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乐/Z0011428/、侯晓瑞/Z0015326/、王博
一德期货生鲜畜牧产业分析师
内容摘要
2020年猪价宽幅震荡为主,价格底部支撑明显。上半年现货价格呈现“V”型走势,下半年随着供应恢复,猪价缓慢下跌,年底在需求提振及其他因素下猪价出现反弹。受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影响,仔猪价格逐渐高位回落,在养殖成本中占比下降,外购仔猪及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差缩小,未来猪价及饲料价格变化为影响养殖利润的核心因素。受生猪产能恢复影响,2020年10月后屠宰企业开工率有明显回升,未来收购难度进一步下降。
后期仍需关注存栏恢复过程中的疫情发展、政策变化及其他扰动因子,注意养殖户短期情绪的变化导致的短期极端的价格变化。
核心观点
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上行,养殖成本提升,养殖利润仍偏高,市场补栏情绪较强,猪价震荡下行趋势不变。
ASF仍是影响后期行情走势的主要原因。北方产能恢复情况好于南方,冬季北方疫病的高发对存栏及未来生猪产能恢复产生影响,或导致后期价格的季节性走强,使得2021年各月份价差拉大。
2020年祖代引种量达到2013年水平,但形成产能释放仍需要较长时间,2021年二元能繁产能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2021年生猪价格相对正常年份仍偏高,具体表现为年初价格偏弱,年中出现反弹后再走弱,年末震荡的走势。
报告正文
一、行情回顾:生猪产能缓慢恢复,周期进入下行通道
2020年初“黑天鹅”新冠肺炎的出现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生猪产业来说,主要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及猪肉进口上,对于整体供应端影响有限,非洲猪瘟的长期存在才是影响行业存栏水平恢复的“灰犀牛”。受供需不匹配及养殖户追涨杀跌心理影响,2020全年猪价波动幅度巨大。上半年现货价格呈现“V”型走势,下半年随着供应恢复,猪价缓慢下跌,年底在需求提振及其他因素下猪价出现反弹。整体来看,2020年猪价高位宽幅震荡为主,价格底部支撑明显,市场补栏情绪偏强,未来供应以增加为主要趋势。
从基本面看,2020年1-8月生猪出栏对应2019年2-9月能繁母猪存栏,9-12月生猪出栏对应2019年10月-2020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从母猪存栏变化来看,2020年9月为生猪出栏拐点,未来出栏以增加为主要趋势,中间穿插着其他因素的扰动。从市场补栏情况来看,2020年全年母猪及仔猪价格维持高位,市场补栏情绪偏强,存栏处于持续回升的状态,但疫情的存在使得存栏回升速度偏慢。
纵观2020年猪价走势,春节前受需求拉动,同时国家政策调控,价格呈现稳中偏强的局面,节后需求受新冠肺炎影响,生猪调运不畅,部分地区生猪供不应求,并且春节前大猪基本出栏,节后出栏计划变少,从而导致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随后受调运通畅,生猪及冻品供应开始增加,猪价开启下行之路,尤其进入5月后,猪价的持续下跌使得市场恐慌情绪加剧,大量生猪集中出栏,但市场缺猪的本质未变,在抛售结束后毛猪价格开启上涨,涨幅度达37%,主要原因为2020年5-7月生猪出栏对应2019年7-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届时母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7-8月猪价维持高位震荡。受2019年10月后能繁母猪存栏的逐渐好转影响,9月后生猪供应触底回升,生猪供应拐点初现,供应的好转叠加需求无明显提振,猪价持续下跌至11月,11月下旬受南方腌腊需求好转、冻品问题、中南大区政策的实施影响,价格出现好转,可以判定为需求好转导致的价格季节性反弹。另外,上半年国家频繁抛储对价格形成调节作用,全年冻品进口的高位缓和特定渠道需求,但COVID-19的反复爆发使得进口肉进口、出库及消费均受到一定影响。
整体来看,2020年生猪市场迎来生猪出栏量的转折,补栏的持续进行使得未来出栏量持续增加,但仍有一些因素会对未来恢复产生影响。首先,由于二元母猪供不应求,三元母猪占比较大,母猪生产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其次,非洲猪瘟的反复爆发,如6月的南方以及冬季的北方,影响产能回升速度。因而后期仍需关注存栏恢复过程中的主要扰动因子,注意养殖户短期情绪的变化导致的短期极端的价格变化。
二、基本面
1. 生猪供应压力逐步缓解,产能大幅释放仍需时间
从非2019年10月后能繁母猪存栏变化趋势来看,冬季北方疫情的高发使得母猪存栏分别在2019年、2020年冬季环比出现一定回落,夏季南方疫情的高发使得2020年夏季母猪存栏增速环比下降。北方冬季低温及夏季南方雨水的频发使得防疫工作难度增加。截止2020年11月,青松农牧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38%,其中下滑较大的地区为东北及华东地区,而这两个区域为近一年来存栏恢复主力军,对整体母猪存栏恢复趋势产生打击。因而母猪存栏虽然已经开始恢复,但仍受疫情压制使得回升速度偏慢甚至出现短期回落的现象。
