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3年高考将正式启幕
全市共设16个考区、76个考点
今年高考的考点有什么不同?
考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昨天,本报记者前往天津市耀华中学和宝坻区之一中学两个考点,为考生探营。
昨天上午,耀华中学进行了考生入校模拟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考生”抵达考点后,各自学校的带队老师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学生进行安检。通过这轮安检后,“考生”在教学楼门口会通过一道智能安检门。携带手机的记者尝试跟随“考生”一起通过,现场立即响起警报声,安检门上方的电子屏显示出“报警类型:手机”。“今年高考,全市每个考点都增设了这种智能安检门,一旦发现手机等违规物品立即报警。报警后,工作人员会再次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行安检。”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王泽来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全市76个考点全部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化考点。每个考场安排30名考生,配有视频监控设备和时钟,实现无线信号屏蔽全覆盖。考生在考点指定位置,经过两次人工安全检查和一次智能安检门后进入考场。“我们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确保考试公正公平安全。建议考生使用透明文具袋、资料袋携带文具等考试用品。”王泽来说。
在为考生构筑安全屏障的同时,全市各考点也在更新、改造设备,培训相关人员,尽更大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记者从耀华中学考点了解到,该校今年高考更新了全部考场课桌椅,并升级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保证考场情况一览无遗、清晰准确。
今年高考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各考点校在做好高考组织工作的同时,对疫情防控工作同样一丝不苟。
昨天下午,记者在宝坻一中看到,该校开辟了6条常规考场通道,便于考生有序进入考点。同时,该校储备了各种防疫物资,设置了医疗观察室,制定了特殊考生专用通道和单独的行走路线,并由校医全程诊疗、陪护。“今年高考期间,我们设置了常规考场45间、备用考场4间,还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准备了帐篷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校长郭树超表示。
天津市十项举措护航高考考生
为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 *** 关于做好2023年高考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保障高考安全公平,我市出台多项举措护航高考考生。
一、统筹协调各部门做好保障
本市各级教育、宣传、保密、网信、公安、卫健、疾控、生态环境、工信、通信管理、无线电管理、市场监管、气象、地震、电力、消防、交通运输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严格规范管理,切实做好考试期间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二、加强诚信教育和心理疏导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围绕复习备考、参加考试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专题讲座、考试须知、温馨提示等指导考生做好心理调节和情绪疏导,引导考生端正应试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 *** 。组织学校召开诚信考试主题教育班会,下发倡议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三、强化考试组织各环节管理
市区两级考试部门严格考试规范管理,全方位、全时段监控试卷运转流程,确保试卷答卷万无一失;加强考前宣传和人员培训,确保考试指令和程序准确实施;实行技防与人防相结合,加强入场安检、加大信号屏蔽范围,把好入场关和监考关。无线电管理局分多路进行巡查监测,市网信和公安网安部门针对疑似试题、考试作弊等网上涉考有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考试过程管理安全公平。
四、开设考生就诊“绿色通道”
市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确保医疗卫生资源全方位保障。考前及考中对各考点进行防疫工作巡查指导,为每个考点选派1名防疫副主考和至少1组医护人员,为每一个考区指定1-2所定点联系医院,为考生建立医疗救治绿色通道,优先为考生服务。
五、考生和考务人员车辆不限行
高考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对考生及考务人员驾乘车辆实施不限行措施(需将考生准考证或单位证明与小客车行驶证同框照片通过私信方式向“天津交警”官方微博、微信发送),在道路通行受阻时可临时借用公交车道,对考点周边的部分路段实施分时段交通管制。组织交警巡查车、应急服务车,在市内各主要考点门前值守,为考生提供应急免费服务。开通交通保障应急专线,接受考生各类交通求助。加强与天津交通广播电台的沟通联系,实时通报各考点周边路况,为考生出行提供参考,并视情提示无关车辆绕行。公安部门为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开辟“绿色通道”。
六、加强考点周边环境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委及公安局等部门加强考点学校周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考试期间对可能扰民的项目暂停出具夜间施工证明,做好减噪降噪工作,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组织做好各考点周边共享单车使用和清理管理工作,确保考点周边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良好。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考点周边商业网点、食宿环境开展专项整治。
七、公交客运增加运力暂停报站
公交集团将根据考试时间提前做好客流调查,科学调配运营间隔,保证考点线路运力充沛,保障考生顺利出行。考试时段关闭所有途经运营车辆外部语音报站,行车中严禁鸣号,在重点考点周边公交站增派管理人员上岗维护站序,确保考点周边环境安静。
八、地铁车站提供物资服务保障
轨道交通运营集团结合车站周边考场、大型居民区分布,在重点车站增设“考生绿色通道”,在 *** 中心设置“高考考生优先”窗口,同时在重点车站 *** 中心处设置“地铁助考加油站”,考生可凭本人准考证免费按需领取“地铁爱心文具袋”、消毒湿巾、医用口罩、一次性雨衣等物资。加强线网行车秩序监控,做好重点车站动态客流监测,特别是考点周边车站,据实组织现地做好客流疏导,并具备随时增投运力条件,保障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高品质地铁出行服务。
九、提供考场便利创设清凉考场
市区两级考试部门将通过 *** 等方式公布各考点的考场分布图,考生考前可提前在线查阅,确保考生到达考点后顺利进入考场,不在考点门前聚集。所有考场安装空调,考前进行了调试与清洗,以备高温天气使用,强调新风输入,防止冷风直吹考生,同时备有风扇等防暑降温设备。
十、密切监测并通报气象变化
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为考生和考试服务保障单位提供高考期间气象信息。针对汛期等灾害性天气,公安交管部门将根据气象部门预告,加强全路网警力部署,确保重点道路及考点周边道路交通顺畅。
新闻多看点
多人被判刑,教育部发布预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一、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 *** ”,共同出资付“ *** ”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 *** ”,“ *** ”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 *** 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 *** 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们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为梦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违纪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偿失。
四、虚假宣传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考试命题专家授课、强化包过、某某同学被录取到某名校……这样的宣传文案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从公开的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和价格欺诈行为问题。虚构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过分的夸大和宣传、以学生和受益者的名义来进行虚假宣传已成为培训机构实施欺诈惯用的把戏。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可能保证考生“包过”,也不可能提供“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考生切勿听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五、“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2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另有个别考生在网上发帖自称“考前押中试题”,同样属于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记者 张雯婧 摄影 刘欣
综合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