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健康网
从“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病毒”、“豆制品销售区域样品阳性”再到“百事工作人员确诊”,仿佛什么食物都会被拉进黑名单,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染中介。每当新冠病毒与食品联系在一起时,总会变得人心惶惶。有关食品安全与病毒,急需专业解答。
食品是如何沾染病毒的?
一直以来,微生物都是食品安全中一类主要的污染因子,主要存在三种情况:①存在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②存在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新型冠状病毒;③存在可以产生真菌毒素的真菌类微生物,如曲霉菌。
这些微生物一部分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是在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还有一部分是在食品加工过程、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个人不卫生产生的,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另外,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也有因操作人员自身疾病导致的病毒污染食品事件,如甲乙型肝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这些污染都会造成食品的不安全。
病毒真的会在一切表面存在和传播吗?
病毒的生存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一些病毒对环境的耐受比较高,生存能力比较强,如肝炎病毒。而另一些病毒对环境的耐受能力比较低,生存能力比较差,如新冠病毒。但是,一些食品是适合病毒生存的,如水产品、畜产品和一些水分多的食品。在食用这类食品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厨房卫生、生食或冲洗不充分都会有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带包装的食品感染病毒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是食品加工时可能被感染,这就需要对食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做好食品原料、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消费者也要将这类食品加热后再食用;二是包装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这就需要经常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对运输人员进行每日体温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消费者也要及时处理外包装,并对食品加热后食用。
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应该怎么处理?
发现食品生产存在安全问题的,不仅要将该阶段生产的食品做封存处理,还要将已经进入市场的食品做下架和召回处理。对于已经销售的受到污染的食品,消费者应该不再食用。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食品也是病毒传播的良好载体。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接触食品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对于鲜食的水果要用可以洗水果的洗洁精清洗干净,尽量少食或不食未经加热处理的凉拌类蔬菜,食品要充分加热后食用,菜板和刀具要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防止新冠病毒通过食物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