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泌乳潜力的重要因素,满足奶牛的能量需要,是提高产奶量,改善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在泌乳初期奶牛饲养中,由于能量负平衡的存在,满足这一阶段奶牛能量的需求成为奶牛生产的重点。介绍了泌乳初期奶牛产生能量负平衡的原因和危害,影响这一时期奶牛能量需求的因素,阐明了改变饲养 *** ,添加脂肪及酵母培养物等解决 *** 。
在奶牛的泌乳初期饲养过程中,由于采食量的增长与泌乳量的增长不同步,采食量的增加滞后于产奶量的提高。此时饲料能量不足,出现产后能量负平衡。
1 能量负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1 产生的原因
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在泌乳初期产奶量迅速上升,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满足产奶的需要。但是,奶牛在泌乳初期采食量较低,进食的营养物质与产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一般情况下,奶牛的产奶高峰通常出现在产后4~8周,而更大干物质进食量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在这段时期,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而导致能量负平衡。产后能量负平衡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更多取决于采食量,其次是泌乳量。在美国,大多数奶牛在产后35d达到泌乳高峰,到产后10~12周达到能量平衡[2]。
1.2 主要危害
奶牛泌乳早期日粮能量的不足,会使奶牛达不到理想的产奶高峰,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致使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为了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奶牛必须分解自身贮存的脂肪,而动用体贮产奶的直接后果是体重下降,而严重的体重下降会影响奶牛的产后 *** ,使其不能按时配种受胎,导致空怀时间延长,产犊间隔加大,降低终生产奶量和产犊数,Johnson等用超声波仪器测量活体脂肪时,认为乳用青年母牛体脂肪降为8.6%时 *** 周期即可停止[3]。
另一方面,奶牛所动用的体脂肪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酮体,当其超过了自身利用的能力时,会在体内蓄积,使奶牛发生酮病;并由于体脂肪在肝脏的蓄积,导致奶牛发生脂肪肝。如果为了尽量减少体重损失而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导致日粮粗纤维含量偏低,又会使得瘤胃pH值降低,影响到瘤胃正常的酸碱平衡,瘤胃偏酸的长期后果是奶牛患蹄叶炎、脂肪肝和皱胃变位的比例增加。
2 影响泌乳奶牛能量需求的因素
2.1 产奶量
奶牛产奶曲线表明:产奶水平越高的奶牛,泌乳高峰期越早,维持泌乳高峰的时间越长,这需要奶牛能从日粮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产奶所需的净能。每千克4%标准乳约含3.14 MJ的能量。因此,高产奶牛对于能量的需求是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体重600kg的荷斯坦乳牛,维持体况,每天泌乳20、30和40kg,产奶净能需要量为107.60、139.42和171.24 MJ·d-1(NRC,2001)。
2.2 干物质采食量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迅速,需要较高的营养,但奶牛食欲下降,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严重时下降可达30%以上。产犊后产奶量迅速增加,约4~8周达到产奶高峰,而更大干物质采食量的出现通常推迟6周左右。如果围产期奶牛缺乏良好的饲养管理,饲料粗劣,适口性差,日粮能量过低,更大采食量的出现可能更迟,能量负平衡的时间延长。
2.3 体重变化
奶牛泌乳量在初期上升很快,当采食的营养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产奶需要时,能量部分地通过降解体组织满足其泌乳的营养需要,动用的体组织首先是体脂肪,脂肪组织分解脂肪产生非脂化的脂肪酸(NEFA),其次是体蛋白,体脂和体蛋白的流失导致奶牛的体重下降。但当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较低时,NEFA不完全氧化产生酮体。一部分NEFA在肝脏被重新脂化,贮存于肝脏形成脂肪肝。奶牛产犊前后随着血糖和NEFA含量增加,血液酮体含量和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奶牛体重越大,用于维持所需要的能量越高,引起酮病和脂肪肝的危险越大,严重时甚至危及奶牛生命。
2.4 热应激
中国荷斯坦奶牛源于温带和寒带地区,耐寒而不耐热。由于高产奶牛泌乳强度大,产热量高,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25℃时,就会出现呼吸加快、食欲不振等现象,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在高温潮湿地区的夏季,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平均下降超过30%。热应激还可通过降低采食量和乳腺、子宫、卵巢的血流量,降低奶牛繁殖性能。
