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2023年过半,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上半年我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在甘肃武威凉州区武威电站内,成片的光伏板下,是用草方格压沙、种植耐旱植被等方式搭建的生态屏障,逐步让沙海变绿洲;在安徽宿州朱仙庄,中国节能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上打造了漂浮式光伏电站,让“废水”再生成为全新的电站载体,科学利用水面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净化着水质,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的“变废为宝”……
绿色,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随着绿色转型持续深入,1月至5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53.6%和57.7%。5月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以上,绿色转型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成效正不断显现。
“四梁八柱”逐步完善
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现代化之路拉开序幕
麋鹿群奔跑在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内。湖南省水利厅供图
年初, *** 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如何实施、方向在哪里,都成为今年工作重点之一。
围绕着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推进。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了以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使命,以《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等政策为支撑,统筹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当下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等关系,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在河湖生态复苏方面,水利部实施了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通过疏浚、植被恢复等措施,解决试点湖区淤积严重、行洪不畅、生态退化等问题。”7月12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说。
工信部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等六方面转型,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四梁八柱”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前所未有。7月1日,《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正式施行,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红线”,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坚守的底线。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童昕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基本方向,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在保护措施上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童昕说,其中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既体现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也为绿色转型创造市场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奏响绿色低碳发展“交响乐”的序曲。
“绿色触角”逐渐延伸
降碳减排理念深度融入各个领域
今年6月,在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活动首次实现了100%绿电供应,场馆方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完成绿电交易电量1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20吨,减排二氧化碳800吨。
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邢立功表示,这次交易是基于绿电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后续还将颁发绿色电力证书,确保每一度绿电都可验证、可溯源。
如今,绿色发展的触角正在向各行各业延伸。自动化岸桥智慧运转、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风力发电机可满足整个码头的清洁能源利用……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集智慧、绿色于一身。
“这座‘智慧零碳’集装箱码头,具有智慧程度更优、装卸效率更高、绿色低碳更佳、适用范围最广的特点。”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信息部经理刘喜旺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津港已投产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达到42.9兆瓦,年发绿电约90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8.97万吨。
天津港内,停靠船舶正在卸货。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除了港口作业之外,降碳减排的理念已深度融入各个领域。
绿色工厂遍地开花,绿色工业园竞相涌现,夯实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的着力点。截至今年4月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厂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8万余家,同比增加247.4%。
新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消纳水平稳步提升。今夏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电源供给中,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到近三成,成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保障。1月至5月,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达到96.6%和98%。
新型能源体系不断完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绿色发展初心不变
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角。受访者供图
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在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项基于“热电联供”的循环发展新模式,正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产业园区内,啤酒厂所产生的中水由电厂消纳;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由水泥厂回收利用;啤酒厂所需的水、电、蒸汽全部由电厂供给,排出的硅藻土、酵母泥、酒糟等循环交付水泥厂掺烧处理,实现电力、水泥和雪花啤酒三家企业工业废弃物、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每年节能降耗标煤29万吨,节水78万吨,废水处理复用263万吨。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围绕“双碳”目标,从循环经济到节能降碳,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推进。
一批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相继取得技术突破:餐厨垃圾及湿垃圾就地原生态生化处理、可在全过程循环回收的高安全型绿色盐水储能电池、面向未来城市和新型社区打造的智慧能源网示范工程、用新型材料研发 *** 的石墨烯化肥……让科技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让双碳落向实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上海液光市容环境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其沣认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垃圾可就地原生态生化处理,处理过程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让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有了技术突破的信心,同样需要有“啃硬骨头”“下狠功夫”的决心。今年上半年,多省份通报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要求依规依纪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业内专家表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正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之路其修远兮,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仍待求索。新时代新步伐,绿色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绘就绿色青山,共建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