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养殖集团成本引起了养猪人的广泛关注,牧原、新希望、大北农等上市猪企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各出奇招。从前期“疯狂”扩张产能,到现在比拼成本控制,生猪养殖行业“成本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来,养猪业的高盈利水平将越来越难,届时养猪场该如何生存?
因此,养猪场要获得较好的盈利,必须做好降本增效。
目前全国生猪存栏量在迅速恢复,高利润状态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按照目前各养殖公司的规划,未来几年中国主要养殖公司出栏占比可能要达到美国CR5 38%的数值。大型养殖场(公司)相对于中小型猪场,有成本优势,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可较长时间在生猪低价格状态下运行。在可预估的未来,生猪价格一旦进入低迷期后,会长时间在低位运行。
养猪行业结束暴利时期,回归正常状态后,未来各猪场比拼的是降低成本能力,比拼的是饲养管理水平,比拼的是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
降本增效的生产思路目前应该得到各养殖企业的重视,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做好猪场的降本增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降本增效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
猪场面临两大风险:市场风险和疾病风险。市场风险由市场规律产生,不以个别猪场的意志为转移;但疾病风险是猪场个性化风险,可人为的有效控制。从目前情况看,不同猪场控制疾病风险的能力相差较大。我们可以将猪场疾病分为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常规疾病:重大疾病有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经典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重要传染性疾病;常规疾病主要是指母猪产后三联征(MMA)、肢蹄病、环境导致疾病、霉菌毒素中毒、细菌性疾病等,此类疾病对猪场影响较小,并可有效控制。
近两年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非洲猪瘟应作为首要防控的疾病,因为目前无有效的疫苗或药物可以应用,只能通过生物安全阻断传播途径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猪流行性腹泻也是猪场面临的重要威胁,疫苗可以产生一定的保护力,返饲可产生坚实的保护力,但返饲前需要对病料做好各种病原的检测;经典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可通过生物安全和疫苗两方面加强防控,需要定期检测免疫效果。
生物安全的实质是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通用 *** 。目前由于防控非洲猪瘟的需要,生物安全得到了各猪场的高度重视,甚至有的猪场实行生物安全一票否决制。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和一系列的行为,生物安全是技术方案加执行力。生物安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猪场的位置、布局、猪舍的结构等,软件主要包括人员、流程、监督等内容。
经济学原理有边际效益的理论,指的是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对部分猪场来说,适当投资改建猪场,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带来的产出效益会远大于投资成本。
在防控重要传染性疾病的同时,猪场需要做好常规疾病的管控。重大传染性疾病决定了猪场是否盈利,而常规性疾病决定了猪场盈利的多少。猪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致病因素,如降低温湿度、饲养密度,改善通风,及时清理霉变饲料等。
针对疾病需要有“防”大于“治”的理念,多数情况下,疾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预防产生的投入。
2 降本增效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提高单位生产水平有两个思路:一是增效,单位成本情况下,增加总产出;二是降本,在总产出固定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在猪场生产稳定的情况下,出栏的猪只数量越多,获得的利润就会越高,而猪只出栏数量与种猪利用效率、猪只存活率和猪只生长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即提高生产水平的九字诀:“生的多,死的少,长得快”。
2.1 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
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头数(PSY)是衡量母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较好水平的PSY在25~30头,优秀的猪场PSY可达到30头以上,PSY=年胎次×产仔数×断奶仔猪成活率。
提高种猪生产性能,首先要选用优秀的品种,以杜长大为代表的外三元是国内规模猪场最常用的配种体系,以PIC为代表的配套系可获得更高的繁殖性能。
提高每头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要提高种猪的利用效率,降低种猪每年的非必须生产天数,管理水平较好的猪场母猪的平均年非必须生产天数在30d以内。后备母猪超期配种,断奶 *** 时间间隔过长,返情,妊娠母猪死亡等因素都是增加母猪非生产天数的重要原因,猪场需要降低此类情况对种猪利用率的影响。
合理的胎次结构也是影响母猪利用的重要因素。正常利润情况下,母猪在第2-3胎才能收回种猪成本,而母猪在第3-6胎时生产性能更佳,所以猪场需要做好合理的胎次结构,以获得更大的生产效益。
2.2 提高猪只存活率
提高猪只的存活率就是要降低猪只的淘汰或死亡。猪只淘汰或死亡的原因,一是非疾病原因,如压死、初生重低等,此类原因的死淘需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来降低损失;另一个原因是疾病原因,致病因素有环境、应激、霉菌毒素、营养不均衡、病原菌等,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的消化道疾病和中大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影响猪场效益的“三座大山”。
疫病的预防:一是管控致病因素,二是及时发现疾病。对规模化猪场来说,需要健全报表记录,定期分析猪只的死亡、淘汰原因,对超过警戒值的指标及时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
2.3 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出栏时间
品种、饲料配方、环境、疾病等因素可影响到猪只的生长。例如,对成年育肥猪来说,18~20℃是最适生长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可明显降低饲料转化率,减缓猪只生长速度。有研究表明,猪在0℃的环境中,饲料转化率可达到9∶1。
另外,生产模式也会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效益。批次化生产是目前较流行的生产模式,可显著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但对猪场的生产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降本增效需要降低生产成本
猪场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三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负债比例较高的猪场会偿还较高的利息,产生财务费用;自建猪场比例高的公司会出现较高的折旧费用。生产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养殖的费用,主要包括猪舍设备折旧成本、动保成本、员工工资福利、饲料成本等,其中饲料成本占50%~70%。
(1)降低生产成本首先需要降低饲料成本。在饲料原料采购方面,规模猪场或集团公司有采购优势,在同等质量原料的情况下,可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对中小型猪场来说,可以联合采购,降低饲料原料成本。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营养成分利用效率,提高饲料转换率。不同日龄猪只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不同,科学的饲喂方案可降低饲料成本。
(2)猪舍折旧成本、母猪饲喂成本、员工工资福利成本、水电成本等在生产稳定的猪场,变化较小。因此,在此类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可降低仔猪或育肥猪的分摊成本。目前有的猪场每头断奶仔猪的断奶成本为300多元,但也有猪场断奶成本会在500元以上。
(3)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减少浪费。例如,节约夏季降温的电费和冬季的取暖费用,避免出现夏季既开保温灯又运行降温系统的情况,冬季过度通风导致的能量损失;避免饲料的浪费,料槽的大小、性状会影响到饲料的浪费情况;合理使用兽药、疫苗,避免错误用药、过量用药或用药不足的情况出现。
(4)对消耗性物资需要做好采购计划,加强出库管理,避免物品存放过期,定期对消耗性物资进行同比、环比等对标分析,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4 总结
随着全国生猪存栏量的快速恢复,高位猪价的时期即将结束,大概率会出现猪价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目前具有先见性的猪场已开始进行降本增效的相关工作,例如2019年很多猪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三元母猪做种猪,此为权宜之计,需要逐步更换为优良的品种。未来在行业低利润甚至亏损的状态下,考验的是猪场的真功夫,考验的是猪场的养殖观念,考验的是降本增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