3 解决措施
3.1 改变饲养 ***
3.1.1 产前高能饲养 传统的围产后期奶牛饲养,常采用低能饲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饲养场采用引导饲养法,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周开始,到产犊后泌乳达到高峰时,喂给较高能量水平的饲料。设计这种方案的依据是,产奶量和营养需求量的更高峰不同步,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就陷入营养不足状态,若不尽快提高营养水平,泌乳潜力势必受到影响。为弥补营养不足,应在围产后期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一般情况下在分娩后1周左右使日粮达到泌乳牛给料标准。DOEPEL L报道,奶牛产前高能饲养,产后干物质摄入量高于低能饲养的奶牛[4]。有研究者证明,为了弥补产乳牛的能量需要,日粮中的能量浓度必须比NRC(1989)推荐值高30%[5]。
3.1.2 产前低能饲养 有试验表明在奶牛分娩前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增加奶牛分娩后4周内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20%组相对于NRC标准组,采食量降低多达27%,而产前饲喂低能日粮(降低20%)的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一直高于NRC标准日粮饲喂的奶牛。而且,低能日粮的奶牛产奶高峰的到来比高能日粮组早2周,体重丢失显著降低,并可显著增加第1周的泌乳量[6]。
另有研究者报道,由于奶牛体组织的动用,产前日粮的能量水平对产奶量没有明显影响[4]。降低干乳期奶牛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可 *** 反刍动物的瘤胃 *** 发育,增加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量,降低产后饲喂大量精饲料的酸中毒率。
对于干奶期的奶牛而言,饲喂高能还是低能日粮哪一种更有利,仍需继续研究。尽管高淀粉日粮能提供更多葡萄糖合成前体,但饲粮浓度高及妊娠期饲喂过长会增加脂肪肝和其他代谢疾病的发生率,所以,干奶期的日粮需要较高的纤维,如果奶牛体况良好,在产犊前2周应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另外,不同的奶牛个体间在围产前期,能量的摄入量有很大差异。为预防发生皱胃变位,日粮中要添加2~3cm长的干草。
3.2 添加脂肪
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供能物质,对于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具有特殊作用。之一,日粮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脂肪酸的形式直接进入乳腺合成乳脂,这就比在乳腺内先从乙酸、β—羟丁酸等原料合成长链脂肪酸后再合成乳脂的能量利用效率高;第二,乳腺从日粮中获得更多长链脂肪酸,有效地节约了葡萄糖,使更多的葡萄糖用于泌乳;第三,日粮脂肪可使奶牛血液中孕酮水平升高,可提高奶牛的受胎率;第四,脂肪的食后热增耗较低,因而添加脂肪可降低奶牛的食后体增热,在夏季,可减小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脂肪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添加量超过5%时,就会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碳水化合物降解菌的作用,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因此,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需进行一定的处理,形成过瘤胃脂肪。常用的脂肪添加形式有脂肪粉、脂肪酸钙、氢化脂肪等,这些产品都具有过瘤胃的共同特性,即产品在奶牛的瘤胃中不水解,不发生任何消化作用而直接过瘤胃。
3.3 添加酵母培养物
又被称为酵母饲料,是由酵母菌和酵母菌赖以生长的培养基组成,也含有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国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围产期至泌乳早期的高产奶牛日粮中精粗比不低于5∶5时,添加酵母培养物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有二:之一,可提高纤维分解菌的浓度,提高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第二,促进乳酸利用菌的生长,增强瘤胃微生物对纤维和氨的利用[7]。因此酵母培养物的应用对于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有一定的意义,可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检验,研制出符合特定生理期的功能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