进行功能分区和保护;⑤注重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大环境建设。

3)建立生态旅游环保审计制度

生态旅游环境审计是一个预测开发商企业组织运行的过程,以确定该企业是否依从已指定的环境规章制度、标准和政策,生态旅游环境审计制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EIAs)、环境影响陈述(EIS)、环境管理系统(EMS)三个程序得以实现。环保审计制度强调:①开发商应编制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美学鉴赏、社会环境及文化领域等可能产生影响的系统评价内容和方案;②开发商必须聘请具有业务资质/认证的专业机构制定一份专门的环境影响文件,包括生态旅游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概率性以及必然性评价,包括环境管理系统的质量、范围和深度的有关解决方案;③ *** 机构对开发商涉及项目的环境保护、环境影响、环境检测、环境恢复等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4)建立生态旅游环保立法与执法体系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保目前面临的更大问题是立法不严、执法不力。在生态旅游立法方面,应加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立法,完善各种实施细则;在生态旅游立法方面,除了环保部门外,应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设置专门机构,加大旅游环保执法力度。立法必严,执法必力,违法必究。

5)建立生态旅游伦理教育与管理体系

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建立生态旅游教育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教育与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投资/经营者、导游人员、旅游者、社区居民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印开蒲,鄢和琳。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覃建雄。成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刍议。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第四期

4) 秦大河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 李俊清等。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问题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第四期

6) Andrea Yoder and P A Bowler, 199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touri *** , and globalization: Are they compatible?Interdisciplinary Minor in Global Sustainabil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pring

7) Cleveland, C.1999. Sustainable touri *** , glob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Regional Studies. 343(1): 34-56

8) Milton, 1999. Sustainable touri *** : A local authority perspective. In: Touri ***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th session, 19-30 April 1999, New York

9) Pearce, D. 2001, Cultural touri ***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ab Reg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45(47) :1-10


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新发现之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新发现之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标签: 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监管办法 自然保护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