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行业中的高学历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你也许看到过朋友圈里的工科海归硕士,突然卖起了保险;互联网上,也曾有211院校的文科研究生成为房地产销售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不仅是因为苦于求职难的大环境,选择转行就业,而且,当销售也正在成为这届年轻人突破薪资、职位受限的救命稻草。
曾经,年轻人苦刷学历,只为稳稳地端个铁饭碗。结果毕业归来,发现进体制内可能也并不是解药,毕竟基层工作的复杂和辛苦程度,其实对年轻人也是一种考验。
即便进了以高薪著称的互联网大厂,但传说中的“996”“007”“35岁魔咒”,让曾经代表荣耀的大厂工牌,越发变成一张仿佛只能短暂混口“青春饭”的门卡。再算算时薪,好像也不怎么划算。
反之,如果你以时薪和回报率来重新审计当下的工作,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似乎当销售才是最挣钱的。
在网上,年薪百万这个层级的收入水平,似乎已经覆盖到了95后的房地产销售们;
二十多岁的豪车销售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月薪至少是5万元起步,早就超越了当代年轻人“月入一万”的入门级梦想;
在奢侈品销售们月入3、5万的分享帖中,常能看到坐班白领们的羡慕痕迹:我拼命996,一个月也不过8000元而已。
大批高学历年轻人做起了销售,其中更不乏高端销售。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销售岗位也在越来越细分,同时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高端销售的本质更像是咨询,而咨询服务的本质是,隔行如隔山,在你无处获得知识和关系的情况下,用他的专业特长来帮你获得利益。”
但对于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端销售之前,需要先扎根在普通销售岗位上磨练一番。
学历通胀之后,原本作为求职敲门砖的学历,反倒成了这届年轻人的绊脚石,因为在用人单位眼里:
热门专业是供大于求,冷门专业用不上;
学历高,开出的条件也高;
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要你何用?
最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是,“你更好是应届生,并拥有从业经验。”
据统计,2023年北京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预计数量大约23.6万人,其中研究生高达16万余人,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而关于高学历年轻人就业难的话题,也频频冲上热搜。
然而,海纳百川的销售工作,却接纳了这批无处落脚的高学历人才。销售对学历、专业的匹配度要求不算高,跨界跨行进入销售行业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反倒让没接触过销售工作的高学历年轻人,在站满既得利益者的都市里,获得一个从头开始积累财富的机会。
28岁的张家口女孩11,在上海读研,土木水利专业毕业后,她没有选择对口工程,却应聘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成为营销管培生,如今干着“卖房子”的营生已有三年。
毕业前11就明白,外地年轻人要想留在上海买房安居,光靠工作有多稳定,是远远不够的。当同学们进入水利行业设计院或是体制内,每年的“死工资”不过是12~15万元而已,而成为销售的11,初入行那年的年薪就已经是同学们的3倍之多,去年,更是高达5倍左右。
曾经的销售岗位听起来有多“卑微”,如今就有多抢手。正因为不如体制内的“铁饭碗”稳定,不如白领的固定薪资稳定,销售岗位这种赚“底薪+绩效”的剑走偏锋式赚钱方式,正在成为高学历年轻人的另一种求职选择。
老家四线城市的宁南阿东,也凭借成为房地产销售,在毕业八个月后,就在南方某新一线城市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阿东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研究生毕业后,成为销售的心路历程
宁南阿东28岁,也是一位正身处销售岗位的房地产公司管培生,他拥有国内双一流院校的双学位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不想考公考编,也拒绝过央企的offer,安安稳稳地选择销售作为职业。
朋友说他性格实诚,“你又不是能说会道那种人”,同学说他实在屈才。
但别人无从得知的是,表面上稳定又体面的央企,实际能给的报酬捉襟见肘。
“我拒了offer的那家央企,给出的年薪,算下来每个月也不过几千块。”
与11和阿东情况相似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高学历毕业后成为销售,并不是一次就业降级,而是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在大众的认知里,销售更多时候被归为“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因为在刻板印象中,这是需要付出一定体力的辛苦活——在外四处奔波,风吹日晒的跑业务;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不过是用 *** 不停轰炸;被老销售人引以为豪的“陌拜”行为,在多少公司看来其实是某种骚扰……而且,不能有太高的自尊,否则难以放下身段向别人推销。
在某些观念封建的人眼里,销售甚至不算个“正经”工作,只能作为某种职场过渡,过年回老家还要被家里念叨“能不能换个工作?”
