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大便次数>3次,呈糊状或水样便,时间超过三周以上,即可诊断为慢性腹泻。
我们的肠道每天要吸收大约6L左右的水分,这些水分的40%来自于食物和饮料,60%是消化道自身分泌的消化液;正常情况下大便中含有200ml左右的水分。
任何原因使得消化道液体渗出、分泌过多或吸收液体减少,就导致腹泻。
一、慢性腹泻病因
1、渗透性腹泻
我们吃进去过多的含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或因胃肠功能紊乱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堆积在肠道形成高渗环境将体内大量水分拉回肠道,造成腹泻。打个简单的比喻,就像我们用糖或盐在腌制食物时,就能使食物中的水分大量被渗透出来一样。
这类腹泻的特点是禁食48小时后症状停止或明显好转。
2、分泌性腹泻
各种能破坏肠黏膜对水和电解质分泌和吸收功能平衡的物质进入肠道,使分泌增加,吸收减少所导致的腹泻为分泌性腹泻。
这类腹泻的原因分为体内体外两个方面。
胆汁中的胆酸,食物中的脂肪酸绝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回肝脏,小肠病变,回肠切除手术后的病人中,由于吸收障碍,胆酸、脂肪酸进入结肠, *** 结肠过度分泌发生腹泻。
体外因素方面,食物中污染的细菌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胃肠道,产生胃肠道炎症反应,加速分泌肠液以稀释细菌和毒素,导致腹泻。常见于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主要是止泻药和抗菌素治疗。
3、渗出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是指肠道本身存在慢性炎症、溃疡等病变而产生大量渗出性分泌肠液造成的腹泻。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也有自身免疫因素、肿瘤、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
4、胃肠动力性腹泻是指药物(西沙必利、 *** )促使食物通过肠道过快造成水分来不及吸收而导致的腹泻;肠道切除手术后因也会影响水分在肠道内的吸;体内甲状腺、5-羟色胺、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均能 *** 加快胃肠蠕动,常见的疾病有甲亢、甲状腺癌、糖尿病、尿毒症等。
二、慢性腹泻的检查
1、大便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做细菌培养找出致病细菌。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细胞增高可能与寄生虫或免疫性疾病有关。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可以发现肠道对糖、脂肪、蛋白质吸收功能减退来判断小肠相关部位的炎症和细菌感染。
4、B超、CT、胃肠镜检查确定肝、胆、胰腺有无肿瘤,排除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
三、治疗
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多种,查出原发疾病,对因治疗是关键。对症治疗药物,止泻用蒙脱石散、次碳酸铋;减少肠蠕动药物有鞣酸蛋白、复方樟脑酊;消旋卡多曲可抑制肠道分泌。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沟通交流、点赞加关注。
标签: 慢性腹泻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慢性腹泻常见原因 慢性腹泻的病程 腹泻 慢性