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蛋周期市场波动的影响,头部蛋企与中小规模场一样,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还是没能跳出鸡蛋的红海竞争。头部蛋企目前的重点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蛋量和市场占比,这种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于蛋鸡养殖行业来说,其发展优势已经非常有限;虽然目前在“品牌蛋”方面看到了部分成效,然而,品牌蛋的销售占比还非常低,即使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存在竞争和同质化,单靠品牌蛋也依然很难看到蛋鸡行业的未来。
我国的菜篮子工程,“肉、蛋、奶”三大产业板块,其中“肉”和“奶”已经发展起一批规模化企业,比如千亿级肉企——牧原、温氏、天邦、新希望、双汇等,千亿级奶企——伊利、蒙牛、光明、飞鹤等,然而反观蛋企,达到如此规模的企业几乎没有。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肉蛋奶消费大国,鸡蛋又是日常饮食中最亲民的餐桌食物,但鸡蛋产业发展却为何如此局限呢?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企业没有去深挖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是产业下游也没有表现出迫切的需求愿望让蛋企成为标准化的工业供给者;在消费端的普遍认知中,蛋鸡行业被界定为标准的农业而不是标准化的产业,正因如此,蛋鸡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国内蛋鸡市场开拓革新的思维没有与时俱进,难以做到用标准化的工业视角进行产业规范和发展,一直局限在规模的扩张,加剧了国内蛋品市场在传统发展道路上的内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中小散户逐渐走向消亡。要改变这种格局,我们就必须走工业发展的道路通过深加工延伸蛋鸡产业链,通过溢价促进行业发展,这样既能规避常规农业的风险又能改变蛋品鲜货供应的弊端。
相对于国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蛋鸡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蛋企强国,他们不仅强在有养殖规模,更强在蛋品深加工。经验永远带不来蛋鸡行业的未来,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才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剂,只有赋予蛋鸡行业标椎化的工业改造,用跨行业的大视角审视行业未来发展,才能真正引领我国蛋鸡行业做大做强。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但对行业进步来说,从外部打破才能倒逼产业升级!
一枚小小的鸡蛋,我们可以去深挖蛋壳、蛋膜、蛋清、蛋白中的价值黄金,通过对其中的卵磷脂、低苯丙氨酸多肽、白蛋白多肽、蛋黄免疫球蛋白(lgy)、壳膜多肽等进行深加工使其大量溢价;蛋企只需要按照标准化的指标需求提供合格蛋,当我们真正深入融入到这个工业链条中,并在这条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蛋鸡企业就可以实现破局发展,蛋鸡行业也才能看到未来、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