他们根本不会了解,如今的销售工作,无论是入行和从业都有了一定的门槛。
某些公司的高端销售,入职就需要接受“审美提升”“奢侈品鉴赏”“形象管理”等课程培训,而不再是早晨到岗后集体拍手大喊着“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某位柜姐分享的培训经历
搞定一笔大订单,就奖励一次出国游。团建也是时下更流行的野餐、露营和溯溪,而不是周末还要夜爬长城,假装磨练意志。
因为工作内容大多是与客户进行商务洽谈,自然需要每日身着正装。所以,有些公司不仅会提供“置装费”,甚至会为员工请来私人订制,一对一量身剪裁。
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第三产业总是会稳定发展,职业分类也在越发地被精细化。而归属为服务行业的销售,也逐渐出现了岗位的分化,其内因正是发展需求从量到质的变化。
“客户不都是要喝酒、饭局才能拿下来的,销售也不只是‘卖xx的’那么简单。”
服务人群不同,就分为面向企业的“To B销售”、面向个人的“To C销售”、面向 *** 的“To G销售”。
分工不同,又分为维护商务关系的“客情型销售”、管理与选择经销商的“渠道型销售”、制定方案的“策略型销售”……
高端的销售服务,正在悄悄延伸到各行各业。于是,更高端的销售职位与高学历人才之间,变成了相互需求的关系。
26岁的ZJJ,研究生毕业于国内某985院校的英文口译专业。他毕业后在一所民办大学做英语老师,同学们也大多成为外企白领、 *** 翻译、体制内英语教师。
ZJJ在社交平台上的自我介绍
但因为向往时尚行业,他入职一个学期之后便辞职,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体面职业,去应聘某头部奢侈品牌的销售,成为一名柜哥。
毫无销售经验的ZJJ,能顺利入职,正是因为店长也是研究生毕业,本身就很看重学历。
“因为你(销售)代表的是这个品牌。” 买车、买房、买包包……奢侈品的本质,就是为超出实用的部分、为奢侈买单。而一个拥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再加上出类拔萃的外貌加持,正符合这些品牌的用人之道。
最近“脱下孔乙己长衫”一直是个热议话题,而越来越多年轻人,也确实开始只认赚钱这个硬道理。
一位匿名的年轻销售认为:
坏的销售是硬塞给你的推销,那些幼稚的“晾一晾”“激将法”手段,只会让你产生被pua的不适感;
好的销售则做的是商业,ta懂得逻辑,看得出你缺什么,给得出合适建议,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
“现在,我可以把销售当做一个事业了。”
当你以为高学历年轻人都是屈就于销售岗位,和其他背景的同事们一起做出门跑单的辛苦活时,实际上,他们也可能是经历了4、5轮面试和笔试,公司中大大小小领导席位的“继承者们”。
对于ZJJ来说,柜哥其实是一块职业跳板,“我本来计划是,先靠应聘前端销售入职,再内推为管培生,向公司的管理层一步步进发。”
而研究生学历的11,其实也是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管培生,入职后需要先在销售岗位轮岗。
虽然起初和其他同事一样,做的是 *** 推销、带客户看房的卖房工作,但2~3年之后,11便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比同级更快的晋升到管理岗位。
“3年后可以竞聘为经理,5年后可以竞聘为‘销售总’,相当于宏观性地负责整个项目,比如从拿地皮开始,就不只是卖出套房子那么简单了。”
同是房地产行业管培生的宁南阿东,公司给他的晋升道路更是格外清晰:
“在销售岗位呆1~2年,之后就能从现在晋升到专员—主管—经理—pm(项目总管)—城市总(某座城市区域内,所有项目开发的总负责人)。”
有人说,职场的尽头都是销售,因为本质上,任何一个职场人所需的伶俐口才、严谨态度、吃苦耐劳……其实也都是一个销售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比如11在毕业初期,曾面试过多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管培生岗位,几乎没遇到过必须专业对口一类的硬性学历要求。但是,在选拔过程中,层层关卡却充满了关于协作、口才、辩论等实操型的考察。
于是,在努力成为一名好销售的路上,高学历年轻人一边收获了更综合的技能,一边也把握住了下一次逆风翻盘的机会。
Ending:
行业中的佼佼者只是塔尖上的少数,年纪轻轻就能进入靠谱或知名的大品牌公司,成为拿高薪的高端销售,也可能是某种幸存者偏差。
但是,销售工作确实为迷茫于无处就业的高学历年轻人,提供了另一条赛道。
因为这两年房地产行业动荡不安,宁南阿东一边看着同届的多名管培生纷纷离职,另一边又是研究生的同学们考入体制内、进入大学当老师,他也曾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却依旧坚守在销售岗位。
“我能把销售工作做好,主要是因为足够真诚和耐心。当然,你要相信如果拥有了这些,其他的机会也会相继向你开放。”
一直以来,人们只愿意把钱花到能解决真问题的人身上,要知道真正的销售不是贩卖信息差,而是根据ta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客户满足需求。
大到卖一套房,小到提供了一次咨询服务——一大批年轻人正在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投身销售岗位。即便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即便依然有很多人存在职业偏见,并且也真实遭遇过较差的体验。
但是,“如果我把服务做到极致,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体验,总有我的目标群体,会改变固有的想法,成为我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