从二元母猪供应来看,受曾祖代及祖代产能不足影响,二元母猪供不应求,因而市场上有大量三元商品猪作为能繁母猪使用,截止10月,二元母猪占比为54%,三元为46%。随着后期引种祖代产能的恢复,能繁母猪供不应求情况将逐步缓解,卓创数据显示,截至10月,国内引入纯种猪数量高达15438 头,创近五年来数据新高,直追2013年数据高点。从纯种猪进入国内到产出二元仔猪至少需要2年时间,也就是到 2022 年二元母猪供应量才能有所恢复,在此期间,三元母猪仍会占据一定的比例。二元与三元母猪主要性能差异体现在配种率、分娩率及仔猪断奶成活率,最终导致不同性能母猪PSY及MSY的差异。因而产能大量释放仍需要一定时间。(具体推算见文章—后市能繁母猪存栏及生猪出栏推演)
另外,在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市场情绪也对猪价变化产生一定影响,2020年5月由于现货持续下跌,引发养殖户恐慌情绪,生猪出栏显著增多,加速猪价触底。2020年6月及12月的价格的上涨引发养殖户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现象增多,生猪出栏出现断档,推动猪价快速上涨。而在压栏一段时间后,又会再次集中出栏,如此循环往复,对猪价形成助涨杀跌作用。
2. 屠企开工率逐步回升,生猪出栏体重高位震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全国定点屠宰量在1.25亿头,同比下降25%,广东农业部数据显示,广东定点屠宰量为929.6万头,同比下降32%,自8月以来,受供应增加影响,生猪屠宰量持续保持回升趋势,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还需要较长时间,2021年全年屠宰仍将与正常年份有一定差距。卓创数据显示,1-11月屠企平均开工率为17.3%,随着生猪出栏量的逐步增加,屠企开工率自9月开始有明显回升,截止11月,屠企平均开工率在20%,未来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从10月下旬开始,肉猪比价持续下行,目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毛猪价格快速上涨(下跌)阶段,肉价变化幅度不及毛猪变化幅度。
卓创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生猪平均出栏体重为129kg,去年同期出栏体重为119kg,同比上涨8%,在高猪价、高成本及高风险下把猪养大明显更为经济,另外,平均出栏体重的增长意味着出肉率的增长,135kg的活猪可以提供99kg的猪肉,出肉率在73.3%,比120kg的出肉率提升将近2%,因而我们生猪出栏体重的增长使得2020年猪肉供应同比增加10%左右。由于2021年生猪供应仍恢复不到往年正常水平,不考虑季节性因素及疫情导致的出栏体重变化,2021年生猪出栏体重将环比回落,但仍相对正常年份偏高。
3. 养殖成本高位给与猪价底部支撑
在普通年份中,饲料为生猪养殖中的主要成本支出,其次为仔猪,最后是人工水电等,2019年下半年-2020年受母猪供应不足影响,仔猪价格维持高位。2020年15kg仔猪全年均价在1700元/头左右,截止目前,仔猪均价已经跌至1000-1100元/头左右。年内受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涨至1000元/头左右,预计2021年饲料成本将维持高位或小幅震荡为主。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由年初的2:1变为1:1,后期随着能繁母猪存栏的恢复,饲料成本将再次成为影响养殖成本的主要因素。另外,受疫情的影响,行业防疫成本增长了0.5-1元/kg,代养费根据地区不同也有所增长。因而当前外购仔猪到明年年中出栏成本基本在19-19.5元/kg,而对于自繁自养来说,猪价在15元/kg以上可以保本。通过对能繁母猪存栏推测及猪价预测来看,2021年全年生猪价格预计维持20元/kg以上,当前外购仔猪及自繁自养均有利可图,对于2021年来说,在猪价下行周期,把握好出栏节奏,未来猪价的反弹高度越来越有限,越早出栏养殖利润越丰厚。
另外,从二次育肥角度来看,二次育肥以采购出栏生猪为主,经历二次育肥后出栏,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为猪价短期快速下跌,市场对未来仍有涨价预期,会出现购入已出栏生猪进行二次育肥的现象,二次育肥现象的多少对市场短期行情有一定的助涨杀跌作用,加剧猪价波动。
4. 冻品进口及抛储
2020年冻品供应主要以国外进口为主。从进口周期来看,与国外达成采购协议至冻品进港,时间周期在2-3个月,冻品进口贸易商更多的会根据未来猪肉价格行情来定采购计划,一般情况下,进口肉中80%-90%进入中小餐饮渠道,少量进入其他渠道,而今年我国受新冠疫情影响,鲜肉的高价使得冷冻品居民消费渠道占比提升。但年末冻品频频爆出携带COVID-19病毒,国家政策收紧,冻品出库困难,鲜品消费占比再度回升,这也是2020年末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2020年1-10月,冻品已经累计进口263万吨,全年进口量预计在300万吨左右,从7月开始,受猪价走弱预期及国外疫情发酵影响,冻品进口量已经开始震荡回落。2020年为猪肉缺口更大的年份,2021年将逐步缓解,且随着猪价的下行,进口量也将逐渐回归往年正常水平。
卓创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冻品平均库存13%,同比去年下跌19个百分点,猪价的长时间的价格高位使得2020年全年冻品库存维持低位,国产库存所剩无几,补库现象较少,市场以轮库为主,2021年随着供应的恢复,猪价逐渐走弱,冻品库存量将呈现小幅缓慢回升趋势。
从2019年12月开始国家抛储频率增加,上半年国家共抛储53万吨,下半年随着供应的恢复,猪价的回落,抛储现象减少。国家一般会在供应减少,猪价高位时进行抛储,供应增加,猪价低位时进行收储,以遏制生猪市场交易过热。
三、需求端
一般情况下,我国生猪需求量全年基本保持稳定,但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因素为节日及节气造成的消费量变化。另外,近两年非瘟影响导致猪价涨至高位,使得生猪消费及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其他替代类产品需求占比逐年增加。
1. 季节性需求
就年内数据来看,生猪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我国节假日的时间点,往往就处于全年季节性位置的起始或者发动位置。总体上而言,五一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都是价格开始拉动的位置。中秋和国庆时间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一个高点,国庆之后,由于短期内消费的下降,生猪价格有下滑需要。春节期间,本来是生猪的需求更高时点,但是由于生猪集中性出栏的影响,往往整个春节的价格都比12月要低,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下年度新低。从而“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往往会成为一个大行情的标志。
2. 替代品
最新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19年,在国人的肉类饮食结构中,猪肉占比下降10.88%,牛、羊肉的消费比例分别增加7.82%和3.16%。2013年到2019年,白肉消费增加,白肉主要包括禽类和鱼肉,我国人均禽类产品消费量由7.2千克上升为10.8千克,年均增加7.25%。人均水产品的每年消费量由 10.4千克增加到13.57千克,尤其2018-2019年禽类及水产类消费年度增长率为20%。猪肉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下降,2020年后城镇猪肉消费占比将低于50%,农村猪肉消费降至60%左右。
3.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导致的本轮猪价涨至历史高位,超高价对需求抑 *** 用明显。另外,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社会整体需求起到抑 *** 用,随后持续回升,目前对猪肉影响有限。除此之外,非瘟后鲜冻肉消费占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正常年份下,鲜肉及冻肉消费渠道基本独立,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这个规律逐渐被打破,尤其是2020年更为明显,冻肉大量流入商超等渠道,国家储备肉作为平价肉来保证居民日常消费,另外餐饮等渠道需求的减少叠加进口肉的大量进入,在餐饮需求没有增加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这些冻肉也被市场所消化,后期随着鲜肉供应的增加,猪肉价格逐渐下降,冻品对鲜品替代作用又会逐步减小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
四、2021年市场行情推演
当前生猪市场具有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上行,市场补栏情绪偏强,生猪价格震荡下行的特点,但ASF的长期存在为后期行情走势添加了不确定性。从能繁母猪变化趋势及饲料销量数据来看,2020年11开始北方疫情的加重使得能繁母猪及仔猪存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从而对2021年5-9生猪出栏量产生影响。从季节性来看,往年冬季为猪病爆发高峰期,今年叠加三元效率、养殖密度提升以及冬季气温偏低等因素影响,2021年行情在周期下行的趋势下,猪价可能出现相对往年更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导致2021年各月份月间价差扩大。长期来看,祖代产能释放仍需要时间,2021年母猪补栏仍以三元为主。
整体来看,2021年生猪价格相对正常年份仍偏高,全年价格震荡走弱,但中间会受到季节性及非瘟的扰动使得市场出现相应波动,具体表现为年初价格偏弱,年中出现反弹后再走弱,年末震荡的走势。疫情的反复使得生猪价格周期下行路程坎坷,2020年冬季及2021年夏季南北方疫情变化仍是影响未来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
标签: 非洲猪瘟对期货的影响 非洲猪瘟曲线 猪瘟 非洲 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